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文本:卡塞尔文献展1955-2007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张奇开著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36695788
- 页数:972 页
前言&罗中立 3
向卡塞尔文献展致敬&许江 4
文献之缘&王林 5
序言&张奇开 12
卡塞尔文献展的起源&张奇开 15
第一届/documenta Ⅰ 19
展览主题:20世纪的艺术 20
展览理念:文献展的理念源自一个德国知识分子的境遇 20
第一届文献展概述 21
起因 21
意义诠释 21
作品 22
历史比较 22
展示方式 23
效果 24
注释 25
附录1/波德计划/哈夫特曼:文献展目录介绍 26
附录2/策展人 26
附录3/媒体评论 27
图录/documenta Ⅰ 29
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部分展区平面图/ 74
艺术家名单/documenta Ⅰ 75
第二届/documenta Ⅱ 77
展览主题:1945年以后的艺术 78
展览理念:艺术归于抽象 78
第二届文献展概述 79
艺术家、艺术品、艺术道路 79
艺术—世界语功效 81
冷战的文化策略 82
注释 85
附录1/阿诺特·波德与赫波特·冯·巴特拉:关于第二届文献展的公开言论 87
维尔勒·哈夫特曼:1945年以后绘画(第二届文献展画册) 87
维尔勒·哈夫特曼:1959年7月11日第二届文献展上开幕词 87
附录2/媒体评论 87
图录/documenta Ⅱ 89
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部分展区平面图/documenta Ⅱ 118
艺术家名单/documenta Ⅱ 119
第三届/documenta Ⅲ 121
展览主题:百日博物馆 122
展览理念:艺术就是重要艺术家的所作所为 122
第三届文献展概述 123
作品—展览的灵魂 123
布展调度 124
策展人 125
内部冲突 125
传媒攻略 125
政治与文化同时出场 126
主题与形象运动 127
改变的组织形式 127
新的力量 128
注释 129
附录1/高端对话:波德教授访谈 130
附录2/波德:第三届文献展序言 130
附录3/哈夫特曼:第三届文献展介绍 130
附录4/媒体评论 130
图录/documenta Ⅲ 133
艺术家名单/documenta Ⅲ 206
第四届/documenta Ⅳ 209
展览主题:国际艺术展 210
展览理念:迄今为止最有活力的文献展 210
第四届文献展概述 211
激荡的时代背景 211
转入民主的组织程序 211
来势汹汹的波普艺术和新面孔出场 212
躲不开的批评 213
被关注和忽略的艺术家 213
历史性的成果 215
注释 217
附录1/阿诺特·波德:第四届文献展画册序言(写于1968年5月的最后一周) 218
布洛克的参观者学校 218
附录2/媒体评论 218
图录/documentaⅣ 223
艺术家名单/documentaⅣ 276
第五届/documenta Ⅴ 279
展览主题:质问真实—今日图像世界 280
展览理念:百日事件 280
第五届文献展概述 281
左倾文化背景 281
主题 281
真是一些令艺术家们感到可怕的命题 282
作品,势不两立的姿态 282
组织与策展 284
定位“百日事件” 284
批评,来自右翼与左翼的双重夹攻 285
结尾 286
注释 287
附录1/“百日事件”概念诠释 289
附录2/艺术家罗伯特·莫里斯致哈尔特·塞曼的一封信 289
附录3/1972年,第五届文献展主要策展人哈尔特·塞曼就邀请《收租院》群雕参加卡塞尔文献展给组委会主席的信 289
附录4/策展人 290
附录5/媒体评论 290
图录/documenta Ⅴ 293
艺术家名单/documenta Ⅴ 330
第六届/documenta Ⅵ 333
展览主题:艺术在传媒社会中的身份与定位 334
展览理念:艺术在传媒社会中的身份与定位 335
第六届文献展的概述 335
展览印象 335
第六届献展的形成 336
主题与作品 336
媒体观念 338
新工具的诞生 339
文献展引发的对批评的批评 340
注释 341
附录1/曼弗雷德·施奈肯伯格:关于第六届文献展的公开表述 344
洛塔尔·罗迈和施奈肯伯格:第六届文献展的基本原理 344
施奈肯伯格:第六届文献展目录的前言 344
附录2/策展人 344
附录3/媒体评论 344
图录3/documenta Ⅵ 47
艺术家名单/documenta Ⅵ 426
第七届/documenta Ⅶ 429
展览主题:(本届空缺) 430
展览理念:将艺术从各种束缚和激变中解放出来 430
第七届文献展概述 431
主题缺失的展览 431
没有主题,作品就是一切 432
无视理论的后现代主义 433
市场 433
历史处境 434
注释 435
附录1/鲁迪·福克斯给被邀参展艺术家们的信 436
附录2/策展人 436
附录3/媒体评论 437
图录/documentaⅦ 439
艺术家名单/documentaⅦ 500
第八届/documenta Ⅷ 503
展览主题:艺术在历史和社会中开启一个新的窗口 504
展览理念:艺术在历史和社会中开启一个新的窗口 504
第八届文献展概述 505
策展与理念 506
背景和概况 506
部分作品 506
观念的智慧含量和美学的技术含量 508
注释 509
附录1/理念阐释 510
曼弗雷德·施奈肯伯格:第八届文献展的新闻发布会 510
附录2/策展人 511
附录3/媒体评论 511
图录/documentaⅧ 513
部分展区平面图/documentaⅧ 588
艺术家名单/documentaⅧ 589
第九届/documenta Ⅸ 591
展览主题:从肢体到身体到群体 592
展览理念:从肢体到身体到群体 592
第九届文献展概述 593
眼花缭乱的视觉盛宴 593
参展艺术家类型 594
策展人与作品遴选 595
策展方向 595
空间借用与协调 596
艺术及艺术家的参与使命 597
批评与赞扬 597
突出的成果 597
注释 598
附录1/扬·霍特:第九届文献展目录介绍 599
扬·霍特:给考文的信—酝酿中的第九届文献展 599
附录2/策展人 599
附录3/媒体评论 599
图录/documentaⅨ 601
艺术家名单/documentaⅨ 654
第十届/documenta Ⅹ 657
展览主题:文化的形象与形式表现 658
展览理念:在全球化的时代……当代艺术实践&同时体现出审美与政治的双重力量 658
第十届文献展概述 659
如此背景下的展览 659
百位来宾—文化政治搜索引擎 660
人文影视 662
历史使命线索 663
文化空间 664
城市规划 664
建筑 665
注释 666
附录1/卡特琳娜·达维特:第十届文献展新闻发布会 668
附录2/策展人 668
附录3/媒体评论 669
图录/documentaⅩ 571
艺术家名单/documentaⅩ 740
第十一届/documenta Ⅺ 743
展览主题:后殖民和全球化 744
展览理念:第十一届文献展在五大平台的基础上,对当今的文化本土化以及本土文化与全球其他认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744
第十一届文献展概述 745
新奇的策展人 745
四个平台—说话 745
第五个平台—展览 746
难以解读的集合装置 748
图片 749
绘画 749
影像 749
介入文献展的中国艺术家 750
展览理念的出发点 751
主题阐释:后殖民与全球化 751
注释 753
附录1/奥克维·恩维佐:第十一届文献展的简要介绍 755
附录2/策展人 755
附录3/媒体评论 755
附录4/全球化潮流与本土性关怀—许江与奥克维对话 757
附录5/冲突的历史:艺术家拒绝和被拒参展/弗里德海姆·夏夫/塞纳·希尔门 763
图录/documentaⅪ 767
部分展区平面图/documentaⅪ 806
艺术家名单/documentaⅪ 807
第十二届/documenta Ⅻ 809
展览主题:形式的迁徙 810
展览理念:现代主义是我们的古代吗?什么是生活的本质?怎么办? 810
第十二届文献展概述 811
展览的时代背景 811
策展理念诠释 812
展出路线及作品分类 813
部分作品阐释 814
历史“创举”—四件失败的作品 319
批评的声音 322
注释 823
附录1/卡塞尔市市长的展览致辞 823
附录2/策展人 824
策展人的展览前言 824
图录/documentaⅫ 825
部分展区平面图/documentaⅫ 884
艺术家名单/documentaⅫ 885
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的档案馆/50 Jahrs/Years documenta 1955-2005:archive in Motion 887
概述 889
祝辞 892
前言 893
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的档案馆 中国展区/50 Jahrs/Years documenta 1955-2005:archive in Motion in China 905
重庆展场 906
展览组委会 906
上海展场 906
学术研讨会 907
学术座谈会 907
学术讲座 907
鸣谢 907
重庆展场前言&罗中立 908
上海展场前言&沈其斌 908
重庆展场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现场记录 918
1.德国卡塞尔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艺术理论家芭芭拉·海因里希女士的主题发言:文献展50年—移动的档案馆 918
2.德国卡塞尔文献展资料馆馆长斯藤格女士的主题发言:卡塞尔文献展与中国亲密接触 918
3.中国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徐虹女士的主题发言:展览策划中的问题意识 920
4.上海证大美术馆馆长沈其斌先生的主题发言:态度决定一切—文化态度和文化复兴 921
5.德国艺术史家克利斯多夫·朗格博士的主题发言:作为政治的艺术—维尔勒·哈夫特曼和文献展 922
6.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的主题发言:寻找黄盒子—中国美术学院策展艺术中心思考 923
7.上海美术馆学术部主任肖小兰女士的主题发言:女性艺术需要精神自立 925
8.批评家陆蓉之女士的主题发言:新文人的杂异美学 926
9.德国自由艺术家卡特琳·冯·马尔常女士的主题发言:移动档案馆资料之一,图表64 928
10.德国自由艺术家弗克勒先生的主题发言:无题 929
11.四川美术学院牟群教授的主题发言:传媒时代和消费社会中的前卫艺术 930
12.四川美术学院申玉女士的主题发言:文献展的开放性—加强女权主义 931
13.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特聘教授张奇开的主题发言:文献展与中国艺术谋略 932
14.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先生的主题发言:策展的公众性 933
15.批评家王林教授的主题发言:重要的是思想—关于展览策划与文化复兴 934
附录1/与“欧洲中心主义”互动—一次关于卡塞尔文献展的对话 935
附录2/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的档案馆”—张奇开访谈 939
附录3/我不代表政府—采访卡塞尔市文化副市长荣格先生 941
专访芭芭拉·海因里希女士 942
与“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的档案馆”组织机构的部分往来信件 943
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的档案馆展览特别条款 945
媒体报道 946
1945年后国际艺术事件年表 949
中国艺术与卡塞尔文献展相关活动年表 966
致谢 968
附录/杂志资源.网站资源 969
参考文献 970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舞剧艺术论》张麟著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36》王强主编 2017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1》王强主编 2017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8》王强主编 2017
- 《全国校外艺术课堂新形态示范教材系列 少儿钢琴表演曲集》唐冠祥编著 2019
- 《书情书》(德)布克哈德·施皮南(Burkhard Spinnen)著;(德)琳娜·霍文 2019
- 《美国的伤痕 独立战争与美国政治的暴力基因》(德)霍尔格·霍克(Holger Hoock)著 2019
- 《侠饭 3 黑吃黑》张奇责编;周立彬译;(日)福泽彻三 2020
- 《文明的衰落与复兴》张娜责编;陈维政总主编;孙林译者;(德)阿尔伯特·史怀哲 2019
- 《厄特克尔家族》(德)鲁迪格·杨布鲁特著 2018
-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传》朱希滨责编;贾根良,梅俊杰总主编;梅俊杰译者;(德)欧根·文得乐 2019
- 《弗利克家族》(德)托马斯·拉姆什著 2018
- 《剑桥国际英语写作教程 从句子到段落》(美)劳里·布拉斯(Laurie Blass),(美)德德拉·戈登(Deborah Gordon)编著 2019
- 《量子系统的非平衡多体理论》(意)G.斯蒂芬尼茨,(德)R.冯·莱文 2019
- 《香水》李清华译;(德)帕·聚斯金德 2018
-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编 2018
- 《山城龙迹 走进重庆恐龙世界》代辉 2019
- 《优选视野下的近代重庆丛书 长江激流行 法国炮舰首航长江上游》(法国)武尔士 2019
- 《重庆主城空间历史拓展演进研究》舒莺 2018
-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 重庆》《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编写组 2019
- 《宋氏姐妹在重庆》杨耀健著 1986
- 《重庆市地方标准 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规范 DB 50/T 715-2016》张玉坤,李艳等起草人
- 《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观察报告》刘婷婷著 2018
- 《重庆三峡后续工作考古报告集 第1辑》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编著 2019
-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基于重庆龙门浩职业中学校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思考》钟勤,聂勋伟主编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