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
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

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尹冬梅,丁力著
  • 出 版 社:北京:时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2321724
  • 页数:2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高校学生组织的特征、分类、运行机制以及发展路径。
《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时代潮流中的学生组织 3

第二节 有关学生组织的几组概念探究 6

一、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与学生权力 7

二、学生管理与学生组织 13

三、学生自治与学生组织 20

四、学生干部与学生组织 27

第二章 中国高校学生组织溯源 33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学生组织的史前史 35

一、古代学生群体的社会环境 35

二、书院及其影响下的学生组织雏形 44

第二节 中国近代社会:学生组织初步形成 45

一、中国近代学生群体的外部环境 45

二、中国近代学生组织的出现与发展 47

三、中国近代青年学生群体的历史特点 51

第三章 参照系:西方高校的学生组织 57

第一节 西方高校学生组织的历史发展 59

一、中世纪:大学的出现与学生自治的肇始 59

二、17世纪到19世纪:近代大学体制下的学生组织 65

三、20世纪至今:现代西方高校的学生组织 69

第二节 现代西方高校学生组织的权力来源与基础 74

一、现代西方高校学生组织的权力来源概述 74

二、三种基本模式 76

第三节 西方高校学生组织的结构及其运行 78

一、学联和社团结构 79

二、学联和社团运行 82

第四章 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的现状与运行特征 87

第一节 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的法律基础 89

一、全国性法律及行政法规的一般规定 89

二、各级地方的相关管理条例 92

三、我国各类学生组织的基本格局 93

第二节 我国学生组织现状 95

一、学生组织的结构基础及组织特性 96

二、班级—高校学生组织的最基本单位 100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 109

四、各级学生会组织 114

五、学生社团 121

六、其他类型的学生组织 128

第三节 双重目标指向影响下的学生组织运行 130

一、思想政治与德育工作:意识形态供给和形式 131

二、日常事务工作 136

第五章 制度的设计与安排: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路径 143

第一节 “学生自治”的制度动力再认识 145

一、“学生自治”的属性及其辩证关系 145

二、依托学生组织实现学生自治的现实途径 147

第二节 高校管理模式与学生组织 150

一、政府行为选择 150

二、高校学生组织现行模式 152

第三节 学生组织的制度安排 153

一、组织系统化:学生组织的层次及意义 154

二、组织自主化与制度选择 158

三、组织理性化:组织骨干成员形成机制和组织绩效评估 165

第六章 制度兑现:本土化的尝试 171

第一节 环境分析、能效评估与学生组织内涵的重新界定 173

一、内发动力和学生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173

二、育人理念:学生组织的时代性 179

第二节 以班团组织的发展为视角 182

一、“班”与“团”的概念厘清 183

二、“高校班团组织”的比较研究 184

三、“高校班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瓶颈 190

四、面对挑战与机遇的回应:定位澄清、目标扩展与制度建立 193

第三节 边界划定与服务机制:以学生社团的发展为个案 197

一、“社”与“团”的辩证起源—我国社团的起源 197

二、鸟瞰西方学生社团:活力和整体性 199

三、我国学生社团的组织功能与任务 202

四、制度移植:内生性因素的审视 205

五、区分与融合:国际学生社团的边际效用 209

第四节 创新型育人阵地:作为学生组织的高校学生媒体 213

一、我国学生媒体的发展与现状 214

二、组织传播:学生媒体的本质特征及其特殊的育人功能 217

三、学生媒体对传统学生组织的超越 222

四、多层次:以复旦大学的校园媒体为例 224

第五节 学生组织面临的优势和瓶颈 227

一、高效的组织动员:发展动力和隐患 228

二、整齐的组织纪律:行为效率和时代的冲击 230

三、整一的管理模式:科层对接和时滞效应 232

第七章 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的功能拓展 239

第一节 学生组织与高校 241

一、高等教育普及下的学生组织 241

二、通识教育渗透下的学生组织 247

三、多校区运行机制 252

第二节 学生组织与城市 258

一、与城市精神共生 258

二、两种路径:传递与渗透 264

三、城市发展新动力 268

第三节 学生组织与社会 27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