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建发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0466655
  • 页数:376 页
图书介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目录

第一章 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25

一、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25

(一)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阶段 26

(二)社会主义的现实实践阶段 30

(三)社会主义现实实践与理论构想的差距及其合理性 36

二、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41

(一)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 42

(二)中国特色的武装革命道路 46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49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54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54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形成 58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 67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73

一、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 73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 73

(二)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探索 78

二、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的标准 81

三、现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8

(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89

(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9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特征 95

(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 97

第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99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本质 99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 99

(二)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101

(三)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08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与主要矛盾 110

(一)我党对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认识的曲折过程 110

(二)邓小平同志对确认主要矛盾和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历史性贡献 111

(三)深刻理解和把握主要矛盾,扭住经济建设不放 115

三、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实现的客观标准 121

(一)我党对生产力标准的曲折认识过程及邓小平同志的贡献 121

(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是一个科学的系统 123

(三)认真学习和坚持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25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9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130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31

(三)如何坚持和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136

第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141

一、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理论 141

(一)人的社会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 142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143

(三)阶级矛盾和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45

(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力量 146

二、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艰辛探索 149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149

(二)列宁、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探索 150

(三)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 151

(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56

(五)简短的小结 158

三、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集中表现及其解决的方式 159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体制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59

(二)社会主义社会体制与生产力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 162

(三)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162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的经济动力 165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区别与联系 16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特点 167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178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183

五、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的政治动力和精神动力 186

(一)加快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 186

(二)加强以“四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199

一、当今的国际形势 199

(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 199

(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205

二、中国社会主义与国际资本主义 209

(一)国际资本主义 209

(二)中国社会主义 212

(三)全面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215

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18

(一)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19

(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 220

(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221

(四)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223

四、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225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25

(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229

第六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237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237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37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 241

(三)共产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245

(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48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51

(一)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51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安定团结的保征 254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 256

(四)四项基本原则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258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262

一、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原则 262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262

(二)正确选择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264

(三)我国在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上的经验与教训 265

(四)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67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 269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269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部署 272

(三)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275

三、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及其实现的主要途径 278

(一)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转变 278

(二)实现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主要途径 281

第八章 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292

一、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92

(一)中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292

(二)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303

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 312

(一)工人阶级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 312

(二)农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方面军 317

(三)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323

(四)人民军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328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331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 331

(二)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对象与基本任务 333

(三)统一战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大有可为 335

第九章 “一国两制”与实现国家的统一 341

一、实现祖国统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任务 341

(一)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342

(二)实现祖国统一必须从港、澳、台现实状况出发 343

(三)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344

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实践 346

(一)建国初期统一祖国的设想 346

(二)“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实践 348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 354

(一)“一国两制”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 354

(二)“一国两制”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是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56

(三)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57

(四)“一国两制”的构想要用国家立法形式加以确认实行,使之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358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依据及其重大意义 360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 360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来源 362

(三)当代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要客观依据 364

结束语 3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