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  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发展观
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  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发展观

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 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发展观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颜鹏飞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5880931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改革开放30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转轨型社会经济形态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新变化给予了阐释。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大变革 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发展观》目录

第一章 社会经济形态一般原理的新探讨 1

第一节 社会经济形态诸范畴的界定 1

一、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的社会形式与社会经济形态的比较 2

二、社会形态、社会机体、社会要素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的比较 3

三、社会经济形态的架构 5

四、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形态具体形式或发展形式 8

第二节 新发展观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路径 10

一、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的新发展观 10

二、19世纪70~80年代马克思的新发展观 18

三、广义的新发展观的精髓——马克思痕迹和残余论的哲学来源 21

四、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关于新发展观的表述 29

五、社会经济形态的两组演进路径 33

六、广义政治经济学 41

第三节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经济基本形态的学说 43

一、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3

二、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 46

三、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 48

四、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50

第二章 马克思未来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新探 51

第一节 对两种过渡起点的深层次思考 53

一、单起点论:以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出发点 54

二、双起点论: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55

第二节 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60

一、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和任务 61

二、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 64

第三节 共产主义两阶段理论 66

一、从《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到《哥达纲领批判》 66

二、关于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探讨 68

三、关于社会劳动时间的节约、分配或调节规律的探讨 71

四、未来新社会所有制应有多种过渡形式 77

第四节 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 78

一、迄今流行的“社会主义社会”用语不能与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相混淆 78

二、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和理论抉择体现了关于社会主义过渡和发展道路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81

三、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进程中的历史定位 82

第三章 中国历史上诸种社会经济形态的特征 86

第一节 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特征 87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残片 88

二、未充分发展的奴隶社会 90

三、成熟较早、持续很长,并未到达天然终点的封建社会 92

四、独特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03

五、几点结论 107

第二节 怎样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建成社会主义 109

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110

二、关于四大矛盾 111

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 118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态 121

第一节 与《国外理论动态》记者的访谈录 121

一、从属型和创造型相结合的广义唯物主义发展观 122

二、当代全球化和第二次“西学东渐” 12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产生的三大来源 124

第二节 两种所有制形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思考 126

一、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和兼容 127

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和兼容 133

三、对六大观点的反思 142

第三节 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态的再认识 151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原因和条件 152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大发展阶段 153

第四节 中国经济学体系与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建学说 164

一、中国经济学体系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内容 165

二、马克思的第三个重大发现: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 168

三、国外关于马克思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研究的十大新进展 170

四、中国经济学逻辑体系框架的若干新设想 174

五、要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交互作用中催生转轨型中国经济学体系 179

六、总体框架设计 179

第五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1

第一节 对唯物史观有重大突破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 182

一、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182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新突破 186

第二节 具有“世界历史眼光”的社会主义开放思想 193

一、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世界历史理论 194

二、改革开放思想和国策的哲学基础:社会机体发展规律 197

三、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新发展和新经验 19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探索 205

一、正确处理生产关系、基本经济制度和体制三者的关系 205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品性 206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的基本经验 210

四、能否用西方产权经济学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216

第六章 大转折时代与两大社会经济形态 234

第一节 当今时代的四大特征 234

一、什么是时代 235

二、关于经济全球化时代 238

三、和平与发展成为现阶段时代的主题 247

四、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性和多元化 247

五、时代转折期的凸显 248

第二节 世界进入重大转折时期 249

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新变化 249

二、中国特色的转轨型社会经济形态 268

第七章 21世纪中国面临的五大拐点 280

第一节 关于改革开放和转型的基本经验及其方法论 281

一、转型期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281

二、关于社会经济形态转轨的方法论 283

第二节 五大历史新拐点 293

一、拐点之一:走出“泛市场化”误区 293

二、拐点之二:趋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型 298

三、拐点之三: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300

四、拐点之四: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 303

五、拐点之五:趋向科学发展的战略性转型 304

附录 324

参考文献 337

后记 33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