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政治司法  1949-1961年的华县人民法院
政治司法  1949-1961年的华县人民法院

政治司法 1949-1961年的华县人民法院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其才,左炬,黄宇宁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3692413
  • 页数:5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1949~1961年河北省华县人民法院为样本,利用该时期诉讼档案、文书档案及其他资料,结合对老法官的访谈等,考察了审判机关、司法人员、审判工作等基层司法运作状况,表明司法为国家实现社会控制的手段之一。此一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以及以阶级性为核心的法的特征、司法所扮演的阶级统治工具(尤其是专政工具)角色及其承担的强政治使命所决定,政治性乃是此一时期司法的核心属性,影响深远。本书对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司法制度的确立、完善当代中国司法制度提供了有益的观照。
《政治司法 1949-1961年的华县人民法院》目录

导言 1

上卷 政治司法—以一个基层人民法院为对象(1949~1956年) 9

第一章 导论 9

一、问题的提出 9

二、文献综述 16

三、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35

第二章 政治司法的执行性主体:基层司法机关 45

一、从政府部门到司法机关:基层司法体制的定型 45

二、以确保政治方向为目的:对基层司法机关的强控制 49

(一)上级法院通过工作制度的监督 49

(二)党的全方位领导 54

三、以完成政治任务为动因:基层司法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建设 59

(一)三种法庭、两种命运 62

(二)人民接待室:法院“门诊部” 71

第三章 “为中心工作服务”:基层司法机关“专政工具”角色的确立与强化 75

一、作为政治司法服务对象的中心工作 76

二、参加与配合:基层司法机关“为中心工作服务”的基本方式 80

(一)直接参加中心工作 82

(二)通过审判配合中心工作 86

三、围绕中心工作与审判工作的其他职能 89

(一)法纪宣教 90

(二)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 99

(三)逮捕人犯 109

(四)整治社会秩序 110

第四章 政治司法的具体运作主体:基层司法人员 116

一、司法人员缺乏:主要困境 116

二、多重来源 121

三、重政治、轻业务:选任标准 127

四、政治与业务并重的学习 129

五、以身兼数职为基础的专职专任:内部分工 137

六、“任务”而非仅仅“工作”:思想态度与工作作风 142

(一)政治因素 142

(二)现实动因 143

第五章 案件及其进入基层司法视野的方式 148

一、案件数量、类型与司法政治任务的辩证关系 148

二、“主起诉主体”与“从起诉主体”:在“收权”与“放权”之间 154

三、从公安局到检察院:反革命案件与重大刑事案件的主起诉主体 156

(一)长期主导、渐趋正规的公安局起诉 158

(二)姗姗来迟、自始正规的检察院起诉 161

四、区村:民事案件与轻微刑事案件的主起诉主体 162

(一)区村介绍起诉:虽禁不止 165

(二)逮票与押票:保障人权与制约权力的利器 170

五、当事人:案件的从起诉主体 175

六、案件进入基层司法视野的其他途径 177

第六章 政治司法运作的中心环节:审判 182

一、阶级立场、群众路线与中心工作—基层审判的三项“指针” 182

二、从独任制到合议制:二元审判组织的逐步确立 185

(一)长期主导的独任制 185

(二)人民陪审员:同等的参与权与不等的决定权 185

三、群众路线的审判方式 194

(一)以公开审判为核心的法庭审判 195

(二)巡回审判与就地审判 206

(三)公审 212

四、主动、广泛、彻底:基层司法机关案件调查的三项原则 216

(一)主动 217

(二)广泛 218

(三)彻底 220

五、证据类型的多样化与对言词证据的偏爱 220

(一)“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与“重口供不重证据”:理念与现实 221

(二)证人出庭之难及其解决方式 223

(三)兼具时代性与政治性的书证 225

(四)其他证据类型 228

六、调解、判决等:结案方式的政治意涵 231

(一)调解 231

(二)判决 238

(三)其他 251

七、缺乏审限制度时期的快速结案 254

第七章 基层司法的裁判依据 257

一、“司法依据”辨正 257

二、正式司法依据 260

(一)政策:正式司法依据的“母体” 261

(二)法律、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政策的具体化 272

三、习惯法:主要的非正式司法依据 292

四、其他考虑因素 294

第八章 政治司法运作的延展性环节:执行与纠错 298

一、以案件性质为基础的多元执行方式 299

(一)法院权威与道义:当事人服判的双重原因 299

(二)反革命案件与重大刑事案件的执行 302

(三)民事案件与轻微刑事案件的执行 310

二、二元纠错机制 317

(一)复核、复查与再审:主动纠错机制 318

(二)上诉、申诉、检举与抗诉:被动纠错机制 328

第九章 结语 346

一、政治司法的法律功能与政治功能 346

(一)法律功能 347

(二)政治功能 351

二、政治司法的“自然特点”与“内在特点” 355

(一)“自然特点” 356

(二)“内在特点” 357

三、政治司法的影响与评价 361

(一)影响 361

(二)评价 363

下卷 政治运动中的基层司法—对一个基层人民法院的考察(1957~1961年) 373

第十章 导言 373

一、问题的提出 373

二、选题背景与意义 374

三、文献综述 380

(一)司法状况 380

(二)社会状况 383

四、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384

第十一章 党领导下的审判机关 390

一、政治运动中审判机关沿革 390

二、政治优先下审判机关的组织及管理 390

三、简陋破败的基础设施—正规化司法的现实困境一 394

四、审判机关拮据的经费—正规化司法的现实困境二 398

五、审判机关以对敌专政工具优先的性质 401

六、党领导下的审判机关 408

七、审判机关的群众路线 430

八、审判机关以社会控制为中心的各项工作 433

(一)公证工作 433

(二)政策法令宣传 434

(三)指导人民调解、调处组织工作 435

(四)培训人民陪审员 436

(五)复查清案 437

(六)接待群众来信来访 437

第十二章 党的司法人员 438

一、革命干部进法院 438

二、司法人员以政治素质为先的基本素质 438

(一)政治素质 438

(二)文化素质 438

(三)专业素质 439

三、司法人员的基本情况 439

四、深入基层的基本工作状态 439

第十三章 政治运动与审判工作 441

一、政治运动中案件的来源与数量 441

(一)案件的公私来源 441

(二)政治运动中案件数量的增减 444

二、以政治属性分类的案件类型 445

(一)刑事案件的类型 445

(二)民事案件的类型 473

三、审判制度及其在政治运动中的变形 479

(一)刑事案件审判制度 479

(二)民事案件审判制度 498

四、审判依据在政治性案件与其他案件间的差异 503

(一)法律规定 504

(二)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506

(三)中共中央政策 506

(四)毛泽东的“两类矛盾”理论 509

(五)案例汇编 511

(六)上级人民法院指示 512

(七)各级党委的批示 512

(八)习惯法 512

(九)当事人的具体情况 525

(十)干部、群众意见的影响 526

(十一)司法经验总结 532

五、诉讼证据中的政治决定 535

六、审判技术 541

(一)基于生活的调查技术 541

(二)说理道情的调解技术 560

(三)随机应变的判决技术 569

第十四章 结语 573

参考文献 578

后记 5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