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古时期儒释道整合研究
中古时期儒释道整合研究

中古时期儒释道整合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洪军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01061016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探讨了儒释道三家思想漫长的整合过程,三教在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在保持各自的立场和特质的同时,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家发展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融合精神。
《中古时期儒释道整合研究》目录

第一章 汉魏两晋思想之域的异彩纷呈 1

第一节 印度原始佛教概说 2

一、印度佛教发展历程概说 2

二、原始佛教思想 6

第二节 异域文化——佛教的传入 11

一、佛教传入中原地区的时间问题 11

二、东汉时期的译经 12

三、东汉时期佛教的基本特点 16

第三节 魏晋时期的佛教 18

一、曹魏时期的佛教 18

二、西晋时期的佛教 27

三、魏晋时期佛教之特点 30

第四节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佛教 30

一、东晋时期著名的佛经翻译家 31

二、东晋佛学“六家七宗”与般若性空论 36

三、东晋十六国时期其他佛学思想家 55

第五节 玄学清谈与玄佛合流 58

一、玄学清谈与论议 58

二、曹魏西晋时期的儒释道论议 66

三、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儒释道论议 68

第二章 南朝时期的儒佛道之争 74

第一节 南朝的佛教与佛学 75

一、南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 75

二、竺道生的涅梁佛性与顿悟佛性说 79

三、南朝的佛教学派 80

第二节 南朝时期的儒释道之争 80

一、南朝时期儒释道论议的基本情况 81

二、南朝时期的儒释道之争 84

第三章 北朝时期的儒佛道之争 91

第一节 北朝诸帝的文化政策 91

一、北魏统治者的文化政策 91

二、东西二魏与北齐、北周的文化政策 93

第二节 北朝时期的佛教与道教 96

一、北朝主要的佛教学派 96

二、寇谦之的道教改革 98

三、楼观道 99

第三节 北朝儒释道三家论议与“二武灭佛” 100

一、北朝儒释道论议之基本情况 100

二、北朝的儒释道论议 107

三、“二武灭佛” 113

第四章 隋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 116

第一节 隋文帝时期的宗教政策 117

一、文帝对佛教的倡导与扶持 118

二、文帝对道教的尊崇与扶持 120

第二节 隋炀帝时期的宗教政策 122

一、炀帝对佛教的热衷 122

二、炀帝对道教的热衷 123

第三节 对隋朝统治者宗教政策的理论剖析 126

第四节 隋朝儒释道三家论议 128

第五章 唐代统治者宗教政策 131

第一节 唐初三帝的宗教政策 131

一、高祖李渊的宗教政策 131

二、唐太宗“道先佛后”的宗教政策 137

三、高宗李治的宗教政策 144

第二节 信仰与政治之间——则天中睿时期宗教政策 154

一、高宗之后的政治困境与太后临朝称制 154

二、“扬州叛乱”与太后的两难抉择 156

三、信仰与政治之间 158

四、中、睿时期的宗教政策 163

第三节 两教并存,独钟于道——玄宗时期的宗教政策 167

一、尊老崇道,情有独钟 168

二、盛世中的佛教 174

第四节 宗教与政治共谋——肃宗至文宗两教并尊政策 176

一、木鱼声声难拯人间事 176

二、祖先之神难庇后代孙 183

第五节 唐武宗与周世宗之“法难” 184

一、唐武宗“排佛”之举 184

二、周世宗“排佛”政策 192

第六章 隋唐时期佛教之中国化 194

第一节 天台宗与三论宗 195

一、天台宗 195

二、三论宗 200

第二节 法相宗与律宗 204

一、法相宗 204

二、律宗 207

第三节 净土宗与禅宗 210

一、净土宗 210

二、禅宗 212

第四节 密宗与华严宗 214

一、密宗 214

二、华严宗 217

第七章 隋唐儒学的复兴与拓展 221

第一节 以儒治国的基本国策 221

一、隋唐时期的尊孔兴儒政策 221

二、科举取士制度 225

第二节 经学的统一 231

第三节 儒学的复兴与拓展 235

一、疑经学派的兴起 236

二、儒学心性理论的发展 238

三、天人关系问题的演进 245

第八章 三教论议与学术流变 251

第一节 唐前期三教宫廷论议 251

一、唐前期三教宫廷论议基本情况 252

二、唐前期儒释道三家论争的焦点问题 256

第二节 中唐以后三教宫廷论议 260

一、中唐以后三教论议的基本情况 260

二、中唐以后三教论议的特点 264

第九章 李隆基与《道德经》 266

第一节 李隆基注疏《老子》的学术背景与学术态度 267

一、李隆基注疏《老子》的学术背景 267

二、李隆基注疏《老子》的学术态度 271

第二节《御注》、《御疏》中的“妙本”思想 275

一、以“妙本”为核心的本体论 275

二、《御注》、《御疏》中的生成论理论 295

三、《御注》、《御疏》中的认识论思想 304

第三节《御注》、《御疏》对《老子》中若干问题的阐释 307

一、“道”与“德”的关系 307

二、“道”与“域”、“道”与“名”的关系 310

三、对《老子》思想的政治化诊释 312

第四节 李隆基的“纳儒入道” 316

一、《御注》、《御疏》“纳儒入道”的理论实践 317

二、《御注》、《御疏》中所提出的新概念、新范畴 321

第五节《御注》、《御疏》纳佛释道 323

第十章 隋唐儒释道之整合 329

第一节 隋唐以前儒释道整合之历程 330

一、本末内外,均善均圣、殊途同归之辩 330

二、儒学正宗地位之保持 331

第二节 唐代儒释道之整合 333

一、太和元年三教论议基本概况 334

二、儒释道思想整合的内容及其变化 337

三、唐代儒释道思想整合之特点 352

第十一章 儒释道三家鼎立下的隋唐学术 358

第一节 儒家学术思想之变迁 358

第二节 佛教学术思想之变迁 364

第三节 道教学术思想之变迁 366

结语 中古时期儒释道整合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370

主要参考书目 375

后记 3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