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  1979-1999  审计卷  上
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  1979-1999  审计卷  上

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 1979-1999 审计卷 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明辉主编;中国会计学会编
  • 出 版 社: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448668
  • 页数:6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审计本质;审计对象;审计职能;审计理论体系;审计环境;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规范等。
《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 1979-1999 审计卷 上》目录

审计卷(上) 1

审计本质 1

一、审计导因 1

(一)受托责任论 1

(二)信息论 9

(三)代理论(代理人论) 10

(四)保险论 15

(五)冲突论 16

(六)防弊正误论 17

(七)多因决定论 19

(八)经济职能分解论 21

二、审计属性 22

(一)经济基础说 22

(二)上层建筑说 23

(三)技术方法说 26

(四)双重性说 26

三、审计定义 29

(一)查账论 29

(二)会计检查论 30

(三)经济监督论 32

(四)监督、评价、鉴证活动论 38

(五)经济管理论 39

(六)经济监督与管理并行论 40

(七)经济监察论 41

四、审计特征 41

(一)审计的个性特征 41

(二)审计与经济监督的关系 51

(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55

(四)审计与查账的关系 64

五、审计种类 65

六、审计关系 71

七、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 76

审计对象 85

一、审计对象的内容 85

二、审计对象与审计客体的关系 94

三、审计实践对象 96

四、审计学对象 97

五、审计学的学科体系 101

审计职能 105

一、审计职能的含义 105

二、审计职能研究综述 106

三、单一职能论 112

(一)经济监督论 112

(二)经济证明论 116

(三)经济鉴证论 117

(四)其他 119

四、多职能论 120

(一)职能体系说 120

(二)职能主从说 131

(三)职能层次说 140

(四)职能演变说 144

五、审计在经济监督体系中的地位 146

六、审计监督的作用 156

七、审计监督与经济改革的关系 171

八、审计职能与审计作用、任务的关系 175

九、审计的局限性 178

审计理论体系 180

一、审计理论的含义 180

二、审计理论研究的意义 181

三、审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183

四、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185

(一)财务责任起点论 185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起点论 186

(三)审计监督论及交易安全保证论 186

(四)假设起点论 188

(五)目标起点论 189

(六)环境起点论 190

五、审计理论结构的含义 190

六、审计理论结构的作用 191

七、审计理论结构的基本特征 191

八、审计理论结构的导向论 192

(一)目标导向理论 192

(二)假设导向理论 199

(三)本质导向理论 202

(四)环境导向理论 207

(五)三元导向理论 210

(六)二元导向理论 211

(七)其他 212

审计环境 219

一、审计环境的含义 219

(一)外部环境论 219

(二)内外环境论 220

二、审计环境的构成 220

三、环境影响审计的方式和途径 225

四、审计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227

五、改善审计环境 228

审计目标 230

一、审计目标与审计目的的关系 230

二、审计目标与审计职能的关系 231

三、审计目标(目的)的含义及内容 232

四、查错防弊论 243

五、评价受托责任论 244

六、目标体系论 248

七、审计具体目标 251

(一)会计报表认定 251

(二)具体审计目标 251

八、审计任务 253

(一)审计任务的含义 253

(二)审计任务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256

审计假设 258

一、审计假设的含义及称谓 258

(一)假设论 258

(二)假定论 260

(三)公设论 261

二、审计假设的意义及作用 262

三、审计假设的特征 267

四、审计假设的性质 273

五、建立审计假设的原则 274

六、审计假设的内容 275

(一)受托责任导向型假设 275

(二)审计信息导向型假设 288

(三)其他导向型理论 290

七、对现有审计假设的评价 304

八、审计假设的验证 308

九、审计前提、审计原则与审计标准的关系 310

审计概念 311

一、审计概念的含义 311

二、审计概念的构成 312

三、独立性 314

(一)独立性的意义 314

(二)谁需要独立 322

(三)应独立于谁 324

(四)应从何层面上独立 325

(五)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326

(六)独立性的完美途径 334

四、应有的职业关注 341

(一)职业关注的含义 341

(二)职业关注的应用 343

五、公允表达 345

六、胜任性 347

(一)胜任性的含义 347

(二)胜任性的要求 347

(三)胜任性的保持与提高 348

七、重要性 349

(一)基本含义 349

(二)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 353

(三)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在各账户之间的分配 358

(四)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360

八、审计风险 360

(一)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 360

(二)审计风险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378

(三)审计风险的分析与评估 383

(四)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和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相互关系 392

九、合理保证 397

(一)合理保证的含义 397

(二)审计期望与合理保证 397

(三)审计报告与合理保证 400

审计规范 402

一、审计规范的含义与内容 402

(一)审计规范的含义 402

(二)审计规范的内容 403

(三)审计规范的作用 408

二、审计原则 409

(一)审计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409

(二)审计原则与审计准则的关系 416

三、审计准则的实质 418

(一)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的关系 418

(二)审计准则的性质、定义 420

(三)审计准则的作用 425

(四)审计准则的负作用 428

四、审计准则的种类 428

五、审计准则的基本体系 437

六、质量控制规范 443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443

(二)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 445

(三)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 446

(四)审计质量控制方法 462

(五)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469

(六)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474

(七)审计准则与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 475

七、职业道德规范 476

(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 476

(二)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480

(三)职业道德准则 483

(四)职业道德规范的其他内容 489

八、后续教育规范 491

(一)后续教育规范的内容 491

(二)独立审计准则与后续教育准则的关系 497

九、审计依据 498

审计责任 502

一、职业责任的含义 502

二、职业责任的内容 504

三、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506

四、审计的固有限制 512

五、职业责任的范围 513

(一)审计职责域的第一维是由审计的目标范围所确定的 513

(二)审计职责域的第二维是由审计的行为依据所确定的 514

六、法律责任 514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 514

(二)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原因 515

(三)法律责任的种类 519

(四)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 524

(五)承担审计法律责任的条件 528

(六)关于法律责任的几个问题 528

审计证据 530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530

(一)凭据说 530

(二)基础说 531

(三)依据说 531

(四)事实材料说 533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534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 541

四、审计证据的作用 546

五、审计取证的程序与方法 548

六、收集审计证据的原则 555

七、审计证据的分析与整理 556

八、审计证据的评价与利用 558

(一)评价审计证据的原则 558

(二)评价审计证据的基本程序 558

(三)审计证据的评价内容 559

(四)审计证据与审计判断、审计结论的关系 565

审计程序 573

一、审计程序的含义 573

(一)步骤论 573

(二)过程论 574

(三)计划论 574

(四)综合论 575

(五)审计程序与其他审计概念的区分 575

二、审计程序的内容 576

三、审计程序的分类 579

四、设计审计程序应考虑的因素 580

五、了解程序 582

六、符合性(控制)测试 584

七、实质性测试 586

八、分析性程序 587

(一)分析性程序的含义 587

(二)分析性程序的方法 587

(三)分析性程序的目的 588

(四)分析性程序的用途 588

审计方法 590

一、审计方法的含义 590

二、审计方法的分类 591

三、审计方法论 595

四、审计方法体系 595

五、内控导向审计方法 599

六、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601

七、查账技巧 604

审计卷(下) 607

内部控制与符合性测试 607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与重要性 607

(一)内部控制的称谓 607

(二)内部控制的含义 607

(三)内部控制的范围 616

(四)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625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与要素 628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628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631

三、内部控制与独立审计之间的关系 640

四、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应有考虑 646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 646

(二)内部控制的合理保证 647

(三)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 649

五、对客户内部控制的了解 653

(一)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 653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程序 653

(三)内部控制的形式 654

(四)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 655

(五)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程序 655

(六)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 656

(七)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 658

六、对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价 660

(一)控制风险的评价原因 660

(二)对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价 661

七、符合性测试的原理及运用 662

(一)审计策略的初步思考 662

(二)符合性测试的内容与方法 664

(三)符合性测试的基本内容 668

(四)符合性测试的范围与时间 669

(五)其他 671

八、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考虑 673

九、双重目的测试 674

十、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675

(一)控制风险评价的若干含义 675

(二)控制风险经济过程及记录 675

(三)内控评价结果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 676

(四)评价应考虑的因素 678

(五)其他 678

十一、内部控制缺失的沟通 693

(一)沟通内部控制缺失的方式 693

(二)内部控制缺失沟通的内容 693

审计抽样 696

一、审计抽样的定义 696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700

(一)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 700

(二)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701

(三)统计抽样与专业判断 701

(四)属性抽样的基本程序 702

(五)统计抽样的基本程序 702

(六)判断抽样的优缺点 702

(七)统计抽样的优缺点 703

三、样本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704

四、选样方法 710

五、抽样结果的评价 713

六、抽样审计的目标 714

七、抽样审计的理论体系 715

审计报告 718

一、审计报告的含义与种类、作用 718

二、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724

三、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729

四、审计报告的编制程序 737

五、审计意见的基本类型 742

六、特殊目的业务的审计报告 743

(一)经济合同规范性审计 747

(二)经济合同合法性审计 747

(三)经济合同效益性审计 748

其他鉴证业务 752

一、鉴证的含义 752

二、鉴证业务的种类 752

三、验资 753

(一)验资的含义与种类 753

(二)验资过程 754

(三)验资内容 755

(四)验资报告 756

四、基建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计 757

(一)基建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计的含义与要求 757

(二)基建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759

(三)基建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计报告 762

五、预计财务报表鉴证 763

(一)预计财务报表鉴证的含义、种类与作用 763

(二)预计财务报表鉴证报告 763

六、期中财务报表鉴证 764

(一)期中财务报表鉴证的含义与种类 764

(二)期中财务报表鉴证的程序与方法 764

七、内部控制鉴证 766

财务报表审计 768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意义 768

二、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771

三、财务报表审计的特征 772

四、财务报表审计的内容 773

五、财务报表审计的作用 778

六、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人员与有关方面的关系 780

(一)与管理当局的关系 780

(二)与董事会的关系 780

(三)与内部审计人员的关系 781

(四)与股东的关系 781

七、财务报表审计的其他内容 781

(一)财务报表审计中独立审计人员与管理当局的责任划分 781

(二)财务报表审计的局限性 782

经营(经济效益)审计 784

一、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称谓 784

(一)管理审计说 784

(二)经营审计说 788

(三)业务审计说 791

(四)业绩审计说 791

(五)“三E”审计说 792

(六)“五E”审计说 793

(七)规划审计说 794

(八)综合审计说 795

(九)绩效审计说 796

二、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796

三、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种类 805

四、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808

五、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812

六、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 820

七、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 822

八、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 841

九、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 857

十、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864

十一、经营(经济效益)审计的报告 874

(一)经营(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含义 874

(二)经营(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特点 875

(三)经营(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内容 876

十二、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关系 879

十三、经济效益审计与经济活动分析的关系 885

十四、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体系 888

合规(财经法纪)审计 891

一、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称谓 891

(一)合规性审计说 891

(二)财经法纪审计说 891

二、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含义 892

三、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意义 892

四、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目标 893

五、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特征 894

六、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范围 896

七、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程序 901

八、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方法 902

九、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报告 905

十、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其他内容 905

(一)合规(财经法纪)审计的质量控制 905

(二)合规(财经法纪)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 908

(三)财经违纪与违规的界定 909

十一、常见错误与舞弊的类型 910

(一)错误与舞弊的含义、类型 910

(二)错误与舞弊的关系 914

(三)错误与舞弊的特征 915

(四)错误与舞弊的审查 916

十二、经济案件审计与司法会计鉴证 917

(一)经济案件的概念 917

(二)经济案件的类型 918

(三)经济案件鉴证的特点 919

(四)经济案件的查证要点 920

(五)经济案件鉴定的依据 921

(六)经济案件鉴定的原则 922

(七)经济案件鉴证程序和方法 922

(八)经济案件鉴定报告 924

(九)司法会计鉴定 924

注册会计师审计 926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含义与称谓 926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职能问题 929

(一)“有监督职能”论 929

(二)“无监督职能”论 930

(三)其他职能 931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性质、特点 932

四、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组织管理体制 934

五、民间审计的组织形式问题 936

六、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地位 942

七、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容、范围 950

内部审计 957

一、内部审计的意义与作用 957

(一)内部审计的意义 957

(二)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 960

(三)内部审计的作用 961

二、内部审计的地位 965

(一)基础论 965

(二)结合论 970

(三)补充论 971

(四)组成论 971

三、关于内部审计的对象 975

四、内部审计的职能 976

(一)监督、评价、鉴证、服务 976

(二)“管理职能”支持论 980

(三)“管理职能”反对论 982

(四)“公证职能”反对论 985

五、关于内部审计的任务 985

六、关于内部审计的组织体系 989

(一)“最高领导”模式 989

(二)“双重领导”模式 993

(三)反对“双重领导”模式 994

(四)内部审计人员协会 995

(五)“实行国家审计委派制” 996

(六)“上一级部门领导”模式 997

(七)“总审计师”模式 997

(八)根据企业特点实行不同的模式 998

(九)审计委员会模式 998

(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模式 998

七、内部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1001

八、内部审计报告与审计建议 1004

九、内部审计的内容与范围 1007

十、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内部控制、会计检查等的关系 1013

(一)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 1013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1015

(三)内部审计与会计检查 1017

政府审计 1018

一、政府审计的意义与作用 1018

二、政府审计的模式 1020

三、政府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1021

四、政府审计报告与处理意见 1022

五、政府审计的范围 1023

(一)“所有企业”论 1023

(二)“部分企业”论 1023

(三)“国有企业”论 1024

(四)“股份公司”论 1025

六、政府审计的重点 1025

(一)“宏观领域”观 1025

(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观 1028

(三)“经济效益审计”观 1028

七、政府审计的目标 1028

八、政府绩效审计 1029

国际审计 1033

一、国际审计的含义 1033

二、国际审计环境 1033

三、国际审计组织 1033

(一)审计组织 1033

(二)审计职业团体 1034

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1035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1038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1038

(三)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控制 1038

五、审计准则 1039

六、国际审计协调 1044

七、审计的国际比较研究 1045

(一)审计定义 1045

(二)审计对象 1045

(三)审计职能 1045

(四)审计目标 1046

(五)审计假设 1047

(六)国家审计 1048

(七)跨国公司审计 1050

(八)民间审计 1050

(九)审计方法 1052

审计管理 1055

一、审计管理概述 1055

(一)审计管理的含义 1055

(二)审计管理学 1056

(三)审计管理体系 1057

二、审计管理的内容 1058

三、审计模式 1058

(一)审计模式的含义 1058

(二)审计模式的发展过程 1059

(三)审计模式的类型与比较 1061

(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模式 1062

四、审计管理体制 1067

(一)审计管理体制的含义 1067

(二)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现状 1068

(三)我国现行审计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1068

(四)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及设想 1070

五、审计组织体系 1074

(一)审计组织体系的含义 1074

(二)审计组织体系的目标模式 1074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组织体系 1078

六、审计计划管理 1084

(一)审计计划管理的含义 1084

(二)审计计划管理的特征 1084

(三)审计计划管理的原则 1085

(四)审计计划管理的模式 1085

(五)审计计划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087

七、审计质量管理 1088

(一)审计质量管理的含义 1088

(二)审计质量全面管理的基本意识和基本观念 1088

(三)审计质量管理的原则 1089

(四)审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1089

(五)审计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1089

(六)审计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1090

(七)审计质量管理的意义 1091

(八)审计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与基本方法 1091

(九)审计质量的改进、控制与考核 1094

(十)审计质量管理体系 1098

(十一)审计质量保证与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1099

(十二)审计质量管理在工作中的运用 1100

八、审计信息管理 1100

(一)审计信息管理的含义 1100

(二)审计信息管理的程序与方法 1101

(三)审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 1101

(四)审计信息档案管理 1106

(五)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1107

九、审计人员管理 1108

(一)审计人员素质 1108

(二)审计管理者 1111

(三)审计心理学 1113

(四)审计人员结构 1117

十、审计体制建设 1118

(一)内容与原则 1118

(二)审计立法 1121

(三)任务 1123

(四)意义 1124

(五)执法 1125

(六)违法责任 1127

(七)发展趋向 1127

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1128

一、电子数据处理环境对审计的影响 1128

二、电子计算机审计的定义 1134

(一)工具论 1134

(二)对象论 1134

(三)综合论 1135

三、电子计算机审计的目的 1136

四、电子计算机审计的方法 1136

(一)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 1136

(二)对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的方法 1140

五、电子计算机审计的步骤 1145

六、电子计算机审计的内容 1151

七、计算机舞弊与审计 1155

其他类型审计 1158

一、承包经营审计 1158

(一)承包经营审计的定义 1158

(二)承包经营审计的特点 1160

(三)承包经营审计的步骤 1163

(四)承包经营审计的内容 1165

(五)承包经营审计的模式 1173

(六)是否对承包基数进行审计 1174

(七)承包经营审计的依据 1175

(八)在承包经营审计中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分工 1176

(九)承包经营审计的评价标准 1177

二、厂长经理离任审计 1177

(一)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定义 1177

(二)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内容 1179

(三)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步骤 1184

(四)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基本原则 1186

(五)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审计主体的分工 1187

(六)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是否只对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1188

(七)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申请者 1188

(八)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的时间选择 1189

三、环境审计 1190

(一)环境审计的定义 1190

(二)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1191

(三)环境审计的内容 1192

(四)环境审计的原则 1194

(五)环境审计的假设 1194

(六)环境审计的目标 1194

(七)环境审计的范围 1195

(八)环境审计的程序 1195

四、破产审计 1196

(一)破产审计的定义 1196

(二)破产审计的内容 1197

(三)破产审计的程序 1198

(四)破产审计的依据 1200

(五)破产审计的主体 1201

(六)破产审计的对象 1201

五、股份制企业审计 1202

(一)股份制企业审计的必要性 1202

(二)股份制企业审计的内容 1202

(三)股份制企业审计的主体 1208

(四)股份制企业审计的特点 1209

(五)股份制企业审计的程序 1209

(六)股份制企业审计的基本方法 1210

六、合资合营企业审计 1210

(一)合资合营企业审计主体应具备的条件 1210

(二)合资合营企业审计的必要性 1211

(三)合资合营企业审计的主体 1212

(四)合资合营企业审计的特点 1213

(五)合资合营企业审计的内容 1214

(六)合资合营企业审计的依据 1216

七、境外企业审计 1216

(一)境外企业审计的定义 1216

(二)境外企业审计的依据 1217

(三)境外企业审计要求 1217

(四)境外企业审计内容 1218

资料索引 12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