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技术创新方法基础
技术创新方法基础

技术创新方法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阮汝祥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40267686
  • 页数:3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创造创新学理论为基础,以培养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和个体创造力的结构模型,全面介绍创新思维、创新才能与结构优化、创新技法和TRIZ(萃智)理论、创新工具与综合运用等基础知识,对世界先进国家研究、发展TRIZ理论与应用重点进行了论述,并将TRIZ创新方法与设计、生产制造中的AD、ADT、QFD、六西格玛(6σ)、DFX等理论相融合,形成独特的技术创新方法的基础。本书能拓展人的思路、提高智能、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技术创新方法基础》目录

第一章 创新基础与创新思维 1

第一节 创新的概念 1

一、创新的涵义 1

二、与创新相关的概念 2

三、创新的研究与发展 6

第二节 创新思维 11

一、概述 11

二、逻辑思维 16

三、非逻辑思维 20

四、创新思维的主要影响因素 26

五、培养和拓展创新思维 29

思考题 31

第二章 创新才能与结构优化 32

第一节 创造力综述 32

一、创造力的生物基础 33

二、创造力的构成 36

三、个体创造力结构模型 37

四、创造力开发 44

五、实例 47

第二节 创新才能开发 50

一、观察能力 50

二、注意能力 55

三、记忆能力 55

四、理解能力 58

五、发现问题的能力 58

六、抓住机遇的能力 59

七、操作能力 61

八、工程能力 63

九、系统分析和系统决策能力 65

十、信息能力 68

第三节 创新才能优化 72

一、创新才能结构 72

二、创新才能优化原理 73

三、创新才能的评价 75

思考题 76

第三章 常用创新方法与应用 78

第一节 创新技法的分类 78

第二节 逻辑推理型技法 80

一、演绎法 80

二、归纳法 81

三、类比法 83

四、自然现象和科学效应探索法 88

五、等价变换法 89

六、KJ法 89

七、类推法 90

八、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90

第三节 组合型技法 90

一、组合法 90

二、分解法 92

三、形态分析法 94

四、信息交合法 96

五、横向思考法 100

第四节 有序思维型技法 100

一、奥斯本检核表法 100

二、5W1H法 103

三、和田十二法 104

第五节 联想型技法 106

一、智力激励法 106

二、联想技法 112

三、逆向构思法 116

第六节 形象思维型技法 118

一、形象思维法 118

二、灵感启示法 118

三、大胆设想法 119

第七节 列举型技法 120

一、特性列举法 120

二、缺点列举法 122

三、希望点列举法 124

第八节 创造技法应用特性 124

思考题 126

第四章 TRIZ(萃智)理论 128

第一节 TRIZ(萃智)理论概述 128

一、TRIZ(萃智)的来源 128

二、TRIZ(萃智)的定义 129

三、TRIZ(萃智)的产生与阿奇舒勒坎坷的人生 129

四、TRIZ(萃智)的特点和优势 131

第二节 TRIZ(萃智)理论的发展及其体系 132

一、TRIZ(萃智)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132

二、TRIZ(萃智)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134

三、TRIZ(萃智)理论体系 136

第三节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137

第四节 产品进化S曲线 141

第五节 发明等级 144

第六节 40条创新原理 145

创新原理01 分割(分离) 151

创新原理02 抽取(提取) 153

创新原理03 局部质量改善 154

创新原理04 增加不对称性 156

创新原理05 组合 156

创新原理06 多样性(一物多用) 157

创新原理07 嵌套 158

创新原理08 重量补偿(巧提重物) 159

创新原理09 预先反作用 161

创新原理10 预先作用 162

创新原理11 预置防范 163

创新原理12 等势 163

创新原理13 逆向运作 164

创新原理14 曲面化(曲线) 165

创新原理15 增强动态性 167

创新原理16 部分达到或超越 168

创新原理17 多维化 169

创新原理18 机械振动 170

创新原理19 周期性运动 171

创新原理20 有效持续运作 172

创新原理21 快速运作(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 173

创新原理22 变害为利 174

创新原理23 反馈 175

创新原理24 借助中介物 176

创新原理25 自服务 177

创新原理26 复制 178

创新原理27 廉价物品替代 179

创新原理28 机械系统替代 180

创新原理29 气压或液压结构替代 181

创新原理30 柔性壳体或薄膜结构替代 182

创新原理31 多孔化(多孔材料) 183

创新原理32 色彩化(改变颜色) 184

创新原理33 同质化 185

创新原理34 自生自弃(抛弃或再生) 186

创新原理35 物理或化学状态变化(参数变化) 186

创新原理36 相变 187

创新原理37 热膨胀 189

创新原理38 加速氧化 190

创新原理39 惰性(或真空)环境 191

创新原理40 复合材料 192

第七节 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与矛盾矩阵表 194

一、39个通用工程参数 195

二、通用工程参数的分类 198

三、48个通用工程参数 198

四、矛盾矩阵 199

第八节 物-场模型及发明问题标准解法 204

一、物-场模型 204

二、标准解法 206

三、关于测量与检测的标准解法 209

四、76个标准解法与40条创新原理的关系 211

第九节 物理矛盾分离方法 213

一、什么是物理矛盾 213

二、解决物理矛盾的分离原理 214

三、物理矛盾分离原理应用实例 215

四、4个分离原理与40条创新原理的关系 219

五、扩展的创新问题解决引导 222

第十节 效应知识库 223

一、效应知识库的应用 223

二、效应知识库与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 224

三、概念设计的过程建模 224

第十一节 理想解 225

一、解决发明问题的理想化和理想化水平 225

二、系统理想化的设计 226

三、最终理想解(IFR) 227

四、寻求系统最终理想解的实例 227

第十二节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228

第十三节 TRIZ(萃智)理论综合运用示例 230

第十四节 学习和掌握TRIZ(萃智)理论的重要意义 241

思考题 245

第五章 创新工具与综合运用 246

第一节 公理化设计 246

一、概述 246

二、公理化设计要素 246

三、交角量、等角量与信息量的度量 249

四、AD的推理及一般设计定理 250

五、小结 252

第二节 六西格玛(6σ)管理法 253

一、六西格玛管理法的起源及涵义 253

二、西格玛统计度量 254

三、摩托罗拉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法方案及其绩效 256

四、六西格玛的发展 257

五、企业引入六西格玛管理应具备的条件 258

六、六西格玛管理质量指数统计单位及其换算 258

七、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步骤 262

八、小结 265

第三节 质量功能展开(QFD) 265

一、概述 265

二、QFD的基本原理 266

三、建立QFD矩阵的步骤 267

四、QFD的应用价值 268

五、QFD的发展 269

六、实例——汽车门的设计 269

七、小结 271

第四节 田口法 272

一、概述 272

二、实施程序 272

三、田口法与质量工程 272

第五节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技术DFMA 273

一、DFMA技术简介 273

二、DFMA系列软件 274

三、DFMA的应用领域 278

第六节 创新工具的综合运用 279

一、TRIZ(萃智)的应用与发展 279

二、CAI技术 280

三、TRIZ(萃智)理论与公理化设计(AD)的融合 287

四、TRIZ(萃智)理论与六西格玛管理法的融合 288

五、TRIZ(萃智)理论与质量功能展开(QFD)的融合 289

思考题 290

附录1 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与矛盾矩阵表 291

附录2 2003矛盾矩阵表 302

附录3 功能代码表 326

附录4 物理效应和现象知识库(效应知识库) 327

附录5 英文缩写汉英对照 334

参考文献 3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