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宪法通论
宪法通论

宪法通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月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3697876
  • 页数:4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四篇论述了宪法的原理、宪法的施行、公民的权利、国家的制度,阐述了宪法的基本制度,是一本适合本科生使用的教程。
《宪法通论》目录
标签:通论 宪法

第一篇 宪法的原理 3

第一章 宪法概述 3

第一节 宪法词源 3

一、古代宪法的涵义 3

二、近代宪法的涵义 5

三、现代宪法的涵义 6

第二节 宪法的涵义 7

一、宪法的含义 7

二、宪法的特征 15

三、宪法的实质 18

四、宪法的定义 24

第三节 宪法的分类和结构 26

一、宪法的分类 26

二、宪法的结构 30

第四节 宪法规范 33

一、宪法关系 33

二、宪法规范的种类 34

三、宪法规范的特点 37

四、宪法规范的效力 39

第五节 宪法渊源 42

一、宪法渊源的种类 42

二、我国的宪法渊源 48

第六节 宪法的价值、功能和作用 50

一、宪法价值 50

二、宪法功能 53

三、宪法作用 56

第二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宪政理论 61

第一节 宪法基本原则的概述 61

一、宪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62

二、宪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63

第二节 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65

一、人民主权原则 65

二、基本人权原则 68

三、法治原则 72

四、权力制约原则 76

第三节 宪政制度及其理论 83

一、宪政的含义 83

二、宪政的基本要素 84

三、宪政的价值目标 87

四、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90

五、我国当前宪政建设的条件 92

第三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94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 94

一、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94

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产生 96

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发展 98

四、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101

第二节 近代中国宪法产生和发展史 102

一、从清末、北洋军阀到蒋介石国民党的伪宪 103

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 106

三、革命根据地的制宪活动 107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历程 108

一、《共同纲领》 108

二、1954年宪法 109

三、1975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 109

四、1982年宪法 111

第二篇 宪法的施行 121

第四章 宪法的运行 121

第一节 宪法制定 121

一、制宪权 122

二、宪法制定的程序 124

第二节 宪法修改 125

一、修宪权 126

二、宪法修改的原因 127

三、宪法修改的方式 129

四、宪法修改的程序 131

五、宪法修改的限制 133

第三节 宪法解释 134

一、释宪权和宪法解释体制 135

二、宪法解释的类型 136

三、宪法解释的原则 138

四、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完善 139

第五章 违宪审查 141

第一节 违宪审查概述 141

一、宪法实施和宪法监督的含义 141

二、违宪审查的含义 142

三、违宪审查的功能 146

第二节 现代国家的违宪审查制度 148

一、立法机关违宪审查模式 148

二、司法机关违宪审查模式 149

三、专门机关违宪审查模式 151

四、其他形式 155

第三节 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156

一、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现状 156

二、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162

第四节 我国违宪审查的实践 165

一、宪法司法适用问题 165

二、启动违宪审查的实践 171

第三篇 公民的权利 177

第六章 人权与基本权利概述 177

第一节 公民、国民、人民概念辨析 177

一、公民与国民概述 177

二、国籍 179

三、人民的含义 181

第二节 人权、公民权、基本权利 183

一、人权和公民权 183

二、人权的历史发展 184

三、基本权利 192

第三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95

一、公民权利自由的广泛性 195

二、公民权利义务的平等性 195

三、公民权利义务的现实性 196

四、公民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196

第七章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98

第一节 平等原则和平等权 198

一、平等、平等权和平等原则 199

二、我国公民平等权的内容 200

三、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00

第二节 自由权 203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203

二、人身自由 207

三、宗教信仰自由 209

第三节 社会经济权 214

一、经济权利 215

二、文化教育权 217

第四节 监督权 226

一、监督权的含义 226

二、监督权的内容 228

第五节 特定人的权利 229

一、妇女的权利 229

二、残疾人的权利 230

三、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益 231

四、外国人的合法权利 231

第六节 公民的基本义务 232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33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 234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236

四、依法服兵役 237

五、依法纳税 237

六、其他宪法规定的义务 238

第四篇 国家的制度 241

第八章 国家性质的理论与实践 241

第一节 国家性质概述 241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243

二、人民民主专政 248

第二节 经济制度 249

一、经济制度概述 249

二、我国宪法规定的经济制度的内容 251

第三节 文化制度 260

一、文化制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61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261

第四节 文明社会建设 263

一、政治文明建设 263

二、和谐社会建设 267

第五节 政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268

一、政党与宪法的关系 268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271

三、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274

第九章 国家形式的理论与实践 277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 277

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277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 278

三、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280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2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 282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地位 284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比较 285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 287

五、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8

第三节 选举制度 291

一、选举制度的含义 291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293

三、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 294

四、我国选举制度的民主程序 298

第四节 国家结构形式 303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303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 303

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306

四、行政区划 308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0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述 310

二、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13

第六节 特别行政区 316

一、特别行政区法律地位 317

二、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320

三、特别行政区经济制度 325

第七节 国家标志 325

一、国旗 325

二、国歌 327

三、国徽 328

四、首都 330

第十章 国家机构概述 331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涵义 331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和特征 331

二、决定国家机构设置的因素 333

第二节 国家机构的类型 334

一、代议机关概述 334

二、国家元首 340

三、行政机关 343

四、司法机关 346

第三节 新中国国家机构的历史沿革 351

一、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 351

二、1954年宪法到1975年宪法 353

三、1975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颁布前 355

四、1982年宪法颁布至今 356

第四节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357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357

二、法治原则 358

三、责任制原则 359

四、精简、效率原则 361

五、为人民服务原则 362

第十一章 我国的国家机构 364

第一节 我国的权力机关 364

一、最高权力机关地位和组成 364

二、最高权力机关的职权 366

三、地方权力机关的地位和组成 371

四、地方权力机关的职权 374

五、权力机关的会议制度和议事程序 376

六、我国权力机关的相关机构 383

七、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387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元首 391

一、我国元首制度的历史沿革 39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39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393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 393

第三节 我国的行政机关 394

一、行政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394

二、行政机关的组成和任期 395

三、行政机关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 397

四、行政机关的职权 399

第四节 我国的军事机关 401

一、军事机关概述 401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 403

第五节 我国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405

一、人民法院 405

二、人民检察院 412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关系 419

第六节 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420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概述 420

二、居民委员会 424

三、村民委员会 427

主要参考文献 4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