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农村复兴问题
中国农村复兴问题

中国农村复兴问题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成勋编著
  • 出 版 社:世界书局
  • 出版年份:1935
  • ISBN: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分5编。内容有:中国农村经济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中国土地制度史、全国土地的管理与分配、耕地面积的集中与减少的倾向、农民向城市流动、移民垦殖、农民养邮及农政等。
上一篇:英汉经贸分类词典下一篇:外贸会计
《中国农村复兴问题》目录

第一编 影中响国农村崩溃之原因及其影响 1

第一章 中国农村崩溃之原因 5

第一节 帝国主义之侵略 5

第一款 商品之倾销 7

第二款 赔款与借款 12

第三款 资金之投放 14

第二节 封建势力之剥削 17

第一款 内战与军费 17

第二款 赋税之暴敛 19

第三款 地租之苛重 24

第四款 高利贷之榨取 28

第五款 农村中之特殊阶级 34

第三节 灾荒之袭击 36

第四节 盗匪之扰乱 47

第二章 中国农村崩溃之影响 49

第一节 农民不安定之风潮 50

第二节 现金集中都市 53

第一款 现金集中之情形 54

第二款 现金集中之救济 56

第二编 中国农村救恤问题 58

第一章 中国农村救恤制度史 58

第一节 秦汉时代救恤制度 58

第二节 唐代救恤制度 59

第三节 宋代救恤制度 60

第四节 明代救恤制度 62

第二章 中国农村最近应有之救恤问题 63

第一节 仓库之设立 63

第一款 义仓 63

第二款 常平仓 64

第三款 仓库之管理 66

第二节 金融机关之设立 66

第一款 农民银行之贷款 66

第二款 仓库储栈米榖 68

第三款 银行储押米榖 68

第四款 农民通融所 69

第五款 农民借物 70

第六款 贫民借本 70

第七款 附录 71

第三节 洋米徵税问题 72

第一款 洋米进口之来历 73

第二款 洋米进口之趋势 74

第三款 洋米进口增加之原因 76

第四款 洋米进口徵税之运动 78

第五款 洋米进口徵税对于国家经济之影响 81

第六款 实行洋米进口徵税后所应注意之点 84

第四节 典当业问题 87

第一款 典当业为救济农村之金融机关 87

第二款 典当业之萎缩情形 88

第三款 典当业之维护办法 89

第四款 典当业之改革 91

第五节 调剂民食问题 91

第一款 食粮滞销之状态 91

第二款 定粮价 92

第三款 捐税与食粮问题 93

第四款 附录 96

第一项 八省粮食会议议决案 96

第二项 赣省粮食管理情形 105

第三项 行政院拟定调剂民食七项办法 109

第三编 中国农村土地问题 110

第一章 中国土地制度史 110

第一节 唐虞三代之土地制度——井田制度 110

第二节 秦汉之土地制度 113

第一款 私有制度 113

第二款 限田制度 114

第三款 屯田制度 115

第四款 王田制度 116

第三节 晋魏六朝之土地制度 116

第一款 占田制度 116

第二款 均田制度 117

第四节 唐代之土地制度——班田度制——租傭调税法 119

第五节 宋代之土地制度 120

第六节 金元之土地制度 122

第七节 明代之土地制度 122

第八节 清代之土地制度 124

第九节 太平天国之土地制度 124

第二章 全国土地之整理与分配 125

第一节 平均地权之真诠 125

第一款 土地私有制之成立及其弊害 125

第二款 解决土地之各派学说 127

第三款 平均地权之目的 129

第四款 平均地权之实施 132

第二节 土地之分配与限制 133

第一款 限田政策 133

第二款 蒋军事委员长之意见 135

第三款 实业部所拟具之计划 136

第三节 土地行政概论 138

第一款 土地测量 138

第二款 土地调查 139

第三款 土地规划 140

第四款 地政机关及土地裁判所 140

第五款 土地登记 141

第六款 土地使用 142

第七款 徵收地价税 143

第八款 徵收土地增价税 144

第九款 土地徵收 144

第三章 全国耕地与农民之调查 145

第一节 耕地面积之调查 145

第二节 全国农民之调查 147

第三节 各省耕地及农户比数 149

第四节 各省耕地之分配 151

第五节 自耕农佃农半自耕农之调查 155

第六节 自耕农减少之倾向 158

第七节 佃农问题 161

第一款 佃农之增加 162

第二款 缴纳田租问题 163

第一项 契约之成立 163

第二项 租金之增高与剥削 164

第三款 佃农之生活费及与业主不合作之情形 168

第一项 佃农之生活费 168

第二项 佃农与业主不合作之情形 172

第四款 佃农之保护 175

第一项 保护之目的 175

第二项 保护之方法 176

第四章 耕地面积渐减与集中之倾向 177

第一节 耕地面积渐减之倾向 177

第一款 垦殖指数之降低 177

第二款 耕地逐年减少之统计 178

第一项 耕地面积之变化 179

第二项 荒地面积之统计 180

第三项 种烟面积之增加 183

第四项 灾害面积之扩大 185

第二节 土地集中之趋势 186

第一款 地价之暴落 186

第二款 土地之集中 188

第一项 土地集中之调查 188

第二项 土地集中之封建性质 191

第三款 灾区农田出卖之救济办法 193

第五章 中国农民离村向市问题 194

第一节 农民离村向市之原因 194

第二节 离村人口之量与质 206

第三节 农民离村后之经济地位与向市后之职业 210

第四节 农民离村向市之影响 216

第一款 农民离村向市对于都市之影响 216

第一项 地主离村向市对于都市之影响 216

第二项 农民离村向市对于都市之影响 216

第二款 农民离村向市对于农村之影响 220

第一项 地主离村向市对于农村之影响 220

第二项 农民离村对于农村之影响 220

第六章 移民垦殖问题 223

第一节 移民垦殖为土地之重要问题 223

第二节 移民垦殖之办法 230

第一款 移民垦殖 230

第二款 移兵垦殖 233

第三款 移犯垦殖 235

第一项 组织 235

第二项 移殖标准 236

第三项 服役期限 237

第三节 土地丧失与国防问题 237

第四编 县政革兴问题 243

第一章 行政上之改革 243

第一节 县政府之改革 243

第二节 财政计划 246

第三节 建设计划 247

第四节 教育之改革 249

第五节 公安之改革 252

第六节 调查户口 253

第七节 办理保甲 254

第二章 田赋及苛捐之改革 255

第一节 附加税之奇重 255

第一款 江苏各县现行田赋统计 255

第二款 田赋之增加与预徵 266

第三款 里柜书制度之弊 268

第四款 清理田赋之方法 268

第二节 苛捐杂税之繁兴 275

附录一 减轻田赋附加办法大纲 281

二 土地陈报办法大纲 281

三 土地陈报纲要 284

四 抵补办法 287

五 取缔亩捐摊派原则六项 288

第三章 县政设施之纲目 288

第四章 县政方案进行之程序与期限 294

第五章 县长之修养 299

第六章 肃清贪汚之办法 301

第一节 澄清县长贪汚之办法 301

第二节 官员对于胥吏之防范 302

第三节 人民控吿官吏之办法 303

第四节 监察院决定人民书状办法 304

录附 305

第七章 县政及农村经济之调查 307

一 县政之调查 307

二 一县农村经济之调查 310

第五编 农政问题之研究 312

第一章 商君农战政策 312

第一节 农战政策之总解说 312

第二节 励农之方法 313

第三节 备战之方略 316

第四节 立法之原则 318

第二章 国民党之农民政策 319

第一节 建国大纲及对内政策所规定之农民政策 319

第二节 一九二六年本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农民运动决议案 320

第三节 一九二六年十月中央及各省区联席会议决定之最近政纲中农民案 322

第四节 一九二七年三月十六日本党二届中央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之农民问题案 323

第五节 训政时期约法中关于农政条文 325

第三章 农村复兴委员会之议决案 325

第四章 促进农业经营之政策 330

第一节 改良农业 331

第一款 种子改良 332

第二款 肥料取缔 332

第三款 农具改良 332

第四款 预防天灾 333

第五款 运输产物 333

第六款 驱除害虫 334

第七款 农产物之检查 334

第八款 农业之保护及奖励 334

第九款 蚕种取缔 335

第二节 农村副业 335

第三节 训练农政人员 337

第四节 设立农场 338

第五节 农地警察 338

第六节 农会 339

第七节 农村合作运动问题 340

第一款 合作运动之意义 340

第二款 合作运动之历史 340

第三款 合作运动之种类 341

第四款 合作运动之组织 345

第五款 合作入社出社之手续 345

第六款 合作运动之机关 346

第七款 合作与合伙合股之区别 347

结论 34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