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连荣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16058705
  • 页数:178 页
图书介绍:在目前国有资产增长迅速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地位日益重要的情况下,研究了对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外国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管理使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意见和建议。
上一篇:战时粮食管理下一篇:国际市场营销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研究》目录

前言 1

第1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1.1 研究缘起 1

1.1.2 选题背景 2

1.1.3 研究的理论意义 5

1.1.4 研究的现实意义 5

1.2 文献综述 7

1.2.1 国外文献综述 7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4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8

1.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8

1.3.2 研究方法 19

1.3.3 技术路线 19

1.4 本书结构 19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 22

2.1 资产综述 22

2.1.1 资产内涵 22

2.1.2 资产与相关概念辫析 23

2.2 国有资产综述 24

2.2.1 国有资产内涵 24

2.2.2 我国国有资产的法律定位 25

2.2.3 国有资产分类 28

2.2.4 国有资产的地位和作用 31

2.3 国有资产管理综述 34

2.3.1 国有资产管理定义 34

2.3.2 国有资产管理主体 35

2.3.3 国有资产管理客体 37

2.4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理论 38

2.4.1 产权理论 38

2.4.2 公共产品理论 40

2.4.3 新公共管理理论 45

2.4.4 公共服务效用理论 47

2.5 小结 50

第3章 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分析 52

3.1 我国国有资产综述 52

3.1.1 我国国有资产的来源与分布 52

3.1.2 规模与结构 55

3.1.3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合理界定 55

3.1.4 主要存在领域分析 58

3.2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架构 60

3.2.1 管理体制沿革 61

3.2.2 国有资产现行管理体制 62

3.2.3 现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66

3.3 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的侧重点 73

3.3.1 侧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主体的调整,忽视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的明确 73

3.3.2 侧重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忽视非经营性、资源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74

3.3.3 侧重国有资产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忽视国有资产进出的管理 74

3.3.4 侧重国有资产实物量的管理,忽视国有资产价值量的管理 74

3.3.5 重视国有资产购置,忽视国有资产调剂 75

3.4 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的缺陷 75

3.4.1 意识缺陷 75

3.4.2 制度缺陷 76

3.4.3 操作缺陷 78

3.5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80

3.5.1 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 80

3.5.2 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 80

3.5.3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架构 80

3.6 小结 81

第4章 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性行为分析 82

4.1 “非转经”行为的界定 82

4.2 “非转经”的产生背景 83

4.2.1 政策背景 83

4.2.2 市场经济环境背景 84

4.2.3 使用主体背景 84

4.3 “非转经”的表现形式分析 84

4.3.1 具体表现形式 84

4.3.2 以高等学校为例的“非转经”实证分析 85

4.4 经营性行为膨胀动因分析 90

4.4.1 资本本性动因 90

4.4.2 社会人性动因 91

4.4.3 监督乏力动因 94

4.5 “非转经”负面影响解析 95

4.5.1 对国家的负面影响 96

4.5.2 对“非转经”资产占有者的负面影响 98

4.5.3 对市场环境的负面影响 99

4.6 对策思考 100

4.6.1 “非转经”的范围分析 100

4.6.2 “非转经”的主体分析 102

4.6.3 “非转经”的程序分析 102

4.7 小结 103

第5章 转型期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分析 104

5.1 提高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 104

5.2 清查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105

5.3 事业单位改革 106

5.3.1 现状分析 106

5.3.2 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 108

5.3.3 事业单位的管理主体 109

5.3.4 事业单位存在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弊端分析 110

5.3.5 事业单位与政府的关系 113

5.3.6 制定规范下的事业单位组织架构 114

5.4 制定公共服务资产需求标准 114

5.5 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供应体制 115

5.5.1 传统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弊端 115

5.5.2 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类型 117

5.5.3 公共服务的供应模式 118

5.5.4 选择供给模式的影响因素 120

5.6 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主体的认定 121

5.7 小结 122

第6章 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构建 123

6.1 西方管理经验借鉴 123

6.1.1 国有资产管理法制化 123

6.1.2 根据国有资产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123

6.1.3 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产权关系 123

6.1.4 国家管理层对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分工明确 124

6.1.5 设置中介性国有控股公司来管理国有资产 124

6.1.6 控制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适度规模和合理的产业分布 124

6.2 客观认识国有资产的两个问题 125

6.2.1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稳定、效率和公平功能引发的问题不能忽视 125

6.2.2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人格化主体的常态缺位 127

6.3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确认 129

6.3.1 安全性目标 129

6.3.2 完整性目标 130

6.3.3 有效性目标 130

6.4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31

6.4.1 保障国家利益与组织利益,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 131

6.4.2 兼顾公平与效率,公平第一的原则 131

6.4.3 重视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过程控制优先的原则 131

6.4.4 关注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实物管理优先的原则 132

6.5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132

6.5.1 背景分析 132

6.5.2 公共财政体制下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模式介绍 134

6.6 软环境建设 139

6.6.1 健全相关制度 139

6.6.2 管理体制的创新 140

6.6.3 构建监督网络 141

6.7 小结 142

第7章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使用效能评价探讨 143

7.1 理论依据 143

7.1.1 评价的主体和客体 143

7.1.2 评价方法的选择 145

7.1.3 公共事业评价标准 147

7.2 使用效能评价的准则 148

7.2.1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使用效能评价是准入性评价 148

7.2.2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使用效能的重点是建设 148

7.3 总体评价说明 149

7.3.1 总体评价函数 149

7.3.2 总量分析 149

7.3.3 结构分析 150

7.3.4 评价结果分析 151

7.4 控制评价说明 154

7.4.1 控制评价模型的制定 154

7.4.2 针对高校的实证分析 157

7.5 结果评价说明 158

7.5.1 结果评价指标结构 159

7.5.2 高校学生对教学条件满意度测算 159

7.6 小结 163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64

8.1 主要结论 164

8.2 创新点 166

8.3 展望 166

参考文献 167

Abstract 17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