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公共领域论
公共领域论

公共领域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仁忠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10076638
  • 页数:370 页
图书介绍:公共领域是当代政治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前沿性问题,本书是一本从政治哲学维度,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首先,本书对公共领域及其理论进行社会史和学术史的考察;其次,本书对公共领域进行不同意蕴分析和理论界定,并分析了公共领域的运行机制及其哲学特质;再次,本书研究了公共领域的宪政民主价值和政治哲学意义;最后,本书指出公共领域虽然是一个西方社会的话语,但对于当代中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公共领域论》目录
标签:领域

序&陈晏清  1

导言 公共领域理论范式何以可能 1

一、问题的提出:从市民社会到公共领域 2

二、问题的回应:公共领域理论范式何以成立 11

三、问题的解决:公共领域理论的学术建构 20

第一章 西方公共领域的古典传统 27

第一节 希腊社会与城邦文明 28

一、希腊文明:一种城邦岛国文明 29

二、希腊文明:一种城邦城镇文明 30

三、希腊文明:一种城邦民主文明 31

四、希腊文明:一种多元共存文明 34

第二节 城邦制度与古典公共领域 36

一、城邦生活是公共生活 37

二、城邦领域即公共领域 42

三、古典公共领域的特征 45

第三节 城邦文明与宪政理性 50

一、城邦理性的基本内容:民主平等观念 51

二、城邦理性的核心精神:独立自由意识 53

三、宪政理性体现为法治精神 55

四、宪政理性体现为公民意识 58

五、宪政理性体现为权力监约观念 59

第四节 罗马共和文明与公共领域的共和传统 63

一、希腊衰落与个性觉醒 64

二、共和制度与宪政理性 67

三、共和精神与公共领域 70

第二章 西方近代公共领域的历史生成 77

第一节 中世纪公共领域的演进 78

一、多元社会结构与多元文明格局 79

二、中世纪公共领域的特征 87

三、代表型公共领域的式微与“公共权力”的产生 93

第二节 近代公共领域的形成 95

一、近代公共领域的兴起背景 95

二、近代公共领域的形成过程 99

三、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特征 104

第三节 现代公共领域的社会基础 106

一、市场经济与公共领域 107

二、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 115

三、民主政治与公共领域 120

第三章 现代公共领域理论的产生 124

第一节 康德对公共性的追寻 125

一、公共性的提出 125

二、公共性的含义与特点 128

三、公共性思想的历史定位 133

第二节 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的建构 136

一、公共领域思想的提出 137

二、公共领域理论范式的建构 142

三、公共领域的机制与特征 148

四、公共领域思想的历史定位 157

第三节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165

一、公共领域概念的学术建构 165

二、公共领域的兴衰与重建 170

三、公共领域话语系统的建立 181

第四章 公共领域概念的界定 190

第一节 公共领域概念界定的前提性分析 190

一、“公共领域”的词源学考察 190

二、“公共领域”的现代界定 194

第二节 公共领域概念的政治哲学解读 199

一、公共领域概念的描述性意蕴 200

二、公共领域概念的分析性意蕴 208

三、公共领域概念的价值性意蕴 216

第三节 公共领域概念的政治哲学界定 219

一、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 220

二、公共领域观念的价值性特征 235

三、公共领域概念的政治哲学界定 243

第五章 公共领域的运行机制 251

第一节 公共领域的结构性要素及其机制 251

一、公共空间及其公共性 252

二、社团组织及其公共性 254

三、公共传媒及其公共性 258

四、社会运动及其公共性 264

第二节 大众传媒时代公共领域的“衰落” 267

一、公共领域的“重新封建化” 267

二、商业原则对公共领域的侵蚀 270

三、国家政治权力对公共领域的挤压 273

第三节 信息时代公共领域的重兴 275

一、信息时代网络传媒的特点 276

二、网络媒介与公共领域的重兴 279

第六章 公共领域的宪政民主功能 290

第一节 宪政民主的含义及其规范模式 291

一、宪政民主的含义 291

二、宪政民主的两种规范模式 294

第二节 公共领域与自由主义宪政民主 295

一、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模式的特征 296

二、自由主义民主模式的宪政缺陷 299

三、公共领域理论对自由主义民主模式的纠偏 302

第三节 公共领域与共和主义宪政民主 308

一、共和主义宪政民主的特点 308

二、共和主义民主模式的局限性 312

三、公共领域理论对共和主义民主思想的修补 318

第四节 公共领域与法治人权 326

一、公共领域与法律合法性 326

二、公共领域与法治的社会根基 331

三、公共领域与人权保障 333

结语 公共领域话语的中国意义 336

一、中国的公共领域问题 336

二、公共领域话语的中国意义 341

三、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 345

参考文献 351

后记 3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