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科学发展观研究
科学发展观研究

科学发展观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毕京京,张彬,章传家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62616450
  • 页数:4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研究》目录

绪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 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 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智慧结晶 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16

三、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7

(一)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中的统领地位 18

(二)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 19

四、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2

(一)旗帜、道路、理论体系是有机的统一 2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指导意义 25

(三)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7

上篇 31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31

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31

(一)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32

(二)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35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0

(一)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思想 40

(二)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的思想 42

(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是过程,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思想 43

(四)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全面性和重点论辩证统一的思想 45

(五)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 46

三、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8

(一)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48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49

(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思想武器 53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国情基础和实践基础 5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科学发展观的国情基础 58

(一)对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 5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62

(三)坚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66

二、国内外发展实践与发展经验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 68

(一)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环节 69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 72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外发展经验的科学借鉴 75

三、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77

(一)应对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要求我们科学发展 78

(二)完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科学发展 79

(三)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要求我们科学发展 83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86

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86

(一)发展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 86

(二)发展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条件 89

(三)发展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 91

二、发展在当代中国具有丰富而特殊的内涵 92

(一)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92

(二)坚持总量增加、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紧密结合 94

(三)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有机统一 98

三、将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落到实处 100

(一)始终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 100

(二)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102

(三)积极实施促进发展的重大战略 104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09

一、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 109

(一)以人为本的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 109

(二)以人为本的理论渊源 112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重要地位 116

(一)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116

(二)以人为本与我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 121

(三)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地位 124

三、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127

(一)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置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128

(二)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原则 131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35

一、深刻认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客观依据 135

(一)我国经济社会实践发展要求的理论回应 135

(二)国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140

(三)前人优秀思想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142

二、准确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要求 145

(一)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和要求 145

(二)协调发展思想的内涵和要求 147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要求 148

三、正确处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矛盾关系 149

(一)发展同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 149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 151

(三)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152

(四)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关系 154

四、切实加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 155

(一)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55

(二)深化财政税收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158

(三)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159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61

一、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161

(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的集中体现 16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164

(三)解决我国新时期新矛盾的必然要求 169

二、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处理若干重大关系 171

(一)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171

(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73

(三)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174

(四)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之间的关系 175

三、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进行机制创新 177

(一)决策机制创新 177

(二)协调机制创新 180

(三)评价机制创新 181

(四)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 183

第七章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185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85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186

(二)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来促进科学发展 188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90

(一)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191

(二)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193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195

(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196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199

(三)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201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02

(一)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203

(二)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206

下篇 211

第八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11

一、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然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11

(一)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211

(二)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客观需要 213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14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215

(一)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16

(二)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19

(三)切实加强农村的基础地位 221

(四)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24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226

(一)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227

(二)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229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31

(四)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33

第九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37

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37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237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41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治制度 244

二、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248

(一)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的先导示范作用 248

(二)不断加强国家民主的制度建设 251

(三)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基础性工程重点加以推进 253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55

(一)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256

(二)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监督 258

(三)坚持依法执政,推进依法行政 259

第十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64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 26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64

(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266

(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 268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7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70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272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引领社会思潮 273

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275

(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任务 276

(二)大力抓好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277

(三)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 278

四、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80

(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281

(二)积极挖掘、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 282

(三)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84

五、着力推进文化创新 286

(一)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创新 286

(二)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287

(三)大力推进文化传播手段创新 289

第十一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92

一、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292

(一)加快社会建设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选择 293

(二)加快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 297

二、把社会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实施 300

(一)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300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302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304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安全机制 306

三、加快社会建设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308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308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建设中坚持以我为主与吸收借鉴的关系 311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314

第十二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318

一、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318

(一)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的重大意义 318

(二)切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过程 320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326

(一)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326

(二)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328

(三)构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329

三、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332

(一)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333

(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34

(三)全面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是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 336

四、全面加强和协调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338

(一)坚持把革命化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339

(二)坚持把现代化建设作为核心任务 339

(三)坚持把正规化建设作为基础和保障 340

(四)坚持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有机统一 341

五、积极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 344

(一)加快军事理论创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44

(二)加快军事技术创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45

(三)加快军事组织体制创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347

(四)积极推进军事管理创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支撑 348

第十三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350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 350

(一)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51

(二)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54

(三)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自身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 355

二、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57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57

(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 359

(三)分享机遇应对挑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361

(四)坚持谋求自身发展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统一 362

三、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 365

(一)构建和谐世界是我党对外关系的重要理念 365

(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70

第十四章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76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任务 376

(一)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所面临的世界大势,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377

(二)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对的基本国情,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377

(三)党在新的发展阶段自身建设状况,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378

(四)党在新时期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379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确立和遵循正确的指导原则 380

(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380

(二)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381

(三)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及反腐倡廉建设 382

(四)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体现无产阶级政党本质属性的执政党建设目标 383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科学把握着力点 383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383

(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387

(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390

(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393

(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394

(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395

后记 4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