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祝黄河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10075167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江西师范大学人文教育系列教材的一种,全书共有11章。第1章集中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3至第6章集中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基本内容和根本方法,指出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7至第10章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几个具体形态展开分析,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1章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目录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一、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1

(一)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2

(二)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 5

(三)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8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1

(一)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11

(二)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路线 13

(三)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的理论 15

(四)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的理论 16

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18

(一)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18

(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22

第二章 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演进 27

一、社会发展观的生成与演进 27

(一)社会发展观的发端:经济增长观 28

(二)社会发展观的拓展:持续发展观 32

(三)社会发展观的深化:综合发展观 34

(四)社会发展观的定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37

二、以人为中心的新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38

(一)关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9

(二)关于社会的协调发展 40

(三)关于社会发展应以人为中心 41

(四)关于社会的全面发展 43

三、当今世界社会发展观的演进趋势 44

(一)当今世界社会发展观形成的主要依据和导向 44

(二)当今世界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趋势 47

第三章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 50

一、以人为本是人本思想优秀成果在当代中国的合理转换 50

(一)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50

(二)以人为本是对西方人本主义的扬弃与超越 55

(三)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58

(四)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追求 65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68

(一)传统发展观:以物为本的价值向度 68

(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 72

三、以人为本的践行要求与实施路径 82

(一)落实以人为本时应把握的基本要求 82

(二)实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路径 88

第四章 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95

一、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 95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全面发展的阐述 95

(二)列宁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103

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06

(一)全面发展是对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超越 106

(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09

三、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全面发展的探索 111

(一)毛泽东对社会全面发展的初步探索 112

(二)邓小平对社会全面发展的设计 115

(三)江泽民对社会全面发展的进一步深化 119

四、注重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 122

(一)确立全面发展战略目标的必要性、可行性 122

(二)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和总体要求 125

第五章 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横向坐标 134

一、经典作家关于协调发展的思想 134

(一)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134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协调发展的思想 136

(三)列宁关于协调发展的思想 138

(四)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协调发展的思想 139

二、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 142

(一)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本质要求 142

(二)当代中国协调发展的紧迫性 144

(三)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基本要求 146

三、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149

(一)统筹城乡发展 149

(二)统筹区域发展 152

(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157

(四)统筹人与自然发展 160

(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63

(六)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 167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纵向坐标 171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当代价值 171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端 172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初步形成 173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确立与制度建构 174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175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176

二、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78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178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84

(三)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87

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途径 194

(一)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194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出现严峻挑战的主要原因 199

(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途径 203

第七章 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 213

一、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13

(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13

(二)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216

(三)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 224

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228

(一)核心问题:公有制主体地位问题 228

(二)重点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 235

(三)难点问题:效率与公平问题 242

三、经济建设中应该坚持的重大原则 248

(一)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248

(二)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51

(三)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256

(四)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59

第八章 社会发展与政治建设 262

一、政治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定位 262

(一)政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62

(二)新时期政治建设的价值定位 267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76

(一)民主政治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发展目的的重要体现 276

(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国际背景与国内环境 278

(三)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284

(四)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国特色 299

三、政治建设与党的建设 301

(一)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 301

(二)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306

(三)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308

第九章 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 312

一、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2

(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13

(二)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根本途径 319

(三)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322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24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324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327

(三)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30

(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333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36

三、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40

(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340

(二)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42

(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46

第十章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349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349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背景 349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355

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360

(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360

(二)科学发展观必须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363

(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366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方略 369

(一)坚持公平原则,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370

(二)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战略 373

(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建立社会冲突和矛盾的疏导战略 385

第十一章 科学发展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89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389

(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历史抉择 39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94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定位 397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基础与现实条件 397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目标与前景眺望 401

三、科学发展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08

(一)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和根本指针 408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实践途径 413

后记 41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