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三亚红沙港赤潮及生物防控研究
三亚红沙港赤潮及生物防控研究

三亚红沙港赤潮及生物防控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明,李春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09131903
  • 页数:2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三亚红沙港环境状况及赤潮发生情况,并对比国内外热带亚热带港湾赤潮发生情况,着重从大型海藻、红树林、滤食性贝类、微生物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赤潮生物防控的理论和热带港湾赤潮综合防控策略。
《三亚红沙港赤潮及生物防控研究》目录

序 1

前言 1

1 赤潮 1

1.1 赤潮概念 1

1.1.1 赤潮生物 2

1.1.2 赤潮的分类 3

1.1.3 赤潮灾害分级 5

1.2 赤潮的发生 6

1.2.1 赤潮判断 6

1.2.2 赤潮生消过程 7

1.2.3 赤潮发生原因 8

1.3 赤潮的危害 14

1.4 赤潮的防治 17

1.4.1 物理方法 17

1.4.2 化学方法 17

1.4.3 生物方法 19

参考文献 19

2 热带港湾赤潮研究概述 21

2.1 中国南海主要港湾赤潮发生概况 21

2.1.1 珠江口 21

2.1.2 大鹏湾 23

2.1.3 大亚湾 24

2.1.4 北部湾 27

2.1.5 湛江港 29

2.1.6 琼州海峡 30

2.1.7 香港 31

2.1.8 南海赤潮发生的主要特点 35

2.2 国外热带海域赤潮发生概况 36

2.3 热带海域的主要赤潮生物及毒素 40

2.3.1 热带海域的主要赤潮生物 40

2.3.2 热带地区的赤潮毒素 41

参考文献 44

3 三亚红沙港环境特征 49

3.1 红沙港自然环境概况 49

3.1.1 地形地貌 49

3.1.2 入海河流 50

3.1.3 水文气象 50

3.2 海水污染状况 51

3.2.1 海水营养状况的调查 51

3.2.2 海水细菌污染状况的调查 59

3.3 红沙港污染物来源及养殖状况 61

3.3.1 养殖排污 62

3.3.2 生活排污 65

3.3.3 船舶排污 65

3.4 红沙港浮游生物生态特征 66

3.4.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66

3.4.2 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度的时空分布 69

3.4.3 浮游植物数量的时空分布 70

3.4.4 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 70

3.4.5 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的时空分布 72

3.4.6 红沙港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评价 73

参考文献 73

4 三亚红沙港赤潮的引发种类 75

4.1 红沙港赤潮生物的组成与演替 75

4.1.1 红沙港赤潮生物的组成 75

4.1.2 红沙港赤潮生物种类的季节演替 78

4.2 赤潮引发种类的生物学特征 78

4.2.1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79

4.2.2 甲藻门(Dinophyta) 86

4.2.3 着色鞭毛藻门(Cryptophyceae) 89

4.2.4 蓝藻门(Cyanophyta) 89

4.3 红沙港中肋骨条藻赤潮生消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90

4.3.1 赤潮现象 91

4.3.2 赤潮发生过程中各环境要素的变化 91

4.3.3 赤潮与营养盐的关系 95

4.3.4 赤潮与铁的关系 95

4.3.5 赤潮与温度、盐度的关系 96

参考文献 97

5 大型海藻与赤潮防治的作用研究 99

5.1 大型海藻 99

5.2 大型海藻与赤潮藻间的相互作用 101

5.2.1 大型海藻与海洋微藻间的生存竞争 101

5.2.2 大型海藻分泌物对赤潮藻的抑制作用 103

5.3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湾的修复作用研究 105

5.3.1 富营养化海湾的形成及危害 105

5.3.2 大型海藻的生物修复作用 106

5.3.3 大型海藻对海水的净化研究 109

5.4 利用大型海藻防治赤潮需要注意的问题 115

参考文献 116

6 红树林在赤潮防治中的作用 119

6.1 红树林简介 119

6.1.1 红树林的概念 119

6.1.2 红树林的树种与分布 119

6.1.3 海南岛红树林 121

6.2 红树林的生态适应性 122

6.2.1 特殊的繁殖方式—胎萌 122

6.2.2 高度发达和特化的根系 122

6.2.3 茎叶的特殊结构与功能 124

6.3 红树林的生态效益 124

6.3.1 保护海岸 125

6.3.2 净化空气 125

6.3.3 净化水质 125

6.4 红树植物的化感作用与化感物质 130

6.4.1 红树林的化感作用 130

6.4.2 红树林的化感物质 135

参考文献 136

7 滤食性贝类在赤潮防控中的作用 140

7.1 滤食性贝类摄食对环境的影响 140

7.1.1 滤食性贝类摄食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140

7.1.2 滤食性贝类摄食对海洋浮游动物的影响 143

7.2 滤食性贝类的生物沉积、呼吸和排泄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144

7.2.1 滤食性贝类的生物沉积作用 144

7.2.2 滤食性贝类的呼吸和排泄与营养盐再生 146

7.3 环境因素对滤食性贝类滤水摄食生理的影响 147

7.3.1 贝类摄食行为的调节 147

7.3.2 影响滤食性贝类滤水率(摄食率)的因素 147

7.3.3 滤食性贝类摄食选择性和消化吸收的调节 153

7.4 贝类的养殖容量 159

7.4.1 养殖容量的概念 154

7.4.2 贝类养殖容量的研究 155

7.5 滤食性贝类在赤潮生物防控中的可行性研究 157

7.5.1 沟纹巴非蛤对富营养化海水中叶绿素a清除及其对氮磷含量的影响 158

7.5.2 影响巴非蛤滤水率的因素 163

参考文献 168

8 微生物在赤潮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173

8.1 微生物与赤潮藻类间的相互作用 173

8.1.1 正相互作用 173

8.1.2 负相互作用 174

8.2 溶藻病毒 175

8.2.1 蓝藻病毒 175

8.2.2 真核微藻病毒和病毒类粒子 176

8.3 溶藻真菌(微藻拮抗真菌) 177

8.4 溶藻细菌 177

8.4.1 溶藻细菌的种类 178

8.4.2 溶藻细菌的溶藻方式及作用机理 182

8.5 反硝化微生物 184

8.5.1 氮素循环 185

8.5.2 反硝化除氮机理 186

8.5.3 反硝化微生物的种类 187

8.5.4 反硝化细菌的应用 188

8.6 藻间化感作用 190

8.6.1 藻间化感作用的三类效应 190

8.6.2 藻间化感物质 191

8.7 微生物治理赤潮的研究与展望 192

参考文献 193

9 热带港湾赤潮综合防控策略 199

9.1 控制海洋污染,减少赤潮发生 199

9.1.1 加强沿海管理,严格控制海洋污染物的排放 199

9.1.2 实行生态养殖,减少养殖业自身污染 201

9.2 完善赤潮监管体系,深化赤潮可持续防控研究 203

9.2.1 完善赤潮监管体系 203

9.2.2 深化赤潮可持续防控研究,实现可持续生产 204

参考文献 2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