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政道:仇和十年
政道:仇和十年

政道:仇和十年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包永辉,徐寿松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13039355
  • 页数:2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新华社记者通力采访而成的书稿,讲述了中国政治一个传奇的人物仇和,他从沐阳县委书记到宿迁市委书记,再到昆明市委书记的官宦生涯中,如何尽显其为政之道。
《政道:仇和十年》目录
标签:

自序 我们为什么要写仇和 1

序一 我见证了宿迁的变迁(俞敬忠) 4

序二 仇和的升迁说明了什么(章敬平) 7

开场白 1

沭阳:仇和登场了 2

虽“酱缸”,吾往矣 4

苏北施政的突破口 6

一人得道,“鸡犬”未升天 7

第一章 一年求和,两年求饶,三年求逃? 11

1 “神仙”来了也不行! 12

瘫痪的沭阳 12

绝望的人心 13

2 向我看齐 14

将沭阳当作公厕扫 15

铲雪的背后 17

我不需要加两个炒菜 19

3 “不抓工不抓商,只抓表面光” 20

第二章 强行入轨 25

1 “沉重的忏悔” 26

2 管不住大盖帽,就拿掉乌纱帽 29

3 组合拳打向“村梗阻” 31

4 刮肚子,平祖坟 35

计划人口的铁腕书记 36

刨祖坟的事都能干得出 38

5 “不这样搞,沭阳什么时候能上去!” 38

第三章 “求天求地不如仇和” 41

1 千人会场怒斥“警匪一家” 42

“治安问题的根本就是警匪一家!” 42

台上台下两个公安 43

铲除公安局长 44

2 反腐败要以查办案件为突破口 44

卖官风 44

一个人的到来 45

要往“上面”查 46

3 四套班子会上带走县政协副主席 48

4 “事情来得太突然了!” 50

反腐转向原县委书记 50

不是仇和非要与他对着干 51

大网很快到了收拢的时候 53

交代,一个接着一个 54

5 公安局长的五封串供信 56

6 粮贸大酒店的灯光与周末舞会 58

第四章 沭阳本没有多少路,抓紧修路也就多了 61

1 是穷苦一辈子,还是受累一阵子? 62

2 新“淮海战役” 64

没有钱路怎么修? 64

巧妇怎做无米之炊? 65

让人想起淮海战役 67

3 穷与志:谁是因,谁是果? 68

第五章 仇和“布道” 73

1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干部!” 74

每周一课 74

睡觉前必须读完40页书 76

形象、礼仪也得抓 77

开会:准点,准点,准点 78

《仇和打电话》 80

2 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审视脚下的土地 85

“婴儿论”与劳斯莱斯 85

宿迁学院:从无到有的魔术 87

3 “冒,不可怕;等,可怕” 89

“四特”铸就的“另类” 89

不做“扶不起来的阿斗” 90

“审计问责”风暴 92

向人情开刀 93

“盖棺论定” 94

4 “看准了的事情,砸锅卖铁也要干!” 96

出路何在? 96

意杨的意外之喜 97

暴风骤雨般的种树运动 99

5 要想别人不动摇,首先自己不动摇 100

第六章 求解“殖民化经济” 103

1 “十二道金牌”抓招商 104

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 104

一票否决 105

惹来“焦点访谈”的日子 106

感动宗庆后 108

2 活力在民营 发展靠民力 109

3 “极点”带动:五个惊叹号回答了一个大问号 112

一个“无马拉车”的城市 113

钱从何来? 115

反季节花钱 117

仇和与嘉禾 119

支撑未来?透支未来? 122

4 给农民编个快板 124

第七章 宿迁医改: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129

1 媒体与著名教授联手出击 130

媒体“开枪”为他送行 130

一枪四“鸟” 132

仇和又一次站到风口浪尖上 133

李玲教授的48条意见 136

宿迁高调回击 137

两个院长的不屑一顾 139

“我给宿迁医改打80分” 141

2 赶鸭子上架 143

“四座大山” 143

两条路,究竟选择哪一条 145

风雷滚滚,亮剑划清楚河汉界 146

3 5年改革:顶着风险,踽踽独行 148

拍卖槌,千斤重 148

从“百日维新”到内部股份制改造 151

“五宗罪” 152

诊所比厕所多,药店比饭店多 155

4 谁为宿迁医改正名 156

红典型,还是黑典型? 156

五驳“雪片般的告状信” 157

老百姓是最大的“判官” 159

“非典”和洪灾的公益考验 161

第八章 宿迁教改:比特区还特的“仇和市” 163

1 百年名校一夜间变“公”为“民” 164

学校不如猪圈 165

唯有改制,别无出路 167

2 教育部的“钦差大臣”来了 168

媒体曝光引来国务委员的关注 170

顶着压力,改,改,改 171

“钦差大臣”的态度陡然为之一变 174

3 “冬天”里的“温室” 175

第九章 仇和之“术” 177

1 天黑赶路,天亮进城 178

2 一个竿子插到底,不给制度“打白条” 183

3 制度比人强,机制比政府强 188

4 仇和的“公司论” 191

5 挑起竞争 制造不平衡 196

第十章 政改开党内民主的先河 199

1 没有“授意”的公推公选 200

当选者说:感觉不一样 202

宿迁政坛“地震” 204

决策者说:组织部要出生产力 206

2 任前公示:最敏感的“刀子” 209

群众的目光是最好的“阳光” 210

公示制没有争议 212

3 勤廉公示:官越来越难当了 213

逼上梁山的选择 214

“赴美考察是否用公款旅游” 215

自律意识和免疫力 216

变相搞“文化大革命”? 218

“一把手”监督 219

第十一章 行走刀锋 221

1 “一票否决”落在自己头上 222

官员眼中的“克星” 222

一言难尽沂涛镇 222

新华社自拉自唱? 225

仇和尝到了滋味 230

2 命悬一线 230

条河村乱棍打死农民 230

关键在于定性 232

四处灭火 233

内参,准备参一本 234

“我亏欠了他” 237

3 争议声中步步高 239

新华社江苏分社为什么同情仇和 239

首长为什么垂青仇和 241

“暗访”明察受检验 243

第十二章 褒贬之间的符号隐喻 245

1 仇和被褒 246

实干家 248

“抢”仇和 250

2 诘难背后的逻辑 251

三年前的诘难 252

“转弯”的评价 254

悖论依然是悖论的紧张逻辑 256

附录 对话昆明 259

后记 2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