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从认知到哲学  汉语词汇研究新思考
从认知到哲学  汉语词汇研究新思考

从认知到哲学 汉语词汇研究新思考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光庆著
  • 出 版 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0081663
  • 页数:3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现代汉语词汇学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共六个章节。书中首先概括介绍了汉语词汇研究的哲学基础,汉语词汇研究的解释学路径,汉语词汇研究的文化学视角,汉语词汇研究的哲学目标等四个方面。然后分汉语命名造词中的哲学意蕴,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隐喻机制,汉语词义引申中的文化心理,词义的召唤性与解释的创造性,等四个专题,运用认知——哲学的视角对汉语词汇进行了分析思考。书中还用一个章节的篇幅,选取“教”系同源词、“时”、“春”、“啟、开”等词,从哲学的角度对汉语词汇进行了个案研究,具体研究探讨这些词语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哲学意蕴。另外,书中还从认知——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汉字与汉语词汇的关系,试图从这中间观察思考文化现象、人的思维方式。本书的特色是:从新的认知——哲学的视角,对汉语词汇作了新的思考和阐释。
《从认知到哲学 汉语词汇研究新思考》目录

汉语词汇研究感言 1

第一章 基于“互动中介”的语词符号论 10

第一节 人与生存空间互动的中介系统 11

第二节 从互动的中介系统看语词符号 19

第三节 基于“互动中介”的词汇研究思路 30

第二章 汉语词汇研究的多维思路 37

第一节 汉语词汇研究的认知学基础 37

一 分类与所指事物的类型化 38

二 概括与所指事物的词义化 43

三 表征与所指词义的词符化 47

第二节 汉语词汇研究的解释学路径 52

一 解释学路径的周遍性与独特性 53

二 词汇的形成发展对存在的解释 57

三 词汇的运用接受对存在的解释 61

第三节 汉语词汇研究的文化学视角 66

一 文化的创造发展与词汇的创造发展 67

二 文化的超越方式与词汇的运用解释 72

三 文化的内在秩序与词汇的内在秩序 77

第四节 汉语词汇研究的哲学目标 82

一 确立词汇研究哲学目标的理论依据 83

二 实现词汇研究哲学目标的基本思路 89

第三章 汉语词汇认知—哲学的专题研究 99

第一节 汉语命名造词中的哲学意蕴 99

一 从目的与功用看命名造词的哲学意蕴 100

二 从分类与概括看命名造词的哲学意蕴 103

三 从理据与表现看命名造词的哲学意蕴 108

第二节 隐喻: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机制 113

一 隐喻作为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动力 113

二 隐喻作为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方式 118

三 隐喻作为汉语词汇形成发展的一种效应 121

第三节 汉语一词多义中的认知规律 125

一 从一词多义的形成动力看 126

二 从一词多义的“家族遗传”看 134

第四节 汉语词义引申中的文化心理 143

一 探讨词义引申中文化心理的理论依据 143

二 从词义引申看古代价值系统 146

三 从词义引申看古代思维方式 148

四 从词义引申看古代审美意识 151

第五节 词义的召唤性与解释的创造性 155

一 词义的召唤性及其形成与功能 158

二 解释的创造性及其根据与效应 164

第六节 汉语成语中介意象符号论 171

一 成语中介意象符号的发现与证明 172

二 成语中介意象符号的类型与功能 176

第四章 汉语词汇认知—哲学的个案研究 183

第一节 “教”族词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183

一 “教”系同源词的形成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183

二 “教”系同素词的形成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190

第二节 名词“时”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195

一 名词“时”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哲学意蕴 195

二 名词“时”词义引申中的文化哲学意蕴 199

三 名词“时”词系衍生中的文化哲学意蕴 203

四 衍生词词义引申中的文化哲学意蕴 208

第三节 动词“?”、“开”形成发展中的认知原理 211

一 词字形成中的认知作用 212

二 词义引申中的认知作用 216

三 词系衍生中的认知作用 220

第四节 名词“春”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225

一 名词“春”的形成过程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225

二 名词“春”的词义引申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230

三 名词“春”的词系衍生及其文化哲学意蕴 234

第五节 汉语文化关键词“礼”、“乐”考论 239

一 词符字符的形成机制 240

二 语词作为文化的符号 246

三 复合子词的不断衍生 256

第五章 汉语词汇书写符号的认知—哲学研究 265

第一节 汉字对于词义的解释与表现 265

一 汉字对于词义的解释作用 265

二 汉字对于词义的表现方式 275

第二节 汉字的系统性与词汇的系统性 284

一 字与词的义类系统性 285

二 字与词的同源系统性 290

三 字与词的网络系统性 295

第三节 汉字文化意义考释方法新探 300

一 字词参照考释法 300

二 汉字文化互证考释法 306

三 系统比较考释法 313

第四节 从会意字看思维方式 318

一 从会意字看思维方式的理论依据 319

二 从会意字的表述对象看体验思维特征 323

三 从会意字的内在形式看意象思维特征 326

四 从会意字的外在形式看辩证思维特征 329

第六章 汉语词汇研究的历史启示 332

第一节 中国词汇哲学理论诞生的历史启示 332

一 中国词汇哲学理论诞生的特定背景 332

二 中国词汇哲学理论诞生的基本形态 338

三 中国词汇哲学理论诞生的历史启示 345

第二节 老子词汇哲学理论发微 351

一 哲学突破中的语言课题 351

二 从建构本体看造词方法 355

三 从体认本体看词汇功能 360

第三节 荀子语言哲学思想发微 365

一 名辩思潮中的语言课题 366

二 名实关系与语词功能论 370

三 天官意物与制名原则论 375

四 名有固善与制名方法论 380

主要参考书目 3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