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土地利用系统工程
土地利用系统工程

土地利用系统工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兆鸿主编;广东省番禺市国土局,广东工学院土地利用研究组编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省地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5222525
  • 页数:585 页
图书介绍:
《土地利用系统工程》目录

序 2

前言 4

第一篇 土地利用系统工程基本原理 1

第一章 系统与系统工程 1

第一节 综述 1

一、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

二、系统工程的发展过程 2

第二节 系统 3

一、系统的定义 3

二、系统的分类 4

三、系统的特征 5

四、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8

五、系统的行为和环境 10

第三节 系统工程 11

一、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11

二、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 17

三、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 17

四、系统工程方法论 19

第二章 土地利用系统与土地利用系统工程 23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 23

一、土地的概念 23

二、土地的属性 24

三、土地的作用 25

四、土地利用 26

第二节 土地利用系统 26

一、土地利用系统的定义 26

二、土地利用系统的特征 28

三、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0

第三节 土地利用系统工程 31

一、土地利用系统工程的概念 32

二、土地利用系统工程的特点 32

三、土地利用系统工程的全过程 34

四、土地利用系统工程运作的原则 35

五、土地利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及学科体系 37

六、土地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 40

七、土地利用系统工程的实施过程 44

第二篇 建模与仿真技术 53

第三章 系统的模型化 53

第一节 系统模型 53

一、模型的定义 53

二、模型的作用 53

三、模型的分类 54

第二节 模型的构造 54

一、构成模型的要素 54

二、模型的边界 55

三、构模的基本原则 56

四、对模型的一般要求 57

五、构模的一般步骤 57

六、模型的修改与简化 57

七、建模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58

第三节 土地利用系统的模型化 59

第四章 预测模型 60

第一节 系统动态学模型 60

一、系统动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60

二、系统动态学的特征 61

三、基本概念 61

四、反馈系统 63

五、建立系统动态学模型的步骤 75

第二节 计量经济学模型 76

一、基本概念 76

二、建模步骤 77

第三节 投入产出模型 80

一、静态价值型投入产出平衡表 81

二、平衡方程 83

三、直接消耗系数 84

四、完全消耗系数 85

五、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 87

六、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简介 88

第四节 灰色预测模型 90

一、生成数 90

二、关联度 92

三、模型GM1,1的建立 95

四、灰色预测 96

第五章 模糊聚类与模糊识别 96

第一节 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96

一、模糊集合 99

二、模糊集合的运算 100

三、截集 102

四、分解定理与扩张原则 103

第二节 模糊聚类分析 106

一、模糊关系 106

二、模糊矩阵 107

三、模糊关系的合成 108

四、模糊等价关系 111

五、模糊聚类 112

第三节 模糊识别 114

一、模糊识别简介 114

二、贴近度与择近原则 115

第六章 模糊综合评判 117

第一节 概述 117

一、主观综合法 117

二、总分法 117

三、加权平均法 117

第二节 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原理 118

第三节 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 120

一、一级综合评判法 120

二、多级综合评判法 123

三、讨论 126

第四节 综合评判中因素重要程度系数ai的确定方法 130

一、德尔斐法 130

二、判断矩阵分析法 134

第三篇 土地利用调查与现状分析 141

第七章 土地利用调查 141

第一节 土地利用调查的内容 141

一、土地调查概述 141

二、土地自然条件调查 141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和类型 143

四、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方法和程序 143

五、土地评价调查 145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工作 145

一、地形图识图、用图基本知识 145

二、航摄像片的基本知识 148

三、面积的量算 150

四、土地调查数据处理系统 151

五、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 152

第三节 GPS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153

一、GPS技术概述 153

二、GPS定位测量的基本原理 154

三、GPS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155

第八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58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58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 190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及其目的要求 190

第四节 县市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191

一、自然条件分析 192

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 192

第五节 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布变化的分析 193

第六节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潜力的分析 198

一、分析全县和各乡镇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及其差异性 198

二、主要用地实际利用水平的分析 198

三、土地利用潜力的分析 199

第七节 土地利用效果和效益的分析 199

一、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199

二、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200

三、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201

第八节 土地现状分析的总结 201

第四篇 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203

第九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与基本方法 203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有关概念 203

一、土地利用与合理利用土地 203

二、土地利用规划 203

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4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述 204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及体系 205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有关规划之间的关系 206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206

一、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 207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 207

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 208

四、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法 211

第十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设计 214

第一节 总体设计的指导思想—系统思想 214

第二节 规划蓝图 214

第三节 模型 215

一、适用于主体“工程”的模型 216

二、适用于基础“工程”的模型 216

三、适用于辅助“工程”的模型 216

第四节 对总体设计的几点说明 217

一、总体设计是统筹全局的工作具有战略性 217

二、要处理好总体设计与分部设计之间的关系 217

三、要使制定的规划有实用价值 217

四、在总体设计时还应当考虑控制机制 217

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与动态仿真 218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218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比例结构的影响 218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影响 230

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综合平衡 235

一、综合平衡的意义 235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平衡的基本原理 236

第三节 土地利用系统的动态仿真 238

一、系统分析 238

二、系统设计 240

三、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 249

四、一上机运行与仿真 250

五、结果分析 250

第十二章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251

第一节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概述 251

一、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51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种类 254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255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级系统 256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级系统 256

二、全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分级系统 259

第三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 262

一、初步商讨 263

二、确定土地利用种类及其要求和限制性 264

三、划分土地评价单元选择土地质量参评因子并确定其分级指标 265

四、土地利用与土地相比较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 270

五、提交评价成果 272

第四节 土地适宜性等级的评定方法 273

一、经验判断法 274

二、极限条件法 274

三、经验判断指数和法 274

四、等差指数法 275

五、回归分析指数和法 279

六、回归分析指数乘积开方法 284

七、关联度分析法 284

八、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 285

第五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中有关问题的讨论 286

一、适宜性评价结果要突出土地的主宜性 286

二、土地诊断和设计与土地适宜性评价 287

第十三章 土地利用的分区与定位 291

第一节 土地利用分区概述 291

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和作用 291

二、土地利用分区的任务 293

第二节 土地利用分区的影响因素和分区原则 294

一、自然因素 294

二、社会经济因素 295

三、土地利用分区原则 295

第三节 土地利用分区类型和结构模式 295

一、土地利用分区类型 295

二、土地利用分区的结构模式 296

第四节 土地利用区位确定的理论依据 300

一、土地利用区位的概念及定位的合理性 300

二、农业区位论 301

三、工业区位论 305

四、市场区位论 307

第五节 土地利用区位的确定方法 310

一、确定分区模式 310

二、确定分区位置的技术处理方法 310

第五篇 土地利用的微观管理 313

第十四章 地籍管理 313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313

一、地籍及地籍管理的概念 313

二、地籍管理的任务及内容 313

三、地籍管理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14

四、地籍管理的手段 314

第二节 地籍调查 315

一、地籍调查的任务 315

二、地籍调查的类型 315

三、地籍测量 316

第三节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 323

一、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323

二、城镇土地估价 350

三、农用土地分等定级 362

四、农用土地分等的方法 364

五、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工作程序 364

第四节 土地登记 364

一、土地登记概述 364

二、初始土地登记的工作程序 365

三、变更土地登记 366

第五节 土地统计 367

一、土地统计的概念 367

二、土地统计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367

第六节 地籍档案 368

一、地籍档案概述 368

二、地籍档案的立档 369

三、地籍档案的运用 370

第十五章 土地开发与整治 371

第一节 土地开发概述 371

一、土地开发的含义及其意义 371

二、土地开发的任务 373

三、土地开发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373

四、土地开发程序 376

第二节 建设用地开发管理 378

一、建设用地的特点 378

二、建设用地开发的内容与管理原则 379

三、建设用地开发审批程序与审查 381

第三节 房地产用地开发管理 383

一、房地产业的特点 383

二、房地产开发的分类 384

三、房地产用地位置与用途的选择 385

四、房地产开发的主要的政策法规 386

第四节 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管理 387

一、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的意义 387

二、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内容 388

三、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管理 389

第五节 土地的整治 390

一、土地整治的意义 391

二、土地整治的原则 391

三、土地整治的内容 392

四、土地整治的规划与管理 394

第六节 土地开发整治的效益评价 396

一、土地开发整治效益的概念 396

二、土地开发整治效益的评价原则 397

三、土地开发整治效益评价方法 398

第十六章 土地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402

第一节 概述 402

第二节 信息和信息系统 403

一、信息及其特征 403

二、信息系统 405

第三节 管理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 409

一、管理信息 410

二、管理信息系统 413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 415

第四节 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 416

一、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416

二、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418

三、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25

四、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429

五、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 431

第十七章 土地信息系统与土地利用管理 437

第一节 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437

一、土地信息系统的定义 437

二、土地信息系统的分类 437

三、土地信息系统的构成 439

第二节 土地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 446

一、数据库结构 448

二、栅格数据结构 450

三、矢量数据结构 453

第三节 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地信息系统的客观需求 457

第四节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459

一、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定义 459

二、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构成 460

第五节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设计 460

一、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设计的目标 460

二、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 461

三、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设计 462

四、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 464

五、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常用空间分析模型 464

第六节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开发 465

第六篇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467

第十八章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467

第一节 效益评价的概述 467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468

一、土地经济特性 468

二、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470

三、土地利用的经济学原理 476

四、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480

第三节 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评价 482

一、土地利用的生态原理 482

二、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 484

第四节 土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 487

第五节 土地利用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487

一、土地生态经济学原理 487

二、土地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491

第六节 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 495

一、三效益统一 495

二、土地利用的综合评价 496

第十九章 土地的有偿使用与转让 500

第一节 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 500

一、土地的价值与价格 500

二、土地的经济属性 501

三、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 502

第二节 地产市场 503

一、地产市场的内涵 503

二、地产市场的特征 503

三、建立地产市场的意义 504

四、地产市场的构成 504

第三节 土地的有偿转让 505

一、土地有偿转让的理论依据 505

二、土地有偿转让的基本形式 506

三、土地有偿转让的费用形式 507

第四节 土地使用税费的计算方法 508

一、影响地税的因素及地税计算 508

二、影响地价的因素及地价的一般定价方法 509

三、成本项目法地价模型 512

四、地价模型的应用 519

第七篇 521

案例 521

第八篇 附录 551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土地管理介绍 551

土地利用法规摘录 579

参考文献 582

后记 5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