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二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2099173
  • 页数:7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叙了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学及行业和领域的环境风险评价案例。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目录

第一篇 环境风险评价总论 1

第1章 概述 7

1.1 国内外进展概况 1

1.2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内容和程序 2

1.2.1 基本概念 2

1.2.2 研究重点 2

1.2.3 评价内容和程序 4

1.3 环境风险评价(ERA)与环境影响评价(EIA)的主要区别 8

1.4 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主要区别 9

参考文献 9

第2章 可靠性工程 1

2.1 概论 11

2.1.1 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可靠性工程的任务 11

2.1.2 可靠性、安全性与风险性 12

2.1.3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 13

2.2 系统可靠性指标及典型系统可靠性计算 13

2.2.1 可靠度函数 13

2.2.2 常用的失效密度函数 15

2.2.3 浴盆曲线 17

2.2.4 典型系统可靠性计算的框图法 18

2.2.5 参数估计概论 20

2.3 事件树分析(ETA) 24

2.3.1 引言 24

2.3.2 事件树的建造 25

2.3.3 事件树的简化 26

2.3.4 事件树的定量化 27

2.4 故障树分析(FTA) 28

2.4.1 引言 28

2.4.2 FTA的术语与符号 30

2.4.3 故障事件的分类 33

2.4.4 故障树的建造 34

2.4.5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37

2.4.6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39

2.4.7 重要度分析 41

2.4.8 通用多功能微机FTA程序包 43

参考文献 45

第3章 源项分析 46

3.1 概述 46

3.1.1 源项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46

3.1.2 源项分析程序 46

3.1.3 源项分析中的术语 47

3.2 风险识别 47

3.2.1 风险识别及其基础 47

3.2.2 物质危险性识别 50

3.2.3 化学反应危险性识别 65

3.2.4 工艺过程危险性识别 65

3.3 事故源项分析 79

3.3.1 源项分析及其基础 79

3.3.2 原因—结果分析(CC) 79

3.3.3 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源项 80

参考文献 84

第4章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 85

4.1 引言 85

4.2 诊断风场 85

4.2.1 概述 85

4.2.2 客观诊断风场模式及方法 86

4.2.3 客观诊断风场模式的应用和性能分析 89

4.3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弥散估算 96

4.3.1 大气扩散模式 96

4.3.2 烟羽抬升 99

4.3.3 大气稳定度分类与扩散参数 101

4.3.4 混合层及其修正 107

4.3.5 内边界层 108

4.3.6 烟羽中污染物浓度的耗减过程 110

4.4 污染物的干、湿沉积 112

4.4.1 污染物的干沉积 112

4.4.2 污染物的湿沉积 113

4.5 天气取样技术 114

4.6 模式的有效性检验 117

4.6.1 应用预测值与观测值之比检验决定论模式的有效性 117

4.6.2 用于检验概率模式有效性的预测值与观测值之比 117

4.6.3 应用相关分析检验模式有效性 118

4.6.4 应用符合度d并结合均方误差检验模式的有效性 118

4.7 实例 121

4.7.1 我国天气取样标准的初步筛选和推荐 121

4.7.2 滨海复杂地形核电厂址高斯烟羽模式有效性检验 137

参考文献 146

第5章 有毒有害物质在湖泊、河流、海洋的稀释扩散 148

5.1 有毒物质在湖泊中的预测模型 148

5.1.1 有毒物质在固/液相中的分配过程 148

5.1.2 混合均匀的湖泊有毒物质浓度预测模型 149

5.1.3 考虑沉积物时有毒物质的浓度预测模型 152

5.1.4 恒定及非恒定模型的解析解 154

5.2 有毒物质传输及反应机理参数的确定 156

5.2.1 吸附作用 157

5.2.2 挥发 158

5.2.3 光解反应 159

5.2.4 水解反应 162

5.2.5 生物降解 162

5.3 有毒物质在河流、河口的解析解及数值解 163

5.3.1 有毒物质在河流的解析解 163

5.3.2 有毒物质的数值解 165

5.4 有毒有害物质在海洋中的稀释扩散 167

5.4.1 潮流数值模拟 167

5.4.2 油品等难溶性液体化学品泄漏事故污染的分析计算 169

5.4.3 可溶性化学品泄漏事故污染的分析计算 171

参考文献 172

第6章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动态转移 173

6.1 引言 173

6.2 干、湿沉积截获与初始滞留 174

6.2.1 植物表面的干沉积(Ad) 174

6.2.2 湿沉积(Au) 175

6.2.3 植物对湿沉积核素的截获与初始滞留 176

6.2.4 土壤表面的总沉积量(As) 176

6.3 易位 176

6.4 因干、湿沉积和易位导致的收割时的浓度 177

6.5 入渗与土壤表层的污染元素浓度 177

6.5.1 入渗 177

6.5.2 土壤表层的污染元素浓度 178

6.6 根部吸收(Ar) 178

6.6.1 土壤根系区域的污染元素浓度 178

6.6.2 根部吸收 178

6.7 耕作对土壤表层与根系区核素浓度的影响 178

6.7.1 沉积事件发生在当年耕作之前或上年收割之后 179

6.7.2 沉积事件发生在当年耕作之后 179

6.8 植物可食部分污染元素浓度 180

6.8.1 沉积事件发生在当年耕作前(即考虑耕作的影响) 180

6.8.2 沉积发生在耕作之后(不考虑耕作影响) 180

6.9 动物产品污染元素浓度(Cm) 180

6.10 食品加工过程中污染元素损失 180

6.11 人体食入途径污染元素摄入率(AH) 181

参考文献 181

第7章 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 183

7.1 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 183

7.1.1 引言 183

7.1.2 大气污染与健康危害 183

7.1.3 水体污染与健康危害 185

7.1.4 土壤污染与健康危害 186

7.1.5 微量元素与健康 187

7.2 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188

7.2.1 引言 188

7.2.2 危害判定 190

7.2.3 剂量反应评估 192

7.2.4 暴露量评估 195

7.2.5 风险表征 196

7.2.6 风险管理 203

7.3 实例 204

7.3.1 太原市居民吸入途径风险研究 204

7.3.2 非核设施排放的气载污染物的健康危害风险预测 209

7.3.3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模式估算国际比对 214

参考文献 219

第8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221

8.1 环境风险后果表征 221

8.1.1 大气环境风险后果计算量 221

8.1.2 氯气等有毒有害物的致死概率 223

8.1.3 半致死、伤害及车间短时间允许浓度 224

8.2 环境风险评价指标 225

8.2.1 个人风险 225

8.2.2 社会风险 225

8.3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229

8.3.1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229

8.3.2 各行业风险最大可接受水平历史统计值 232

参考文献 245

第9章 减少危害的防范措施与应急计划 246

9.1 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246

9.2 工厂减少危害的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 246

9.2.1 事故隐患分析管理 246

9.2.2 工程项目应急措施 249

9.2.3 工厂应急措施 250

9.3 社会救援应急预案 254

9.3.1 社会救援的基本原则、任务和应急预案内容 254

9.3.2 事故应急状态和应急响应等级及其基本应急措施 255

参考文献 257

第10章 环境风险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258

10.1 编制原则和要求 258

10.2 报告书编制内容及格式 258

10.2.1 总则 258

10.2.2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258

10.2.3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状况 259

10.2.4 风险识别及分析 259

10.2.5 后果预测 260

10.2.6 风险管理及减少风险措施 260

10.2.7 风险评价结论 260

10.2.8 应急措施预案 260

第二篇 行业与领域的环境风险评价 261

第11章 化工、石化行业事故风险评价与管理 261

11.1 化工、石化行业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 261

11.2 评价程序 262

11.2.1 评价等级划分 262

11.2.2 技术工作程序 267

11.3 工作内容与方法 269

11.3.1 风险识别 269

11.3.2 风险分析 272

11.3.3 后果计算 274

11.3.4 风险评价 286

11.3.5 风险管理 288

11.3.6 应急措施预案 289

11.4 案例 293

11.4.1 平煤集团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及配套25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293

11.4.2 珠江三角洲成品油管道工程环境风险评价 306

11.4.3 合成氨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322

11.4.4 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120万吨/年PTA项目 334

11.4.5 天然气输送工程环境风险评价 339

11.4.6 某气田开发工程环境风险评价 362

参考文献 382

第12章 水环境污染的风险评价与管理 384

12.1 导论 384

12.2 水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 385

12.2.1 水质污染与水处理技术的限制 385

12.2.2 水污染物的健康风险 385

12.2.3 水环境污染的风险评价 386

12.2.4 风险管理 386

12.2.5 案例:饮用水中氯乙烯的风险评价 388

12.3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及源项估计 390

12.3.1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390

12.3.2 事故风险评价与管理体系 394

12.3.3 事故源项定量估计 397

12.4 毒物排放对污水生物处理厂影响的风险评价 403

12.4.1 风险评价框架与抑制浓度估算 404

12.4.2 预测污水处理厂内毒物归宿的动力学模型 405

12.4.3 动态模拟及其应用 412

12.5 突发性事故排放毒物的水质模拟及风险评价 414

12.5.1 确定性水质模型 414

12.5.2 随机水力-水质耦合模型 418

12.5.3 风险控制对策与决策 424

12.6 城市水源选址的对比风险评价 428

12.6.1 对比风险评价原理和特点 428

12.6.2 评价目标和工作程序 429

12.6.3 案例研究 429

12.6.4 结语 432

12.7 潮汐河网中点源事故排放的水环境风险评价 433

12.7.1 概况及源强分析 433

12.7.2 突发性排污的水质风险模拟 437

12.7.3 风险评价 444

参考文献 447

第13章 区域规划环评中的环境风险评价 451

13.1 评价范围与内容 451

13.1.1 评价范围 451

13.1.2 评价内容 451

13.2 突发性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 451

13.2.1 规划区域/园区重大危险源突发性事故的风险识别 451

13.2.2 最大可信事故源项分析 451

13.2.3 主要保护目标调查 452

13.2.4 影响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海洋的环境风险预测与分析 452

13.2.5 环境风险水平估算与评价 452

13.3 关于低浓度长期累积效应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预测 453

13.3.1 区域内或规划区域中的长期、低浓度排放源识别(排放源、速率、源模型) 454

13.3.2 规划区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预测 454

13.3.3 低浓度长期排放累积效应通过吸入(或食入途径)导致的人体健康风险 454

13.4 园区或规划评价区环境风险水平估算与评估 456

13.4.1 风险水平可接受值 456

13.4.2 个人风险等值线 457

13.4.3 社会风险 457

13.5 预防或减轻环境风险的对策、措施和应急预案 457

13.5.1 风险区划与规划布局、定位、规模的调整建议 457

13.5.2 规划进区项目风险管理要求与危险污染物的削减策略 457

13.5.3 规划区与周围区域的环境风险防范对策 458

13.6 案例 458

13.6.1 某港口经济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 458

13.6.2 某沿海石油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环境风险评价 478

13.6.3 大连大孤山半岛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案例 496

13.6.4 某石油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价 525

13.6.5 ××化工园区与××核电厂相容性分析 538

13.6.6 A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评价中的环境风险评价 553

参考文献 560

第14章 农药生态风险评价 561

14.1 引言 561

14.2 生态风险评价的一般概念 561

14.2.1 生态风险评价系统的结构 561

14.2.2 生态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 562

14.2.3 生态风险表征的一般方法 564

14.3 农药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框架 566

14.3.1 评价指标 566

14.3.2 评价系统 567

14.3.3 评价工作内容 567

14.4 农药在环境中的浓度估算 569

14.4.1 农药以颗粒剂形式施入土壤 569

14.4.2 农药以种子处理剂进入土壤 571

14.4.3 农药喷施被作物截获和洒落到土壤 571

14.4.4 农药喷施时飘逸至地面水 572

14.4.5 从污水处理厂排入地面水体 572

14.4.6 污水处理厂污泥施入到土壤 573

14.4.7 农药自土壤中挥发 573

14.4.8 农药自地面水的挥发 574

14.4.9 饮用水体中的农药 575

14.4.10 淋溶到用作饮用水的地下水 575

14.4.11 农药自作物上挥发 576

14.4.12 作物对农药的吸收 576

14.5 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价 577

14.5.1 农药对鸟类和哺乳动物危害影响的风险评价 577

14.5.2 农药对蜜蜂危害影响的风险评价 580

14.5.3 农药对蚯蚓影响的风险评价 580

14.5.4 农药对水生生物影响的风险评价 580

14.5.5 农药在水体中行为评价 580

14.5.6 农药淋溶污染浅层地下水的评价 581

参考文献 586

第15章 危险品储运风险评价 587

15.1 运输风险评价 587

15.1.1 概述 587

15.1.2 危险货物分类 587

15.1.3 危险货物的危害特性 589

15.1.4 危险货物的运输风险及防范 593

15.2 石油化工储运风险评价 599

15.2.1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风险特征 599

15.2.2 石油化工储运风险分析 603

15.2.3 石油化工储运事故后果估算 609

15.2.4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 618

15.3 案例 623

15.3.1 ××石化项目海域环境风险评价 623

15.3.2 危险废物填埋场防渗膜破裂环境风险评价 654

15.3.3 A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工程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664

15.3.4 中海油立沙码头工程环境风险评价 681

15.3.5 南京港环评中溢油事故环境风险评价 693

参考文献 718

第16章 核电厂事故后果评价 719

16.1 基本概念 719

16.1.1 核能发电及中国的核电发展 719

16.1.2 辐射量和单位 720

16.1.3 核电厂源项 721

16.1.4 核安全与排放限值 723

16.2 核电厂事故应急后果评价 724

16.2.1 基本概念与国内外概况 724

16.2.2 应用于核事故应急实时评价中的大气弥散及剂量估算 726

16.3 秦山核电厂实时剂量评价系统的设计、模式、参数与程序 732

16.3.1 实时剂量计算机评价系统的组成 732

16.3.2 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732

16.3.3 评价计算机系统 734

16.3.4 评价计算程序系统 734

16.3.5 事故源项 734

16.3.6 大气扩散、剂量估算模式及其程序 735

16.4 实例 739

核事故后果评价中剂量与干预评估模式初探 739

参考文献 748

第17章 中国煤电和核电环境影响与健康风险 750

17.1 引言 750

17.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751

17.2.1 概述 751

17.2.2 确定研究范围 752

17.2.3 初步的筛选分析 752

17.2.4 确定技术特点和排放量 752

17.2.5 估算污染物浓度变化 752

17.2.6 影响的估算 753

17.2.7 把影响转换为经济损失 754

17.2.8 确定外部成本 755

17.2.9 不确定性和灵敏度分析 756

17.2.10 结果综合 756

17.3 煤电燃料链及其环境影响 756

17.3.1 煤炭开采与洗选的环境影响 756

17.3.2 煤炭运输 757

17.3.3 燃煤电站 757

17.4 煤电燃料链的健康风险 759

17.4.1 电离辐射的健康风险 759

17.4.2 化学污染的健康风险 761

17.4.3 事故风险 761

17.5 核电燃料链及其环境影响 762

17.5.1 铀矿开采和水冶 762

17.5.2 铀同位素富集和元件制造 762

17.5.3 核电站的环境影响 762

17.5.4 乏燃料后处理及高放废物的环境影响 762

17.5.5 核设施退役 763

17.6 核电燃料链的健康风险 763

17.6.1 公众的电离辐射 763

17.6.2 职业照射 763

17.6.3 事故 763

17.6.4 核能燃料链的辐射和健康风险 763

17.7 结论 764

参考文献 765

第18章 有关软件简介 767

18.1 江苏田湾核电厂核事故场外后果评价系统的简介 767

18.1.1 前言 767

18.1.2 TW-NAOCAS系统概述 769

18.1.3 主要物理模块的理论公式 770

18.1.4 模块性能测试 772

18.2 环境风险评价系统(RiskSystem)2.0简介 778

18.2.1 软件开发的背景 778

18.2.2 软件开发过程 779

18.2.3 软件的特点 779

18.2.4 软件的适用范围 779

18.2.5 R52.0软件工作流程 780

18.2.6 软件的界面 780

18.2.7 软件采用的模型 781

18.2.8 软件应用 782

18.2.9 存在的问题 782

18.2.10 今后的改进方向 782

18.3 EIAProA大气环评专业辅助系统简介 783

18.3.1 软件简介 783

18.3.2 关于烟团模型 783

附录(规范性附录)IDLH浓度 787

后记 7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