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国有林区发展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国有林区发展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国有林区发展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波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3852688
  • 页数:170 页
图书介绍:国有林区是我国林业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增长是国有林区发展问题的关键。本书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思想,从脆弱性分析、评价和优化视角入手,深入研究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体系的优化调整,以全国林权和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试点--黑龙江省伊春市为实证研究对象,依据定量分析结果,制定促进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共生协同可持续发展的优化调整方案的基本思路。
《国有林区发展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目录

第一章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应用于国有林区的理论基础 1

1.1 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 1

1.1.1 循环经济的含义 1

1.1.2 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2

1.1.3 循环经济的运行原则 2

1.2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4

1.2.1 循环经济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4

1.2.2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6

1.2.3 循环经济的系统学理论基础 10

1.3 林业区域的循环经济本质属性分析 12

1.3.1 林业与其他行业的输入输出比较 12

1.3.2 森林提供可再生资源和能源 12

1.3.3 木材是可再生的绿色材料 13

1.4 林业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3

1.4.1 林业区域实施循环经济可以促进林业区域内再资源化 15

1.4.2 林业区域实施循环经济可以产生循环经济规模效益 15

1.4.3 林业区域实施循环经济可以推动区域间的平衡发展 15

1.4.4 林业区域实施循环经济可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16

1.4.5 林业区域实施循环经济可以促进林区居民和谐生活 16

第二章 林业区域建设重点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18

2.1 林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不足 18

2.1.1 建国后林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18

2.1.2 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9

2.2 森林生态功能地位的提升为循环经济创造发展契机 21

2.2.1 中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 22

2.2.2 林业生态建设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历程中的重要定位 23

2.2.3 林业区域发展循环经济迎来历史契机 24

2.3 现代林业建设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战略契机 26

2.3.1 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 26

2.3.2 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具体目标和发展循环经济 27

2.4 林业产业体系重构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动力契机 27

2.4.1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现状 28

2.4.2 基于循环经济的林业产业体系重构 29

2.5 重大林业工程实施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保障契机 30

2.5.1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31

2.5.2 退耕还林工程 32

2.5.3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32

2.5.4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3

2.5.5 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34

2.5.6 速生丰产用林基地建设工程 34

2.6 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契机 36

第三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 39

3.1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子系统发展的基本特征 39

3.1.1 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39

3.1.2 国有林区森林生态子系统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41

3.1.3 国有林区社会子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 42

3.2 国有林区复合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分析 44

3.2.1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的基本结构 44

3.2.2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的基本特征 45

3.2.3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功能分析 45

3.3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子系统间的互动作用关系 48

3.3.1 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与森林生态子系统间的关系 48

3.3.2 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间的关系 49

3.3.3 国有林区森林生态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间的关系 49

3.4 国有林区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属性 50

3.4.1 区域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属性 50

3.4.2 国有林区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 52

3.5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53

3.5.1 林业分类经营的涵义 53

3.5.2 林业分类经营的实质 54

3.5.3 林业分类经营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54

3.5.4 林业分类经营与森林多功能利用的关系 55

3.6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 56

3.6.1 以林业区域为分析对象的可持续发展机理研究 56

3.6.2 以林业产业系统为分析对象的可持续发展机理研究 57

3.6.3 以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为分析对象的定量研究 58

3.6.4 林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的评述 59

第四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国有林区发展的脆弱性分析 62

4.1 区域共生协同可持续发展与脆弱性分析的关联性 62

4.1.1 脆弱性研究主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62

4.1.2 区域系统发展脆弱性的基本内容 64

4.1.3 区域经济、生态、社会子系统发展脆弱性的因果分析 65

4.1.4 基于循环经济的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内涵 68

4.2 国有林区发展脆弱性评价的经济内涵和应用意义 70

4.3 国有林区累积式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判别标准 71

4.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71

4.3.2 国有林区发展的累积式脆弱性评价指标的设置与内涵 73

4.4 因子分析方法在国有林区发展累积式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76

4.4.1 因子分析模型的具体计算步骤 76

4.4.2 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伊春市国有林区数据为例 78

4.4.3 国有林区发展的累积式脆弱性评价结果的经济内涵分析 82

第五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林业产业系统发展的脆弱性分析 85

5.1 林业产业系统发展的脆弱性分析与运行效率评价 85

5.1.1 林业产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分析 85

5.1.2 林业产业系统脆弱性分析的经济内涵和应用意义 91

5.1.3 基于循环经济构建林业产业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92

5.1.4 Entropy-Topsis方法在林业产业系统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95

5.2 基于相对效率分析的国有林区工业发展脆弱性评价 102

5.2.1 林区工业系统在国有林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03

5.2.2 超效率混合DEA模型在林区工业系统运行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103

5.2.3 实证分析 107

第六章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跨越式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 115

6.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基本概况和发展现状分析 115

6.1.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基本概况介绍 115

6.1.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概况分析 120

6.1.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社会经济和企业经营概况分析 123

6.1.4 黑龙江省森工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概况分析 126

6.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跨越式发展策略的制定 129

6.2.1 国有林区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内涵 129

6.2.2 实现国有林区跨越式发展策略的可能性和有利条件 129

6.3 基于实现国有林区跨越式发展目标的生态体系建设 131

6.4 基于林区跨越式发展目标的生态循环型产业体系建设 132

6.4.1 构建国有林区生态循环型产业体系的理论依据 132

6.4.2 构建生态循环型产业体系的必要性 134

6.4.3 基于循环经济构建生态循环型产业体系的基本原则 136

6.4.4 基于循环经济构建国有林区生态循环型产业体系 137

第七章 国有林区跨越式发展的森林可持续经营保障体系 145

7.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林业分类经营思想的阐述 145

7.1.1 基于循环经济的国有林区商品林经营方式 145

7.1.2 基于循环经济的国有林区公益林培育 147

7.2 国有林区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保障体系构建 149

7.2.1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体制和政策保障 149

7.2.2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投入保障 149

7.2.3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法治保障 150

7.2.4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人力资源保障 151

第八章 国有林区林产工业产业重构保障体系的构建 153

8.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产工业产业重构保障体系及其组成 153

8.1.1 林产工业产业重构保障体系 153

8.1.2 林产工业产业重构保障体系组成 154

8.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产工业产业重构政策保障 154

8.2.1 实施林产工业产业相对分离,为林产工业发展提供外部动力 154

8.2.2 加强政策调控,促进林产工业产业发展和重构 156

8.2.3 制定适应产业发展和重构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政策 157

8.2.4 提供扶持政策,保障产业发展和重构 158

8.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产工业产业重构体制和制度保障 159

8.3.1 构建林产工业产业管理体制,保障产业发展和重构 159

8.3.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产业重构必要条件 160

8.3.3 改革投融资体制,为林产工业产业发展和重构提供资金保障 161

8.4 黑龙江省林区林产工业产业重构科技保障 163

8.4.1 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是提高科技水平的关键 163

8.4.2 改革科技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164

8.4.3 重组林产工业产业科研机构,提高科研水平 164

8.4.4 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65

参考文献 1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