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刘季高文存
刘季高文存

刘季高文存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季高著;刘芳荪,陈尚君,高克勤整理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2551378
  • 页数:4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刘季高的纪念文集,收录刘先生历年来的论文、著作和诗词集,并包括众多学生晚辈撰写的纪念文章和刘季高年谱。其中,刘先生关于汉末“谈论”、汉代名将马援的生平等研究,都显示出深厚渊博的兼通文史的学养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可以说,此书的面世能使读者对刘先生的生平、为人和学术成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作为刘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是十分有价值的。
《刘季高文存》目录
标签:整理

第一编 东汉三国时期的谈论 3

引论 3

一、“谈论”的确实存在 3

二、“谈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5

三、“谈论”所以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时代背景 11

四、“谈论”的三个阶段 13

第一章 “谈论”的第一阶段——和、安、顺时期 14

第二章 “谈论”的第二阶段——桓、灵时期 22

一、清议派 22

二、人伦派 23

三、避世派 31

四、改造派 34

五、文论 39

第三章 “谈论”的第三阶段——献帝及魏、蜀、吴时期 44

一、清议派之残存者 46

二、人伦派 48

三、品题褒贬之谈辞 52

四、隐居避世派 58

五、“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派 60

(一)魏 60

(二)吴 74

(三)蜀 89

六、半个谈士的统治者 100

七、具体的学术性“谈论”记录 106

八、一般性“谈论”及有关“谈论”的记载 123

(一)魏 123

(二)吴 125

(三)蜀 128

九、诙嘲及短赋 132

一○、由“谈论”所转化的清言(清谈)在持续的政治斗争漩涡中逐步形成 135

第二编 增订斗室文史杂著 149

谈商代的周邦——斗室说诗五则 149

中国最古的歌舞剧——西周的颂乐 170

周齐晋秦叙论 180

读西汉四家文随感 196

马援 197

鸿都门学在中国文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25

鸿都门学及桓灵间太学诸生尚谈论的学风所给予建安文学的影响 234

曹孟德论 243

谈曹子桓对中夏文学及历史的贡献 260

唐顺之传 268

全祖望传 282

谈桐城派的方刘姚 293

方苞论 318

方苞传 326

姚鼐论 339

第三编 增订斗室诗集 353

卷一 353

春夜自西城外归 353

寿马丈五十 353

奇愁 353

西江月 353

踏青 354

金山道中 354

登金山寺塔 354

小孟湖 354

迎春 354

残雪 354

春夜寒甚闻风筝 354

忆李载之先生 355

冬夜 355

秋丁 355

寄严桂生 355

送王吟梅 355

癸酉三月 355

台庄大捷 356

风尘 356

百年 356

赠张国淦前辈二首 356

读《明史·徐光启传》 356

烟雨 356

赠默存 357

[附]酬季高(钱鍾书) 357

答默存 357

[附]季高以《斗室文稿》见示赋此奉赠(钱鍾书) 357

答默存见戏之作 357

默存以《谈艺录》稿见示书此奉赠 357

送某君 358

赠还珠楼主李寿民 358

再赠 358

秋夜 358

端阳登俞家小轮船码头 358

临江仙 359

食蟹 359

卷二 360

道统 360

神州 360

虫语 360

文章 360

孙陶林同志约赴皖主安大中文系教席赋此奉赠 361

矫儿 361

车过镇江 361

安徽大学 361

蚌埠观豫剧 361

车中晓日 361

合肥 362

菩萨蛮·寄内 362

望江南四首 362

杏花村 362

城北角 362

射弩台 362

包公祠 362

双塔寺 362

小病 363

挽司马君 363

三秋四首 363

庐舒道中 363

安庆二首 363

桐城二首 364

桐城中学三首 364

奉寄李凡夫书记 364

奉寄葆公书记二首 365

六二年秋奉调回沪别安大中文系诸君 365

南归 365

答某君 365

无题 366

愚园二首 366

朱老赠篆书条幅及所著《陆游传》 366

晓望 367

北风 367

成昆 367

楼船 367

龙沙 367

宿江边陆氏万有楼 368

送默存 368

得默存书 368

寄默存 368

欣闻默存回京赋此奉寄 368

[附]复钱鍾书 368

宋玉 369

秋晚过大杰寓斋闻说老韩异同 369

伍员 370

卷三 371

挽刘大杰教授 371

赠陈子展前辈 371

周总理八十诞辰 371

送章培恒教授赴日讲学 372

萱妹回国省亲并偕弟妹等赴无锡访故居八首 372

无题 372

赠朱道南书记 373

顾易生教授迁回四明里旧居 373

整理《左氏传》讲稿 373

杜姑丈迁居天目路 373

雨横风狂 374

五姐托敏婿带来鸡蛋及绵白糖 374

八二年国庆歌 374

朱老惠法书 374

晚秋自校归邀易生至扬州饭店食小笼馒头并访郭老索取法书 375

西江月·送复旦中文系七七届毕业同学 375

徐公 375

临江仙 375

答伦敦国际传记中心主持者 375

上巳读右军《兰亭序》及工部《丽人行》二首 376

清明前一日 376

清明 376

暮春 376

赠张一翘 377

姑母大人挽词三首 377

观《大浪淘沙》电影后寄道南书记莅乞 377

送胡海波同志返保山并寄济南范书记 377

古籍 377

挽赵景深教授 378

挽伍丹戈教授 378

皖公山五首 378

谢桐城博物馆长童君 378

赠桐城盛君东桥 378

建华卫星乔迁志喜 379

秋怀 379

邻家 379

答陈建华三首 379

重阳后三日 379

事功 380

祝兰亭姑丈八十寿 380

晨曦仁弟 380

北上祝五姊丈五姊八十双寿 380

故宫 380

北海 381

颐和园 381

长城 381

答天津徐家昌七绝二首 381

丁卯仲夏子成婚 381

中秋 381

中秋后二日 382

七绝一首送建华仁弟远行 382

奉赠曾琪先生 382

挽蒋天枢 382

偶成 382

戊辰岁暮遣闷柬陈允吉教授闻其新著将出版 382

己巳正月元日 383

答苏州黄君□赐□有寒疾未能即答新春弄笔赋七绝二首用酬拳拳之雅意 383

己巳正月十二 383

己巳正月十六 383

读史 383

己巳清明 383

暮春 384

送春 384

管仲 384

布袋 384

挽淑媛三姊 384

己巳中秋二首 384

己巳八月十七 385

重阳 385

重阳后一日 385

冬至夜观电视剧《海瑞》 385

李斯 385

始皇 385

杭州六首 386

卷四 387

庚午正月初二 387

庚午正月初三 387

十六夜月 387

庚午二月初六 387

二月十一先公忌辰 387

汲水 388

日中 388

阿母 388

大姊 388

庚午仲春追忆五首 388

高桥北 388

观音楼 388

追忆 388

果子巷二首 389

元宵 389

天外 389

登西城头 389

朗月 389

庚午二月二十七 389

庚午二月二十八 390

上巳二首 390

庚午三月二十八 390

庚午三月晦 390

千秋 390

东园 390

遣闷 391

闰五月二十 391

清晨 391

不寐 391

闽峤 391

电车中闻皖人说西淮近况 391

酷暑 392

庚午六月十二 392

新秋 392

庚午八月初六 392

庚午中秋雨 392

庚午八月十六 392

中秋后二日 393

送宜儿赴美 393

庚午九月初五外孙陈念祖生 393

读《明史》二首 393

赠骆玉明 393

赠陈尚君 393

小疾 394

重阳二首 394

庚午十月初五 394

偶成 394

庚午仲冬建华仁弟寄来贺年片及近作一篇寒窗展读欣然命笔以一绝相酬意犹未尽再续八句年老话多聊以见意云尔二首 394

复一平贺年片 395

岁暮 395

仲荪鸣冬成婚 395

庚午除夕前三日接宜荪信 395

读《明史》四首 395

韶光 395

辛未仲夏 396

辛未六月廿八立秋 396

雨馀 396

光阴 396

辛未初秋夜读《曲礼》 396

辛未八月初五晨霁 396

辛未八月初六 397

辛未八月十二 397

辛未中秋二首 397

辛未九月二十九 397

秋风 397

辛未十月二十九 398

寒飙 398

辛未冬至后五日 398

雪后 398

复一平贺年片 398

辛未十一月下旬接建华仁弟云笺贺年片照片具悉三喜临门喜赋一绝申贺 398

辛未十二月十八 399

回忆八岁时事 399

辛未岁暮 399

辛未除夕 399

西江月·赠宜荪老师晋三先生 399

致亲翁 399

壬申正月初四新春 399

宜荪结婚 400

壬申二月晦 400

三月初五自责 400

小沙渡路散步 400

壬申送春 400

骄阳 400

壬申三月读《国语》 401

阳明 401

四月初三 401

徐州师院王大均先生寄示日本东海徐福会会长羽田博士题徐福像诗佳什三首谨书二绝奉和 401

壬申端午 402

壬申端午后五日 402

壬申初秋 402

西江月·壬申初秋 402

西江月·壬申七月 402

西江月·壬申初秋 403

西江月·读史 403

临江仙·壬申八月 403

临江仙·壬申八月 403

临江仙·壬申八月十四晚十一时半接宜荪电话 403

临江仙·壬申重阳 404

临江仙·童歌 404

壬申九月二十二 404

壬申九月廿四 404

壬申九月二十五二首 404

双红豆·壬申十月初八燮良生日 405

一平仁弟贺年片 405

壬申除夕 405

赠某老 405

成事 405

红梅 405

无题 406

读《国语》二首 406

读《明史》 406

临江仙·癸酉二月廿八日春分 406

春回颂 406

陆生岚自广州托颜生一平带来生物保健剂二首 407

癸酉仲春 407

癸酉清明前三日 407

癸酉清明前一日 407

危坐 408

癸酉三月廿三 408

癸酉三月三十 408

癸酉三月三十 408

曲水 408

踏莎行·花朝 408

踏莎行·烟雨 409

癸酉闰三月初三二首 409

读邹鲁遗编 409

癸酉六月初六 409

临江仙·癸酉七月初一 410

癸酉七月十三 410

癸酉七月十四 410

癸酉七月二十七 410

癸酉八月初四读陈子昂诗 410

癸酉九月十二日赠高克勤贤伉俪 410

癸酉仲冬 411

宜荪毕业于北美新泽西州工程技术大学 411

癸酉十二月初十 411

癸酉季冬十二月十一 411

一平仁弟来函贺年补告成家之喜并述新居之胜 411

西江月·癸酉十二月二十 411

秋虫 412

读《南史》 412

海滨 412

碧宇 412

岁暮 412

癸酉除夕 412

卷五 414

甲戌正月二十 414

接建华贤弟贺年片及述近况一纸 414

甲戌七月初四二首 414

甲戌七月十二 414

甲戌七月中旬 415

甲戌八月初一 415

甲戌八月初四 415

甲戌八月初七 415

甲戌中秋 415

甲戌八月二十五 415

严惠公 416

乡先辈严惠宇百岁冥寿三首 416

惠公百岁冥寿 417

小儿 417

长空 417

酬陈生建华贺年片诗及照片二首 417

岁暮 417

临江仙 418

乙亥立春 418

乙亥春分 418

乙亥清明 418

题杜姑丈《饮水轩诗词稿》 418

乙亥三月初一 418

乙亥三月二十二 419

白云 419

乙亥六月初十 419

乙亥六月十一 419

乙亥六月十二二首 419

西江月·乙亥六月 419

乙亥七月廿三赠梅甥 420

乙亥七月仲秋送杜巨澜赴北美 420

日本庆应大学教授佐藤以所著《中国文章论》寄赠 420

晚霞 420

大同大学校友会成立十周年纪念 420

闰八月中秋 420

重阳 420

正月二十九大雪 421

暮春 421

丙子三月二十九三首 421

九天 421

春雨 422

鲲鹏 422

芳草 422

长槐 422

朱公东润百岁冥寿 422

冬至前七日 422

故里 423

丙子岁暮定为婿携外甥兰如返家 423

树廉同学览 423

丁丑二月十五 423

丁丑二月十九 423

西江月·刘表传 423

无题 424

丁丑清明 424

香港回归颂 424

大同大学八十五周年纪念会 424

挽杜兰亭姑丈 424

戊寅立春 425

戊寅元宵 425

刍言 425

东门坡 425

陈允吉教授见示《佛教文学粹编序》 425

赠周树廉同学 426

代妻挽锡钧二妹 426

燮良病殁于仁济医院享年八十一 426

壬午四月 426

卷六 427

大化 427

春雨 427

元日 427

访严公 427

四月四日 428

送刘生汀 428

□□先生九秩大庆 428

春雨 428

清明前 428

读《离骚》 429

题画桃 429

题画竹 429

题画梅 429

高天 429

远山 429

因缘 430

无题 430

无题 430

秋夜 430

读《国语·周语》 430

范蠡 文种 430

古公 430

读史 431

偶成 431

春雨 431

夜读 431

东风 431

苦雨 431

勤俭 431

西园 432

二月初五仲春 432

晚霜 432

《斗室诗集》跋 433

整理说明&陈尚君 434

附编 439

悼念刘季高先生&王运熙 439

纪念刘季高老师&周树廉 442

刘季高先生&陈四益 444

记季高先生及其《斗室诗集》&蒋凡 450

追怀刘季高先生&陈允吉 457

忆季高师&陈祖言 461

学而不厌圣垂训——忆刘季高先生&陈建华 462

师恩难忘长相忆——悼刘季高先生&康萍 466

蔼然长者——记刘季高先生&高克勤 468

听刘季高教授上课&罗银胜 473

高山仰止——缅怀导师刘季高先生&颜一平 475

我心中的父亲&刘芳荪 480

刘季高先生年谱 486

刘季高先生悼词&陈思和 490

编后记&刘芳荪 4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