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湖南省农业区划  6
湖南省农业区划  6

湖南省农业区划 6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南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编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35706908
  • 页数:404 页
图书介绍:
《湖南省农业区划 6》目录

湖南省坡度25度以下非耕地开发利用研究 1

前言 1

一、缓坡地开发利用简史 2

(一)新中国建立前缓坡地开发利用 2

(二)新中国建立后缓坡地开发利用 4

二、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 5

(一)土地类型 5

(二)土地评价 10

三、坡度25度以下非耕地资源的数量与分布 12

(一)非耕缓坡地土壤类型与分布 12

(二)非耕缓坡地植被覆盖与分布 14

(三)非耕缓坡地坡度类型与分布 16

四、坡度25度以下非耕地的质量与分布 18

(一)坡度25度以下非耕地土地适宜类与分布 18

(二)非耕宜农地及分布 21

(三)非耕宜林缓坡地及分布 22

(四)非耕宜牧缓坡地及分布 23

(五)后备资源与分布 24

五、湘北区坡度25度以下非耕地 25

(一)自然条件与资源特点 25

(二)非耕缓坡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7

(三)非耕缓坡地开发利用方向与措施 30

六、湘中(东)区坡度25度以下非耕地 34

(一)自然条件与资源特点 34

(二)非耕缓坡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36

(三)缓坡地资源开发分区 38

七、湘南区坡度25度以下非耕地 41

(一)自然条件与非耕缓坡地特点 41

(二)湘南丘陵盆地亚区 45

(三)湘南山地亚区 49

八、湘西区坡度25度以下非耕地 51

(一)自然条件与资源特点 51

(二)坡度25度以下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54

(三)坡度25度以下非耕地开发分区 55

九、坡度25度以下非耕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58

(一)坡度25度以下非耕地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 58

(二)坡度25度以下非耕地开发利用的方向与程序 60

(三)坡度25度以下非耕地开发科用的主要措施 63

湖南省水旱规律趋势分析研究 69

前言 69

一、水旱的特点和成因 69

(一)水灾的历史记载和一般特性 69

(二)干旱的历史记载和一般特性 70

(三)水旱灾害的分析及其成因 73

二、划分水旱年景与水旱指标的确定 76

(一)水旱指标的确定 76

(二)关于时段的选取问题 77

(三)划分水旱年景的方法 77

三、水旱年景的趋势分析和估测方法 80

(一)水旱年景和太阳活动的关系 80

(二)水旱年景与月地运行位置的关系 82

(三)移动平均法 84

(四)差积曲线 84

(五)周期分析 85

(六)平稳随机时间序列 86

(七)逐步回归 87

四、1986—2000年长期水旱趋势分析 89

(一)1986年汛期(4—9月)降雨量、水位、流量估测 89

(二) 1986—2000年长期水旱趋势分析 91

五、关于防洪抗旱的几点意见 92

(一)洪涝方面 92

(二)干旱方面 92

湖南省冬季暖区暖带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94

一、冬季温度状况及暖区暖带成因分析 95

(一)冬季温度状况以及低温的天气条件 95

(二)冬季暖区形成条件 101

(三)冬季地形逆温分析 106

二、暖区的划分 113

(一)主要动植物生物学下限温度与不同等级临界低温 113

(二)反映冬季冷暖程度的指标 114

(三)暖区分级指标与暖区等级的划分 117

(四)用小网格法对冬季冷暖程度进行定量验算 118

(五)冬季暖区分级评述 121

三、开发利用冬季暖区暖带资源的几点建议 123

(一)发展柑桔,合理调整柑桔品系结构与布局 124

(二)分级开发暖区,发挥各级暖区最大效益 124

(三)继续扩大冬季暖带资源的生产利用 127

开发利用湘西自治州农业气候资源的研究 129

前言 129

一、湘西北的农业气候优势与不利条件 130

(一)农业气候方面的三大优势 130

(二)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与资源不够集中是两大不利因素 132

二、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尽快脱贫致富的几点建议 133

(一)挖掘资源潜力,提高粮食单产 134

(二)开发多种经营,拓宽振兴经济领域 136

湖南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141

前言 141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142

(一)现状评价 142

(二)存在的问题 144

(三)调整的方向 145

二、调整和建立符合省情的新型农村产业结构 146

(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146

(二)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150

(三)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52

(四)农村产业结构三个方案的比较和决策建议 154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结构发展趋势 156

(一)农村劳动力的现状 156

(二)人口、农村劳动力和劳力结构发展预测 157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途径和步骤 158

四、不同类型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60

(一)平原区 161

(二)丘陵区 161

(三)山区 162

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几个问题 163

(一)正确处理无农不稳与无工不富的关系 163

(二)以服务为宗旨,加强对农村商品生产的指导 163

(三)适当提高粮食价格,促进粮食产量稳定上升 164

(四)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生产率 164

(五)提高农民素质,普及农业科学技术 165

附件一 湖南省人口及农村劳动力预测 166

附件二 湖南省耕地预测 171

附件三 湖南省粮食生产发展预测 175

附件四 湖南省畜产品产量产值预测 182

附件五 湖南省农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发展预测 188

湖南省大麦生产布局和基地选建研究 193

一、大麦生产概况 193

二、饲料大麦生产 194

(一)大麦的饲用价值 194

(二)饲料大麦生产预测 195

(三)饲料大麦种植条件和基地选建依据 195

三、啤酒大麦生产 197

(一)啤酒大麦生产预测 197

(二)优质啤酒大麦标准 198

(三)啤酒大麦生产生态适宜区分析 198

(四)大麦品种和栽培技术与啤酒大麦生产关系分析 199

四、大麦生产布局和基地选建的意见 201

(一)大麦基地布局的原则 201

(二)澧阳平原啤酒大麦商品生产基地 201

(三)洞庭湖平原、湘江流域、涟邵丘陵盆地饲料、啤酒大麦生产区 203

湖南省饲用旱粮短缺问题研究 205

一、解决饲用旱粮短缺问题的紧迫性、重要性 205

二、解决饲用旱粮短缺问题的总体方案 206

(一)饲料配比调整方案的提出 206

(二)“一种二代三调入”总体方案的形成 208

(三)对四个饲用旱粮种植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210

(四)最优方案选择与决策的建议 211

三、实现上述方案的措施 211

(一)作好宣传、试验示范工作,加速耕作制度改革 211

(二)制定优惠的政策 212

(三)加强饲料科学研究 212

湖南省缺粮地区选建商品粮生产基地乡问题研究 214

一、在缺粮地区(含自给县,下同)选建商品粮基地乡的迫切性和可能性 214

二、商品粮基地乡选建方案 215

(一)选建商品粮基地乡的指标 215

(二)建设商品粮基地乡的可行性分析 216

三、建设商品粮基地乡的发展目标和重要措施 217

(一)适当增加农业投入 217

(二)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播种面积 218

(三)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更新当家品种 218

(四)改革现行的粮食购销体制,合理调整粮、经差价,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19

(五)增加智力投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219

(六)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保护农业生态平衡 219

四、建设商品粮基地乡的经济效益分析 220

湖南省果树商品生产发展战略研究 225

前言 225

一、果树生产概况 225

(一)果树生产状况 226

(二)果品贮藏加工状况 228

(三)果品市场销售状况 229

(四)果树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29

二、果树商品生产发展战略设想 230

(一)果树商品生产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原则 230

(二)战略设想的依据 231

(三)发展战略目标 233

(四)战略措施 234

三、果树商品生产基地布局 235

(一)建立果树商品生产基地的意义 235

(二)基地布局原则 235

(三)果树商品生产基地布局方案 236

(四)基地评述 236

四、结语 244

湖南省不同地区实行农机化方案的研究 245

一、在农业区划的基础上,拟定不同地区农机化方案 245

二、湘北机械化区实行农机化的方案 247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 247

(二)不同阶段主要项目机械化程度和机具配备及有关指标计算 251

(三)方案的实施条件和效益分析 253

三、湘中机械化区实行农机化的方案 256

(一)制订农机化方案的主要依据 256

(二)农机化发展方案配备及可行性分析 257

(三)方案的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及评价 263

四、湘南机械化区实行农机化的方案 265

(一)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农机化发展战略目标 265

(二)不同阶段的机械化程度和主要机具需求量的有关指标计算 266

(三)方案的实施条件和效益分析 268

五、湘西机械化区实行农机化的方案 274

(一)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农机化发展战略 274

(二)不同阶段主要项目机械化程度确定和机具配备及指标计算 274

(三)方案的实施条件和效益计算 278

六、方案实施需要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282

湖南省农业发展史 285

前言 285

一、原始农业的起源及其发展 286

(一)新石器时代的农业 286

(二)夏代的农业 289

(三)商代的农业 290

(四)西周时期的农业 292

(五)春秋时期的农业 293

二、封建初期的农业 395

(一)封建土地制度的建立 395

(二)战国时期的农业 396

(三)秦代的农业 298

(四)西汉时期的农业 299

(五)东汉时期的农业 301

三、经济重心南移时期的农业 305

(一)经济重心南移与江南的开发 305

(二)三国西晋时期的农业 306

(三)东晋南朝时期的农业 311

四、封建中期的农业 314

(一)经济上升与农业科技进步 314

(二)唐代农业生产概貌 316

(三)唐代农村经济生活 319

(四)五代时期的农业 322

(五)北宋时期的农业 324

(六)南宋时期的农业 327

五、元明时期湖南的农业 331

(一)元代时期的湖南农业 331

(二)明初湖南农业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 334

(三)明代后期的湖南农业 338

(四)明代后期的流民问题和土地兼并现象 342

六、清代前期湖南的农业 344

(一)清初湖南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44

(二)清初湖南农业生产力的增长和粮食经济作物的发展 347

(三)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农业向山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355

(四)农民的流徙和土地的集中现象 357

七、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对湖南农业的严重束缚 361

(一)封建土地制度是农业发展的桎梏 361

(二)农业商品性生产的发展 363

(三)农业濒临崩溃,农民日益贫困 369

(四)革命根据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371

八、近代湖南农业的日益凋蔽 373

(一)粮食作物 373

(二)经济作物 379

(三)畜牧业 386

(四)水产业 388

(五)农业生产技术状况 389

九、建国以来的湖南农业 392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阶段 392

(二)农业生产发展的特点 396

(三)农业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 401

(四)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40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