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革命史专题论纲
中国革命史专题论纲

中国革命史专题论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晖,金万成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205041317
  • 页数:291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专题论纲》目录

前言 1

第一讲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 1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5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 18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8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 19

第二讲 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 21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反侵略斗争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救国主张 21

鸦片战争时期全民族的反侵略斗争 21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救国主张 22

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派的英勇斗争 23

太平天国的斗争纲领和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23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失败的教训 26

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 28

早期改良主义思潮 28

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30

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与教训 32

第三讲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35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和胜利 35

同盟会的建立与三民主义的提出 35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9

二、辛亥革命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奋斗 42

袁世凯窃权,辛亥革命失败 42

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的破产 44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 45

第四讲 中国共产党诞生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50

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50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50

五四爱国运动 52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5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5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59

二、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60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60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 62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64

北伐战争的胜利与失败 70

第五讲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73

一、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坚持革命的重大决策 73

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形势 73

八七会议、武装斗争的开展 74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伟大斗争 79

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土地革命的深入 79

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83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新道路中的失误与历史性转折 86

红军长征的胜利 91

三、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93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93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本形成 95

第六讲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99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高涨 99

“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99

“一·二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曲折发展 103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105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0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08

西安事变 11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16

三、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 120

抗战初期的两个战场 120

持久战的理论和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方针 125

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的艰苦斗争 129

敌后军民克服抗日战争的严重困难 133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35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35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36

第七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篇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39

一、认清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依据 139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系统化 140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的标志 158

第八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62

一、战后国际国内形势与国共关系 162

战后国际形势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162

中共党及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163

重庆谈判 164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程 166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66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169

伟大的战略决战 17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74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全会 174

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17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78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78

第九讲 “中间势力”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及其破灭 181

一、中间势力的基本政治主张是要走不同于国共两党的第三条道路 181

中间党派的存在和发展 181

中间路线的基本政治主张 183

中间路线思想体系的两面性 184

二、第三条道路破产,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格局形成 185

第三条道路破产 185

中间派人士在中共帮助下接受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186

中国革命的必然前途是人民共和国 188

第十讲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189

一、建国初期的辉煌成就 189

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189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 193

抗美援朝与国内各项民主改革运动的胜利 195

国民经济的恢复 207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贯彻 208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08

一五计划的制定,一届人大的召开 212

粉碎高岗、饶漱石的反党篡权阴谋 215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17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17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0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1

第十一讲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226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226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和“双百方针”的提出 226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228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28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23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233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235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 236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36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239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240

庐山会议与纠“左”错误的中断 242

“八字方针”的酝酿和提出 243

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244

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发展 245

十年建设的成就和探索中的两种趋势 247

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全局性失误 249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大动乱 249

“全面夺权”的新阶段,全国动乱的升级 255

林彪集团的覆灭和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257

江青集团的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59

“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262

第十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 263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263

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 263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65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 268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 27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确立 272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72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27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75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77

第十三讲 中国迈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 281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281

二、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提出 282

三、学风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问题 283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284

五、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286

六、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及其重大意义 288

后记 2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