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常青藤”贷款的形成与治理
“常青藤”贷款的形成与治理

“常青藤”贷款的形成与治理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建清,魏国雄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4949004
  • 页数:328 页
图书介绍:“常青藤”贷款可以说是中国银行业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最为典型的一类现象,从最初的产生到最终的消亡无不内生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这样一种特殊的制度性需要。透过“常青藤”贷款这一微观现象,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对银行制度的选择。通过研究“常青藤”贷款这一典型现象,将有助于我们以一种系统性思维来审视微观层面的银行信贷经营行为、中观层面的国有银行制度选择与宏观层面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取向之间的一致性和逻辑关系,同时还可以指导我们从“以史为鉴”的哲学当中寻求中国银行业角逐全球金融竞争的新思路和新视角。本书对于从事金融理论研究的学术工作者、从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实践者和那些希望了解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历程的读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常青藤”贷款的形成与治理》目录

第一章 “常青藤”贷款形成机理分析 1

第一节 经济体制变迁与银行制度选择 2

一、决定银行制度的几个关键变量 3

二、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金融制度的变迁 7

第二节 经济体制转型与资金配置制度 16

一、计划经济体制与财政统管模式 16

二、经济体制转型与银行统管模式 17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化资金配置模式 18

第三节 经济体制转型中的软预算约束 19

一、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 19

二、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 20

三、政府、银行和企业间的软预算约束 21

四、中国国有银行软预算约束的形成机理 22

第四节 “常青藤”贷款的形成逻辑 24

一、流动资金贷款的经济本质 24

二、“常青藤”贷款的形成逻辑 28

第二章 “常青藤”贷款的历史渊源(1949~1984年) 34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统管资金体制 34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职能 35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银行职能 37

三、企业资金管理体制 38

四、资金供给制的弊端 42

第二节 国营企业体制转型开始 43

一、改革初期国民经济呈现新变化 43

二、国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转型 46

第三节 财政体制改革 51

一、“利改税”改革 51

二、中央与地方分配制度改革 53

三、财政收支的变化 54

第四节 银行统管资金体制的确立 56

一、银行“统管”资金体制出台的背景 56

二、银行统管资金体制的确立 59

第五节 “常青藤”贷款的雏形 65

一、贷款对财政资金的替代 66

二、流动资金贷款开始沉淀 68

第三章 “常青藤”贷款的形成(1985~1994年) 69

第一节 工商银行统管流动资金 69

一、工商银行统管流动资金 70

二、银行统管流动资金体制的成效 75

第二节 国营企业亏损问题显现 83

一、分配体制改革与财政收支的变动 84

二、国营企业亏损日益显现 90

第三节 “常青藤”贷款的形成 101

一、企业内源性融资严重不足 102

二、银行功能显著财政化 103

三、流动资金贷款显著异化 104

四、“三角债”加重银行政策性负担 109

五、企业资金供给格局的维系 115

第四章 “常青藤”贷款风险的暴露(1995~2000年) 120

第一节 国有企业的生存危机与三年脱困改革 120

一、市场环境发生深刻改变 121

二、国有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124

三、三年“脱困”改革的基本情况 130

第二节 “常青藤”贷款快速累积 133

一、银行开始转型 134

二、银行贷款继续大量投向困难企业 135

三、银行承担了国有企业改制成本 139

四、国有企业已对银行贷款形成高度依赖 142

五、银行自身的问题加剧了“常青藤”贷款累积 144

第三节 “常青藤”贷款风险的暴露 148

一、第一次不良资产剥离 149

二、“常青藤”贷款风险显性化 154

三、“常青藤”贷款规模巨大 165

第五章 “常青藤”贷款的治理背景、难点与战略 168

第一节 “常青藤”贷款的治理背景 169

一、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169

二、国有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 176

第二节 “常青藤”贷款的治理难点 179

一、外部制约因素分析 179

二、内部制约因素分析 184

第三节 “常青藤”贷款的治理战略 187

一、治理目标的选择 188

二、生命周期理论与信贷经营原则 193

三、“常青藤”贷款治理的基本思路 204

第六章 “常青藤”贷款的治理实施(一) 208

第一节 严把新增贷款准入关 208

一、逐步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209

二、严格信贷准入标准 210

三、创新信贷产品体系 218

四、完善新增贷款质量专项稽核,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226

第二节 化解存量贷款风险 227

一、压降潜在风险较大的问题贷款 227

二、加快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 232

第七章 “常青藤”贷款的治理实施(二) 241

第一节 改革信贷经营管理体制 241

一、构建前台、后台分离的信贷组织体系 242

二、建立集中控制风险的信贷管理体制 243

第二节 规范授权管理制度 244

一、改革授权管理体系 245

二、分级授权制 246

三、实行差异化授权 247

第三节 改进授信、审批机制 247

一、建立和实施统一授信管理制度 248

二、改进信贷审查、审批机制 250

第四节 强化贷后管理机制 252

一、明确贷后管理规定 253

二、强化信贷监督职能 254

三、完善档案管理与作业监督机制 255

四、细化贷款质量分类管理 256

五、严格贷款问责制 257

六、实施信贷业务停复牌制度 259

第五节 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系统 260

一、信贷管理系统建设 261

二、信贷管理系统的功能 262

三、信贷管理系统的积极作用 265

第六节 加强信贷队伍建设 267

一、充实信贷人员数量 267

二、提高信贷人员素质 268

第八章 “常青藤”贷款的治理评价与展望 271

第一节 “常青藤”贷款的治理绩效 271

一、化解“常青藤”贷款风险 272

二、解决中国银行业体制改革的核心难点 274

三、获得国有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宝贵经验 277

第二节 “常青藤”贷款的历史评价 279

一、“常青藤”贷款的历史作用 280

二、“常青藤”贷款的负面影响 286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展望 292

一、国有银行进入新的战略转型期 293

二、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战略转型的体制基础 297

三、稳健发展的信贷业务是战略转型的保障 304

结束语 320

参考文献 322

后记 327

表 41

表2-11952~1978年资金配置体系中的财政与金融 41

表3-11985~1994年工商银行贷款增长情况(人民币口径) 71

表3-21985~1993年各项贷款品种结构(人民币口径) 72

表3-31985~1993年各项贷款所有制结构(人民币口径) 72

表3-41985~1994年存贷款余额和存贷差(人民币口径) 73

表3-5中国财政收入占GNP比重变化(1984~1994年) 89

表3-6中国与部分国家中央财政收入占GNP比重的比较(1985~1995年) 90

表3-7主要农产品的产量(1985~1994年) 91

表3-81984~1994年国营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情况 101

表4-1地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统计情况(1997~2000年) 128

表4-2中国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数额(1998~2000年) 130

表4-3国有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情况 154

表4-4工商银行借新还旧贷款企业分布情况 165

表4-5工商银行借新还旧贷款行业分布情况 166

表4-6工商银行借新还旧贷款信用等级分布情况 166

表4-7工商银行借新还旧贷款企业状况分布情况 166

表4-8工商银行借新还旧贷款质量分布情况 167

表5-1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及重要性一览表 194

表6-1工商银行按地域划分的贷款结构 218

表8-1借新还旧压缩退出情况 272

表8-2金融机构对各类企业贷款构成(1990~2001年) 282

表8-32001年以前金融市场融资格局 285

表8-4美国破产的联邦保险储蓄机构:数量、资产额和处置成本(1980~1995年) 301

图 26

图1-1银行信贷资金循环示意图 26

图1-2企业资金的期限结构 27

图2-1财政供给制下的国营企业基本管理模式 47

图2-2扩权后财政供给制下的国营企业基本管理模式 50

图2-3银行供给制下的国营企业基本管理模式 65

图3-1国家银行贷款余额占同期GDP比重(1985~1994年) 76

图3-2全国银行、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图(1984~1994年) 77

图3-3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财政拨款与银行贷款增长图(1984~1994年) 78

图3-4全国银行和工商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增长图(1985~1994年) 79

图3-51985~1994年GDP总量增长图 80

图3-6改革后的国有企业基本管理模式 86

图3-7国家财政收支情况图(1984~1994年) 88

图3-8国家财政赤字情况图(1984~1994年) 88

图8-1工商银行贷款质量变化情况 274

图8-22000~2005年工商银行拨备前利润增长与成本收入比下降示意图 276

图8-3公司治理问题与财务问题的相对重要性 298

图8-4投资者愿意为具有较高治理水平的公司支付的平均溢价 3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