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文学理论  修订版
文学理论  修订版

文学理论 修订版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文放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4327687
  • 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
《文学理论 修订版》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1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4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 7

第四节 文学理论的理论范围 10

第五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17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 26

第一节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26

一 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26

二 文学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 28

三 文学的相对独立性 31

四 文学对社会结构中其他部分的反作用 38

第二节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41

一 人类对于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 41

二 文学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46

三 文学的反映对象以人为中心 49

四 文学的反映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 51

第三节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 53

一 文学以语言为艺术媒介 54

二 文学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的比较 54

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 59

第一节 文学的形象性 60

一 什么是文学的形象性 60

二 托物言事的蕴涵性 61

三 因小见大的概括性 65

四 以情动人的感染性 69

第二节 文学的典型性 73

一 什么是文学的典型性 73

二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 75

三 典型化及其原则和途径 77

四 典型与意境 88

第三节 文学的真实性 93

一 真实性与假定性 94

二 真实性与逼真性 98

三 艺术真实的内在构成 101

第四节 文学的倾向性 106

一 文学倾向性的丰富内涵 106

二 文学倾向性的存在方式 107

三 作者的主观倾向和作品的客观意义 111

第三章 文学功能论 115

第一节 文学功能的分类 116

一 文学功能的多样性 116

二 文学的几种主要功能 117

第二节 文学的诸种功能的辩证关系 127

一 融理于诗 128

二 寓教于乐 129

三 “为艺术而艺术”辨 132

第三节 与文学功能相关的几个问题 134

一 文学的多元取向和综合效应 134

二 文学的功能范围和功能限度 135

第四章 文学发展论 138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 138

一 探讨文学艺术起源的几条途径 138

二 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诸种学说 144

三 文学艺术的起源是多元与一元的统一 153

第二节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 156

一 社会发展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基础 156

二 精神生产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161

第三节 文学的纵向流变 165

一 对于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 165

二 对于文学传统的革新 168

三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71

第四节 文学的横向交流 175

一 不同民族文学的交流促进文学的发展 175

二 批判吸收,洋为中用 178

第五章 文学创作论 181

第一节 作家的整体素质 181

一 作家的生活经验 181

二 作家的思想水平 184

三 作家的艺术修养 186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189

一 准备阶段 190

二 构思阶段 193

三 启发阶段 198

四 传达阶段 202

第三节 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 206

一 “形象思维”概念的由来 206

二 形象思维的审美心理机制 208

三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 216

第六章 文学风格论 222

第一节 文学风格 222

一 文学风格的涵义 222

二 文学风格的成因 228

三 文学风格的演变 233

四 文学风格的艺术辩证法 235

第二节 文学流派 241

一 文学流派的涵义 241

二 文学流派的成因 244

三 文学流派的意义 249

第三节 文学思潮 253

一 文学思潮的涵义、成因和意义 253

二 文学思潮的几种主要类型 257

第七章 文学作品论 272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272

一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 272

二 文学作品的内容 281

三 文学作品的形式 285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 290

一 文学体裁的分类 291

二 文学体裁的基本类别 293

第八章 文学语言论 307

第一节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 307

一 文学语言来源于日常语言 307

二 文学语言对于日常语言的加工提炼 310

第二节 文学语言与艺术符号 312

一 信号与符号 312

二 符号与语言 314

三 语言与言语 316

四 文学语言符号的构成 318

第三节 文学语言中的“言”“意”关系 323

一 “言”与“意” 323

二 “意义”与“涵义” 327

第四节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334

一 文学语言的一个悖论 334

二 文学语言的审美形式 336

第九章 文学鉴赏论 339

第一节 文学鉴赏的性质和作用 339

一 文学鉴赏的性质 339

二 文学鉴赏的作用 344

第二节 文学鉴赏的条件和过程 349

一 文学鉴赏的条件 349

二 文学鉴赏的过程 354

第三节 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 358

一 文学鉴赏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358

二 文学鉴赏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359

三 文学鉴赏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361

第四节 共鸣、曲解和成见 362

一 文学鉴赏中的共鸣 363

二 文学鉴赏中的曲解 364

三 文学鉴赏中的成见 366

第十章 文学批评论 368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 368

一 文学批评的性质 368

二 文学批评的作用 369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 374

一 文学批评标准的历史发展 374

二 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的有机统一 377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类型、模式和批评文体 380

一 文学批评的类型 380

二 文学批评的模式 384

三 批评文体 390

第四节 批评主体 393

一 批评主体的态度 393

二 批评主体的素质 396

初版本后记 399

修订本后记 4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