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当代语文教育学
当代语文教育学

当代语文教育学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淼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40155370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当代语文教育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共分语文教育、语文教学、语文教师三编。作者力图在借鉴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当代语文教育学的全新理论体系。全书关注在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后现代主义等最新理论冲击下的语文教育理念及语文教育目标与课程的变革,考察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及语文教育学各领域的发展,并将完善语文教师素质、塑造语文教师人格特质作为重要内容。《当代语文教育学》可作为高等师范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师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教材,也可为语文教育研究者提供参考。
《当代语文教育学》目录

第一章 最新教育理念对语文教育的冲击 3

第一节 建构主义与语文教育 3

一、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3

二、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4

三、建构主义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7

四、建构主义视域内的语文教育 8

第二节 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育 11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背景 11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12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贡献 14

四、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15

五、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语文教育 15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与语文教育 18

一、后现代主义及其特征 18

二、后现代主义的教育思想 19

三、语文教育的后现代主义解读 22

第二章 相关学科理论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26

第一节 社会学——语文教育理论的宏观背景 26

一、社会学的基本内涵 26

二、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26

三、语文教育的社会学特征 28

四、学习社会学的重要意义 31

第二节 心理学——语文教育理论的心理依据 32

一、心理学与语文教育 32

二、心理学理论与语文教育 34

三、心理学方法与语文教育 36

第三节 教育学——语文教育理论的基源 37

一、教育学及其发展 37

二、教育学与语文学科理论的关系 39

三、教育学对语文教育实践的影响 40

四、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43

第三章 语文教育理念自身的巨大变革 44

第一节 语文教育理念及其变革 44

一、语文教育理念的内涵 44

二、语文教育理念变革的背景 45

三、语文教育理念变革的内容 46

第二节 语文教学观念的变革 47

一、传统的传话式语文教学观 48

二、从传话式向对话式的转变 48

第三节 语文学习观念的变革 49

一、以接受为核心的语文学习观 50

二、以发现为核心的语文学习观 51

三、接受与发现相统一的语文学习观 52

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语文学习观 52

第四节 语文师生观念的变革 54

一、传统语文师生观 54

二、新型语文师生观 55

三、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语文教师 55

第五节 语文评价观念的变革 56

一、评价功能观的转变 56

二、评价方式观的转变 57

三、评价主体观的转变 58

第六节 语文教育理念的提出 58

一、语文教育本体论 58

二、语文教育主体论 62

三、语文素养论 64

第四章 语文教育目标 69

第一节 语文教育目标的基本理论 69

一、教育目标与语文教育目标 69

二、语文教育目标在教育目标体系中的位置 69

三、制定语文教育目标的依据 70

四、语文教育目标的分类和描述 71

第二节 我国语文教育目标的历史回顾 72

一、解放前语文教育目标的脉络 72

二、解放后语文教育目标的发展 73

三、21世纪语文教育目标的阐释 75

第三节 当代国外语文教育目标的多元取向 76

一、注重实用与共享知识 76

二、注重民族感情,立足“语言教育立场” 77

三、注重文学素养与信息交流技术 78

四、注重共同文化基础上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79

五、注重多元目标与共同责任 80

第五章 语文课程 81

第一节 课程与语文课程 81

一、课程 81

二、课程形态 81

三、课程资源 83

四、当代语文课程 84

第二节 语文课程资源 85

一、教材——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85

二、教师——不可或缺的语文课程资源 86

三、学生——最易被忽视的课程资源 88

第三节 语文学科课程 89

一、语文学科课程的历史 89

二、语文学科课程的特点 89

三、语文学科课程的实施 90

第四节 语文活动课程 91

一、我国语文活动课程的历史 92

二、语文活动课程的特点 93

三、语文活动课程的类型 93

四、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 94

第五节 语文教育中的隐性课程 95

一、校园文化中的语文隐性课程 95

二、大众文化传播中的语文隐性课程 96

第六章 语文课程标准 101

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 101

一、课程标准及其特征 101

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联系 102

三、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 102

第二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103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产生 104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正与发展 105

三、从语文课程标准到语文教学大纲 106

四、语文课程标准的回归 109

第三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框架与特点 110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框架 110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111

第四节 国外母语课程标准 112

一、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112

二、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15

三、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117

第七章 语文教材 120

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功能 120

一、语文教材概念的界定 120

二、语文教材的特点 120

三、语文教材的功能 121

第二节 语文教材的编制 124

一、语文教材编制的基本理念 124

二、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 126

三、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 129

第三节 语文教材的建设 131

一、蒙学、经学与文选 131

二、文白合编,单元组合 133

三、“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 135

第四节 语文教材的使用 141

一、理解编写理念和编写意图 141

二、把握语文知识体系 142

三、把握范文体系 144

四、把握练习体系 144

五、合理选择与使用教材 146

第八章 语文知识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48

第一节 语文知识与语文知识教学 148

一、语文知识及其特点 148

二、语文知识的分类 148

三、语文知识教学 150

第二节 语文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151

一、语文陈述性知识及其表现形式 151

二、语文陈述性知识教学的基本原则 152

三、语文陈述性知识教学的基本方法 156

第三节 语文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157

一、语文程序性知识及其表现形式 157

二、语文能力与语文程序性知识教学 158

三、语文程序性知识教学的基本策略 160

第四节 语文知识的建构 163

一、语文知识体系建构的意义 164

二、语文知识体系的静态建构 164

三、语文知识体系的动态建构 165

第九章 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上) 167

第一节 阅读与语文阅读 167

一、阅读的本质 167

二、阅读的基本类型 169

三、阅读与语文阅读教学 171

第二节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172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72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72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73

第三节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74

一、最优化原则 174

二、整体性原则 175

三、学以致用原则 176

第四节 语文阅读心理 176

一、语文阅读的心理过程 176

二、语文阅读障碍 178

三、语文阅读障碍的排除与阅读能力培养 179

第十章 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下) 183

第一节 语文阅读教学流程的设计 183

一、单元阅读教学流程的设计 183

二、单篇课文阅读教学流程的设计 184

三、单课时阅读教学流程的设计 185

第二节 文体阅读教学的设计 186

一、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的设计 187

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设计 189

三、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设计 191

第三节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设计 192

一、内容交叉课型教学方法的设计 192

二、教师主导课型教学方法的设计 193

三、师生互动课型教学方法的设计 194

四、学生自主课型教学方法的设计 195

第四节 语文阅读技能训练 197

一、朗读训练 197

二、默读训练 199

三、速读训练 200

四、精读训练 201

五、略读训练 201

六、语感训练 202

第十一章 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04

第一节 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204

一、作文教学中的“断层” 204

二、“作文”与“写作”的滥用 204

三、作文教学目标的含混 205

四、作文中“教”与“学”的颠倒 205

第二节 作文教学的目标 206

一、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 206

二、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 207

第三节 作文教学的体系 209

一、文体写作训练体系 209

二、作文能力训练体系 210

三、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 211

第四节 作文教学的设计 212

一、制定作文计划 212

二、展示作文要求 212

三、开展作文指导 213

四、进行作文评价 213

第五节 作文心理 214

一、作文过程 214

二、作文策略 215

三、作文指导 217

四、作文评价 218

第六节 作文能力 219

一、作文能力的构成 219

二、作文能力培养的一般原则 220

三、作文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 221

第十二章 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25

第一节 口语与口语交际 225

一、口语 225

二、口语交际 226

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 227

一、语文教学视野中的口语交际教学 227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 227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 228

四、口语交际教学与说话及听说教学 229

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231

一、交际策略 231

二、场景策略 232

三、互动策略 233

第四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 234

一、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234

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基本形式 235

第十三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 236

第一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概论 236

一、综合性学习与综合课程 236

二、综合课程与语文学科 237

三、语文本位的综合课程 239

第二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及形式 239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 239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形式 242

第三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 243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243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244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246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247

第四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 248

一、教师意识的觉醒 248

二、教学途径与方式的转变 248

三、教学原则的掌握 249

第十四章 语文教学艺术 251

第一节 教学艺术的本质及特点 251

一、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 251

二、教学艺术的本质 252

三、教学艺术的特点 252

第二节 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艺术 255

一、课堂教学结构艺术的特点 255

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艺术的原则 256

三、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艺术 257

第三节 营造语文教学氛围的艺术 259

一、教学氛围及其作用 260

二、教学氛围的维度指标 260

三、积极教学氛围的营造 261

第四节 把握语文教学节奏的艺术 262

一、教学节奏 262

二、语文教学节奏艺术 264

三、把握语文教学节奏的条件 266

第五节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267

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科学基础 267

二、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表现 268

三、提高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 269

第十五章 语文教学技术 271

第一节 教学技术 271

一、教学技术的概念 271

二、教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72

三、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73

第二节 语文教学技术的种类 275

一、传统语文教学技术 275

二、现代语文教学技术 275

三、信息化语文教学技术 276

第三节 传统语文教学技术 2

一、教学语言 278

二、板书 281

三、图示材料 282

第四节 现代语文教学技术 283

一、视觉媒体 283

二、听觉媒体 285

三、视听媒体 286

四、视听综合训练媒体 287

第五节 信息化语文教学技术 289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 289

二、语文远程教学 291

第十六章 语文教学评价 294

第一节 语文教学评价概述 294

一、语文教学评价的内涵 294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特点 294

三、语文教学评价的作用 295

四、语文教学评价的实施 296

第二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类型 296

一、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297

二、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297

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97

四、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298

五、自评和他评 298

第三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方法 299

一、观察法 299

二、问卷调查法 300

三、日常检查法 301

四、纸笔测验法 301

五、表现评价法 304

六、卷宗存档法 305

第四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 305

一、识字和写字 305

二、阅读 306

三、作文 307

四、口语交际 307

五、综合性学习 307

第十七章 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 311

第一节 确立与陈述语文教学目标 311

一、语文教学目标 311

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312

三、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 313

四、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原则 314

第二节 分析语文学习任务 314

一、语文学习任务分析的内涵 314

二、语文学习任务分析的要点 315

三、语文学习任务分析的原则 316

第三节 选择与应用语文教学方法 317

一、语文教学方法 317

二、处理语文教材的方法 318

三、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319

四、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320

第四节 激发与维持语文学习动机 321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322

二、语文学习动机的类型 322

三、语文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324

第五节 有效管理语文课堂教学 327

一、语文课堂管理的内容 327

二、语文课堂管理的方法 329

三、语文课堂管理的原则 330

四、语文课堂管理机智 331

第十八章 语文教师的教育工作 332

第一节 端正语文学习态度 332

一、语文学习态度 332

二、语文学习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333

三、端正语文学习态度的方法 335

第二节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36

一、习惯与语文学习习惯 336

二、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337

三、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339

第三节 培养积极的语文学习风气 339

一、学习风气 30

二、学习风气的测量指标 340

三、积极的语文学习风气的培养 341

第四节 创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 342

一、语文学习环境的构成 342

二、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 344

三、创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的途径 344

第五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46

一、创新精神 346

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347

三、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347

第十九章 语文教师的教研工作 350

第一节 语文教研工作的本质与意义 350

一、语文教研工作 350

二、语文教研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351

三、语文教研工作的意义 353

第二节 语文教研工作的对象 354

一、语文教学内容 354

二、语文教学过程 355

三、语文教学评价 356

第三节 语文教研工作的基本过程 356

一、提出问题与确定课题 356

二、检索文献 357

三、形成假设 357

四、制定与实施教研计划 357

五、分析数据资料与撰写教研报告 359

第四节 语文教育调查研究 359

一、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359

二、教育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 360

第五节 语文教育实验 361

一、教育实验的特点 362

二、教育实验的内容及方式 362

三、教育实验的基本步骤 363

第六节 教研报告的撰写 363

一、教研报告的基本结构 364

二、教研报告写作的步骤 364

第二十章 语文教师的心理 366

第一节 语文教师的角色 366

一、角色及教师角色 366

二、语文教师的角色 367

三、语文教师的角色冲突 369

四、语文教师角色的培养 371

第二节 语文教师的情感 372

一、情感 372

二、语文教师的情感 373

三、语文教师的情感处理 376

第三节 语文教师的人格 377

一、人格与语文教师人格 377

二、语文教师人格的作用 380

三、语文教师人格的塑造 382

第四节 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 383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383

二、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 384

三、语文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385

第二十一章 语文教师的素质 387

第一节 对语文教育的正确认识 387

一、科学主义语文教育观 387

二、人文主义语文教育观 388

三、科学与人文统一的语文教育观 389

第二节 对学生的理解与期待 390

一、移情性理解与评价性理解 390

二、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391

三、语文教师应具有的学生观 392

第三节 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把握 393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93

二、改善不良的师生关系 394

第四节 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 396

一、教学认知能力 396

二、教学操作能力 398

三、教学监控能力 399

四、教学研究能力 399

第二十二章 语文教师的成长 401

第一节 语文教育见习和实习 401

一、语文教育见习 401

二、语文教育实习 403

第二节 语文教师的进修与提高 406

一、语文教师进修深造的目标 406

二、语文教师进修的内容 407

三、语文教师进修的原则 408

第三节 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与交流 409

一、教学观摩 409

二、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410

三、语文教学理论研讨 411

主要参考文献 413

后记 4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