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铁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2090·101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目录

第一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第一节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1

一、什么是哲学 1

二,哲学基本问题 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1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1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职能和作用 19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22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24

第一节 世界是物质的 24

一、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25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 29

第二节 物质的存在形式 31

一、运动 32

二、时间与空间 37

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40

一、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40

二、从实际出发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 41

三、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 43

第三章 意识的本质与思维模拟 46

第一节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46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6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9

第二节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51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1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53

第三节 思维模拟的本质和意义 56

一、人工智能是对思维的模拟 56

二、思维模拟的重大意义 58

三、人工智能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区别 59

第四节 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60

一、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61

二、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63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方法 67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67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67

二、事物联系形式的多样性 70

三、普遍联系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 72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73

一、事物是发展的 74

二、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76

三、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性 71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80

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80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81

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83

第四节 系统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的运用和发展 86

一、系统与系统思想的发展 86

二、系统的主要特点 88

三、掌握系统方法的意义 90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3

第一节 矛盾与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93

一、矛盾及其属性 93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98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02

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法 102

二、矛盾的特殊性与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04

第三节 坚持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0

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10

二、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114

第六章 质量互变与社会主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17

第一节 事物是质与量的统一 117

一、质 117

二、量 119

三、度 121

第二节 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124

一、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24

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127

三、量变与质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30

第三节 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135

一、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135

二、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现实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136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与社会主义的前进性、曲折性 140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 140

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140

二、否定是事物发展与联系的环节 141

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142

四、辩证否定的方法论意义 143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44

一、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144

二、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46

三、否定方式的多样性 148

四、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53

一、社会主义前进的总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153

二、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155

第八章 认识与实践及对社会主义再认识 15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58

一、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对立 158

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159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161

第二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62

一、实践及其形式 162

二、认识及其主体、客体 164

三、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164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167

一、由实践到认识 167

二、由认识到实践 171

三、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 173

第四节 对社会主义再认识 176

一、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是认识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176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再认识的思想成果和根本要求 178

三、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必须遵循认识的发展规律 179

第九章 真理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81

第一节 客观真理 181

一、真理是客观的 181

二、坚持客观真理,批判唯心主义真理观 183

第二节 真理是发展的 185

一、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185

二、真理与谬误 189

第三节 实践在检验真理中的作用 192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2

二、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194

三、实践检验是逻辑证明的基础 195

第四节 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96

一、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 196

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一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 197

第十章 认识论与科学决策 200

第一节 思想路线与观念变革 200

一、党的思想路线 200

二、“实事求是”是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 202

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204

第二节 科学的思维方式 206

一、思维方式及其作用 206

二、思维方式的变革与科学决策 209

第三节 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212

一、从经验决策转向科学决策 213

二、完善决策体制、程序与方法 215

第十一章 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改革 219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219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19

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21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224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25

一、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25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27

三、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230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33

一、社会基本矛盾 233

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233

三、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23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改革 239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与特点 239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系统 240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 242

第十二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改革 244

第一节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244

一、生产力 244

二、生产关系 249

第二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52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52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254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55

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57

第三节 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60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特点 260

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61

三、自觉地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62

第十三章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及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改革 266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66

一、经济基础 266

二、上层建筑 268

三、社会形态 271

第二节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74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74

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76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77

第三节 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280

一、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建立的特点 280

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82

三、从实际出发,改革和成善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283

第十四章 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建设 288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特点及其形式 288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 288

二、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91

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294

第二节 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97

一、科学的本质 297

二、科学的社会作用 299

三、科学发展的特点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0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03

一、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 303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304

三、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06

第十五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的主体作用与反对官僚主义 307

第一节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307

一、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307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310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13

一、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14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16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318

四、正确对待领袖,反对个人崇拜 320

第三节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反对官僚主义 322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322

二、党的群众路线 325

三、反对官僚主义 328

第十六章 社会进步与人类解放 330

第一节 社会进步与人类解放的一致性 830

一、社会与人 330

二、社会进步的趋势与动力 333

三、人类解放的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335

第二节 人的解放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338

一、自由与必然以及人类的“两种解放” 338

二、人类解放的历史过程 340

三、人类解放的最理想状态 3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