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影响力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影响力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影响力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永林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1792788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
《影响力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目录

第一章 北京高技术产业基本状况  1

一、高技术产业的基本范畴  3

(一)高技术及其特点  4

(二)高技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8

(三)高技术产业竞争力  9

(四)高技术产业集群及创新  11

(五)高技术产业市场绩效  13

二、北京高技术产业的基本状况  14

(一)总投资状况  14

(二)社会总效益状况  15

(三)企业效益状况  17

(四)创新能力状况  18

(五)科技投入与产出状况  18

三、北京高技术分行业发展状况  20

(一)电子及通信制造业  23

(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26

(三)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29

(四)医药制造业  32

(五)航空航天制造业  35

(六)软件业  38

四、北京高技术产业经济运行特征  40

(一)企业平均规模小,从业人数少,具有“小而精”的特点  41

(二)电子及通信制造行业是北京高技术产业的支柱,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和医药是展开的双翼  44

(三)产业集聚度很高,中关村园区成为高技术企业的摇篮  45

(四)外资企业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  46

(五)企业整体科技基础实力强,在国内高技术产业内分工中位居上游  48

(六)经济效益好,劳动生产率高,行业效益出现分化  49

第二章 高技术产业影响力的机理  51

一、产业影响力的现实基础  53

(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53

(二)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影响  55

(三)高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58

二、产业影响力的理论基础  61

(一)产业结构理论  61

(二)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化理论  62

(三)产业关联理论  63

(四)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理论  64

三、产业影响力的经济学诠释  64

(一)产业影响力的经济学一般解释  64

(二)高技术产业影响力的概念性讨论  66

四、高技术产业影响力机理  71

(一)一般性描述  71

(二)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73

(三)高技术产业对就业的影响机理  75

(四)高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  77

(五)高技术产业对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影响机理  80

五、高技术产业影响力测度的理论基础  83

(一)以西方经济学和国民经济核算为理论基础  83

(二)以投入产出为理论基础  84

(三)以运筹学为理论基础  85

(四)以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多元统计分析为基础  85

第三章 高技术产业影响力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89

一、高技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  91

(一)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91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指标  93

(三)高技术产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问题  96

二、多指标简易综合评价方法  99

(一)综合指数法  99

(二)功效系数法  100

(三)TOPSIS法  101

三、运筹学及其他数学方法  102

(一)层次分析法  102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105

(三)数据包络分析法  106

四、灰色综合评价法  109

(一)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和步骤  111

(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113

五、熵值法  114

(一)熵与熵值函数  114

(二)基本原理  115

六、主成分分析法  117

(一)基本原理  117

(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  118

七、其他方法  119

(一)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119

(二)统计分析方法  122

(三)组合评价方法  124

(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的新方向  124

(五)对评价方法的简单评述  126

第四章 企业经济运行:产业影响力的微观基础  127

一、指标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129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29

(二)评价指标  130

(三)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142

(四)指标体系  144

二、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  145

(一)评价方法的比较  145

(二)评价模型  148

三、北京高技术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实证分析  151

(一)样本及数据选取  151

(二)评价指标的预处理  152

(三)实证分析  156

(四)对实证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  160

(五)对实证评价结果的局部分析  161

四、本章结论  170

第五章 影响力实证分析1:基于模糊优选综合评价法  173

一、指标体系设计  175

(一)高技术产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75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76

(三)指标设置的说明  177

二、高技术产业影响力评价方法设计  181

(一)主成分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181

(二)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182

(三)建立高技术产业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184

三、北京高技术产业影响力实证分析  188

(一)各指标分析  188

(二)综合指标分析  198

四、本章结论  205

第六章 影响力实证分析2: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  207

一、指标体系的设置  209

(一)构造高技术产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209

(二)高技术产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说明  209

(三)高技术产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造  210

二、综合评价模型的选取及其改进  212

(一)对综合评价方法的讨论  212

(二)指标无量纲化问题  213

(三)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214

(四)时间序列权重问题  217

(五)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缺憾及其改进  218

三、基于时间序列纵向比较的北京高技术产业影响力实证分析  221

(一)二级指标综合得分及趋势图  222

(二)一级指标和总目标综合得分及趋势图  223

(三)分析及结论  223

(四)综合评价效果的佐证——基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226

四、北京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影响力的实证分析  227

(一)医药制造业影响力实证分析  227

(二)航空航天制造业影响力实证分析  229

(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影响力实证分析  231

(四)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影响力实证分析  233

(五)医疗设备及仪器制造业影响力实证分析  234

(六)五个行业影响力时间序列趋势比较  236

(七)五个行业影响力综合比较  237

五、基于六地区横向比较的北京高技术产业影响力实证分析  239

(一)基于原始灰色关联分析法  239

(二)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  242

(三)基于进一步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  244

(四)结论及分析  245

六、本章结论  246

本章附表  248

第七章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255

一、促进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57

(一)继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57

(二)增加基础研究设施的投入,支撑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257

(三)为中小高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鼓励其快速发展  258

(四)重视科技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增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  258

(五)加强对外资的监管,合理引导外资投向  259

二、提高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措施建议  259

(一)努力增强扩张能力,提高高技术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  260

(二)高技术企业内部建立高端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  260

(三)扬长避短,增强高技术企业的整体水平  261

(四)提升高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61

(五)积极拓展研发融资渠道  261

(六)鼓励高技术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扩大企业规模  262

三、提升北京高技术产业影响力的政策措施建议  263

(一)明确研发市场导向,积极引导创新,积极扶持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263

(二)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调整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产业运行效率  265

(三)加强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工作  265

(四)进一步建设高技术产业园区,加强企业交流  266

(五)努力提升北京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266

(六)通过政策倾斜,努力扩大北京高技术产业规模  267

(七)积极发展高技术服务产业  267

主要参考文献  269

后记  2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