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创:生转型之美
创:生转型之美

创:生转型之美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冬娟,邵兰芳总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4390449
  • 页数:153 页
图书介绍:它以时间为纬,以变革为经,关注学校、教师、学生成长发展的节点和推进,是这套书的行文特色,它真实地记录着一所普通的小学知难而上、执着追求,发展成具有领导力、研究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型学校,成为深受学生欢迎、使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优质学校、窗口学校,成为常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典范。
《创:生转型之美》目录
标签:转型 主编

第一章 创新系统变革,奠基整体转型 1

第一节 组织变革,催生发展动力 1

一、更新管理价值 2

二、完善组织机构 2

三、形成发展合力 7

第二节 制度重建,焕发学校管理生机 11

一、明晰制度新功能 12

二、重建制度新系统 13

三、彰显制度新魅力 16

第三节 机制创生,激活运行魅力 16

一、校长负责与民主参与的治校机制 17

二、分工负责与协作推进的实施机制 18

三、评价反馈与激励完善的发展机制 20

四、常规保证与研究创新的动力机制 21

第二章 优化发展空间,激活转型动力 24

第一节 更新角色,点染党建工作新绿 24

一、研究方式变革呼唤角色转换 24

二、互动网络构建凸显品牌张力 25

三、责任合作交融创生建设策略 26

四、在交流辐射中彰显品牌魅力 30

第二节 整合融通,夯实课程研究基础 32

一、全面启动,营造研究新气象 32

二、职责更新,激发研究新动力 34

三、整合融通,探索研究新路径 37

第三节 活力创生,变革学生工作思路 39

一、整合活动资源,促进学生体验成长 39

二、关注学生差异,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40

三、加强整体策划,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42

四、鲜明工作特色,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43

第四节 激励点化,拓展人力资源空间 44

一、传统束缚,被动应对 44

二、承担责任,严格把关 45

三、开发利用,成就教师 46

四、研究策划,动态创生 47

第五节 提升素养,创新校本培训策略 48

一、理念先行,科学规划 48

二、重心下移,细化管理 50

三、创新机制,形成系列 51

四、成事成人,卓然天成 54

第六节 优化节律,转换教务工作方式 56

一、深度反思,转化理念 56

二、调查研究,加强分析 57

三、改革创新,注重实效 58

四、成事成人,整体提升 59

第七节 综合渗透,更新后勤育人价值 60

一、制度:和谐育人的“公约” 60

二、员工:不站讲台的“教师” 62

三、环境:立体鲜活的“教材” 63

第八节 情趣浸润,聚焦工会活动文化 64

一、用挚爱和感动提升凝聚力 65

二、用回顾和感恩提升创造力 66

三、用发散和集聚提升发展力 68

第三章 创生研究路径,提升转型自觉 70

第一节 跨层组合,提升生命自觉 70

一、依托个性彰显,激发内在发展动力 71

二、变革组合方式,生发互动成长合力 72

三、实现差异共赢,焕发自主发展活力 76

第二节 开拓共享,提升实践智慧 80

一、从无到有,在开拓中创新 80

二、从有到优,在共享中超越 83

第三节 研读结合,提升团队品质 87

一、盘点反思,寻求突破 87

二、实践尝试,动态调整 88

三、成效反思,继续完善 90

第四节 课题引领,提升学科特色 92

一、聚焦学科特点,研究育人价值 93

二、突破共性问题,促进师生成长 94

三、着力文化建设,打造精品特色 96

第五节 差异共享,提升团队动力 98

一、遭遇差异,是阻力还是动力 98

二、解读差异,尊重与互动的前提 99

三、分享差异,“自转”与“公转”的互动 102

第六节 走进“异域”,提升成长幸福 108

一、背景分析,生成目标 108

二、变革实践,反思推进 110

三、过程梳理,提升价值 119

第七节 辐射引领,提升发展自觉 119

一、为共同的理想,我们寻求突破 120

二、为共同的跨越,我们携手向前 121

三、为共同的发展,我们更新平台 123

第四章 潜心生命实践,提升成长自觉 127

第一节 确立鲜明的儿童立场,让教育回归生命 127

一、儿童立场的认识过程 128

二、对儿童立场日常化的思考和实践 129

第二节 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让生命畅享成长 135

一、关于成长需要的认识过程 135

二、成长需要日常化的实践和思考 137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新基础教育”十年回眸 143

后记 15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