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建伟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8063876
  • 页数:5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国家司法考试大纲》为重点,紧密结合司法实践,系统阐述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规范,基本原理以及现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刑事诉讼法》目录

第一编 绪论 3

第一章 刑事诉讼 3

第一节 诉讼 3

一、诉讼的概念 3

二、诉讼的基本特征 4

第二节 刑事诉讼 5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 8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 9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地位 10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11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 12

一、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 13

二、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13

三、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14

第五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14

一、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15

二、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16

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16

第六节 刑事诉讼法的效力 17

一、刑事诉讼法对人的效力 17

二、刑事诉讼法对地的效力 17

三、刑事诉讼法对时的效力 18

第二编 诉讼主体 23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23

第一节 概述 24

第二节 人民法院 24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任务和职权 24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 25

三、审判组织 27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 28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和职权 28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 29

第四节 公安机关 30

一、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职权 30

二、公安机关的组织体系 31

第四章 诉讼参与人 33

第一节 当事人 34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34

二、被害人 37

三、自诉人 38

四、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 38

第二节 其他诉讼参与人 39

第五章 人民陪审员 43

第一节 人民陪审员的由来 44

第二节 人民陪审员参与司法的制度 45

第三编 诉讼原则 51

第六章 法定原则 51

第一节 概述 52

一、概念 52

二、内容 53

第二节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53

一、法律依据 53

二、基本内容 53

三、意义 54

第三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54

一、法律依据 54

二、基本含义 55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55

第四节 依靠群众 56

一、法律依据 56

二、依靠群众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 56

三、意义 56

第五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57

一、法律依据 57

二、基本含义 57

三、意义 58

第六节 法律的平等适用 58

一、法律依据 58

二、基本含义 58

三、意义 59

第七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59

一、法律依据 59

二、基本含义 59

三、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的相互关系 60

四、意义 60

第八节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61

一、法律依据 61

二、基本内容 61

三、意义 63

第九节 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63

一、法律依据 63

二、基本内容 63

三、意义 63

第十节 审判公开 64

一、法律依据 64

二、基本含义 64

三、意义 65

四、审判公开原则的例外规定 65

第十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66

一、法律依据 66

二、基本含义 66

三、意义 66

第十二节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 67

一、法律依据 67

二、基本含义 67

三、意义 68

第十三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68

一、法律依据 68

二、基本含义 68

三、意义 69

第十四节 具有法定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 69

一、法律依据 69

二、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70

三、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处理 71

第十五节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71

一、法律依据 71

二、基本含义 71

三、意义 72

第七章 法理原则 75

第一节 概述 77

第二节 程序法定原则 78

一、程序法定主义的双重要求 78

二、程序法定原则的现实必要性 80

第三节 无罪推定原则 81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 81

二、无罪推定原则的世界性影响 82

三、无罪推定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83

第四节 司法独立原则 85

一、司法权独立 85

二、法院独立 88

三、法官独立 89

四、司法独立的起源及发展 91

五、司法独立的意义 93

第五节 控审分离原则 96

一、控诉(公诉)职能从审判职能中分离 96

二、控审分离意义重大 97

三、控审职能界限及其意义 99

第六节 检察同一体原则 100

一、检察同一体原则的含义 100

二、检察体制不同于审判体制的原因 103

第七节 不告不理原则 104

一、不告不理原则的含义、起源和要求 105

二、法院适用法律不受不告不理原则的限制 106

第八节 一罪不二罚(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108

一、一罪不二罚(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108

二、我国应确立一罪不二罚(禁止双重危险) 110

第九节 诉讼经济原则 111

一、诉讼经济原则的含义 111

二、诉讼经济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 113

三、简易、速决程序 117

第四编 基本制度 123

第八章 管辖 123

第一节 概述 125

一、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125

二、确定管辖的原则 125

三、管辖的分类 126

第二节 立案管辖 126

一、概述 126

二、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 127

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127

四、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128

第三节 审判管辖 130

一、级别管辖 130

二、地区管辖 132

三、专门管辖 135

第九章 回避 139

第一节 概述 140

一、回避制度的概念 140

二、回避制度的意义 140

第二节 回避的种类、理由和人员范围 141

一、回避的种类 141

二、回避的理由 142

三、回避的人员范围 144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 145

一、回避的提出 145

二、回避的审查与决定 146

三、提出回避申请对诉讼进程的影响 147

四、对驳回回避申请的复议 147

第十章 辩护与代理 151

第一节 辩护 152

一、辩护制度的概念和历史发展 152

二、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 156

三、实行辩护制度的意义 157

四、辩护的种类 158

五、辩护人的范围和数量 160

六、辩护人的责任 162

七、辩护人的诉讼地位 162

八、辩护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164

第二节 代理 166

一、刑事代理概述 166

二、刑事诉讼代理的种类 167

第十一章 强制措施和扭送 174

第一节 概述 176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及特点 176

二、强制措施的意义 177

三、强制措施与刑罚的区别 178

四、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178

五、适用强制措施应考虑的因素 179

第二节 拘传 180

一、拘传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180

二、拘传与传唤、留置的区别 180

三、拘传的程序 181

四、拘传的期限 182

第三节 取保候审 182

一、取保候审的概念和适用对象 182

二、取保候审的方式 183

三、取保候审的程序 185

四、取保候审的期限 189

第三节 监视居住 189

一、监视居住的概念和适用对象 189

二、监视居住的条件和限制性规定 189

三、监视居住的程序 190

四、监视居住的期限 191

第四节 拘留 191

一、拘留的概念和特征 191

二、拘留的条件 192

三、拘留的程序 193

四、拘留的期限 194

五、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民事拘留的区别 195

第六节 逮捕 196

一、逮捕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196

二、逮捕的权限 198

三、逮捕的程序 199

四、逮捕后的羁押期限 202

第六节 公民扭送 204

一、扭送的概念、适用条件与意义 204

二、扭送的处理 204

第十二章 附带民事诉讼 210

第一节 犯罪行为引起的双重责任 211

一、作为一种特殊侵权的犯罪行为 211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与本质 212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213

一、附带民事诉讼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 213

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214

三、附带民事诉讼必须有明确的被告人和明确的诉讼请求 215

四、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 216

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 216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 217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217

二、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218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219

第十三章 期日、期间和送达 225

第一节 期间、期日 226

一、概述 226

二、法定期间 226

三、期间计算 229

四、期间恢复 230

第二节 送达 231

一、概述 231

二、送达的方式 231

第十四章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 235

第一节 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236

一、未成年人案件的概念和特点 236

二、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适用范围及法律渊源 237

第二节 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方针和原则 238

一、教育、感化、挽救方针 238

二、分案处理原则 239

三、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原则 239

四、审理不公开原则 240

五、全面调查原则 240

六、迅速简易原则 240

第三节 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 241

一、立案程序 241

二、侦查程序 241

三、起诉程序 243

四、审判程序 245

五、执行程序 247

六、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律监督 248

第十五章 刑事诉讼的中止和终止 252

第一节 刑事诉讼的中止 252

一、刑事诉讼的中止的概念与意义 252

二、刑事诉讼的中止之条件与程序 253

三、刑事诉讼中的中止审理与延期审理的区别 254

第二节 刑事诉讼的终止 254

一、刑事诉讼的终止之概念与意义 254

二、刑事诉讼的终止之条件与程序 255

三、刑事诉讼中的终止审理与中止审理的区别 255

第十六章 刑事赔偿 258

第一节 刑事赔偿程序概说 260

一、刑事赔偿程序概念和意义 260

二、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261

第二节 刑事赔偿范围 262

一、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 262

二、侵犯财产权的赔偿范围 264

三、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264

第三节 刑事赔偿程序 266

一、刑事赔偿请求人和刑事赔偿义务机关 266

二、刑事赔偿程序 268

三、刑事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270

四、刑事赔偿请求时效 271

第五编 证据法 279

第十七章 证据 279

第一节 证据概述 280

第二节 证据属性 281

一、客观性 282

二、关联性 282

三、合法性 283

第三节 证据种类 283

一、物证 284

二、书证 285

三、证人证言 285

四、被害人陈述 288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289

六、鉴定结论 290

七、勘验、检查笔录 291

八、视听资料 292

第四节 证据分类 293

一、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294

二、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294

三、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296

四、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 297

第五节 证据规则 297

一、关联性规则 298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299

三、传闻证据规则 301

第十八章 证明 306

第一节 证明概述 307

第二节 证明对象和免证事实 308

一、证明对象 308

二、免证事实 310

第三节 证明责任 311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311

二、证明责任的分配 312

第四节 证明标准 313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 313

二、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314

第五节 疑罪从无 315

第六编 诉讼过程 321

第十九章 立案 321

第一节 概述 322

一、立案的概念 322

二、立案的意义 323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324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324

二、立案的条件 325

第三节 立案程序和立案监督 326

一、立案程序 326

二、立案监督 328

第二十章 侦查 331

第一节 侦查概述 332

一、侦查权力主体 332

二、侦查活动的目的 333

三、侦查活动的内容 333

四、侦查活动的合法性 333

第二节 侦查行为 334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 334

二、询问证人 337

三、询问被害人 339

四、勘验、检查 339

五、搜查 343

六、扣押物证、书证 344

七、查询、冻结存款、汇款 346

八、鉴定 347

九、辨认 348

十、通缉 349

第四节 律师对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帮助 350

一、律师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的意义 350

二、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程序 351

三、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 351

第五节 侦查终结 352

一、侦查终结的概念 352

二、侦查终结的条件 352

三、终结侦查的步骤 353

四、侦查羁押期限 354

第六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355

一、人民检察院行使侦查权的特别规定 355

二、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案件的处理及其程序 355

第七节 补充侦查 356

一、补充侦查的概念 356

二、补充侦查的种类 356

第八节 侦查监督 358

一、侦查监督的概念 358

二、监督对象 358

三、监督途径和监督措施 359

第二十一章 起诉 363

第一节 概述 365

第二节 公诉和自诉 366

第三节 审查起诉 367

一、审查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367

二、对移送起诉案件的受理 368

三、对移送起诉案件的审查 369

四、审查起诉的步骤和方法 371

五、审查后的处理 373

六、审查起诉的期限 373

第三节 提起公诉 374

一、提起公诉的概念和条件 374

二、起诉书的制作 375

三、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提起 376

第四节 不起诉 376

一、不起诉的概念和效力 376

二、不起诉种类和适用条件 378

三、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 381

四、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后续程序 381

五、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复议和复核 382

第五节 提起自诉 382

一、自诉案件的概念和范围 382

二、提起自诉的条件 383

三、提起自诉的程序 384

第二十二章 第一审程序 388

第一节 概述 390

一、刑事审判的概念 390

二、刑事审判的意义 391

三、第一审程序的概念 391

四、第一审程序的意义 392

第二节 审判组织 393

一、独任庭 393

二、合议庭 393

三、审判委员会 394

第三节 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395

一、对公诉案件的审查 395

二、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399

三、法庭审判 400

四、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 407

五、法庭审判笔录 408

六、延期审理 408

七、审理期限 409

八、法庭秩序 409

第四节 “被告人认罪”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 410

一、普通程序简化审的概念 410

二、普通程序简化审适用的案件 411

三、普通程序简化审的内容 411

第五节 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412

一、自诉案件的适用范围 412

二、自诉案件的提起 413

三、自诉案件的受理 413

四、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 414

第六节 简易程序 416

一、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416

二、简易程序的特点 417

三、简易程序的变更 418

第七节 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419

一、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特点 419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419

第八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420

一、判决 420

二、裁定 421

三、决定 422

第二十三章 第二审程序 430

第一节 概述 432

一、审级制度 432

二、两审终审制 432

三、第二审程序 433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出 435

一、提出第二审程序的主体 435

二、提出第二审程序的期限 437

三、提出第二审程序的理由 438

四、提出第二审程序的方式和程序 439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 441

一、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审查 441

二、第二审程序的审理 441

三、对第二审案件的处理 443

四、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期限 445

第四节 全面审查与上诉不加刑 446

一、全面审查原则的概念 446

二、全面审查原则的适用 446

三、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概念 447

四、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 448

第五节 对扣押、冻结财产的处理 450

第二十四章 死刑复核程序 456

第一节 概述 457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 457

二、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 457

第二节 死刑核准权及其归属 458

一、死刑核准权 458

二、死刑核准权的归属 458

第三节 死刑复核的程序 462

一、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报请核准 462

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案件的报请核准 463

三、复核程序和复核后的处理 464

第二十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470

第一节 概述 471

第二节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 473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 473

二、申诉的效力和申诉的理由 474

三、对申诉的受理和审查处理 475

第三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476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476

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条件 477

第四节 重新审判 478

一、重新审判的程序 478

二、判决、裁定 478

三、上诉、抗诉 479

四、审理期限 479

第二十六章 执行 483

第一节 概述 484

一、执行的概念和特点 484

二、执行的对象和机关 485

三、执行的意义 486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487

一、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 487

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 490

三、有期徒刑缓刑、拘役缓刑的执行 491

四、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492

五、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 493

六、无罪判决和免除刑罚判决的执行 494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及其他处理 495

一、死刑执行的变更 495

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变更 497

三、暂予监外执行 498

四、减刑和假释 500

五、对新罪和漏罪的追究 502

六、对错判和申诉的处理 502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503

一、对执行死刑的监督 503

二、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 503

三、对减刑、假释的监督 503

四、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活动的监督 504

后记 5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