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革命史长编  上
中国革命史长编  上

中国革命史长编 上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德荣,朱阳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206012558
  • 页数:72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美国诗歌选读下一篇:音乐圣经
《中国革命史长编 上》目录

第一编 旧民主主义革命 1

第一章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1

一 文化灿烂的古代中国及其在清代中期的衰落 1

(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

(二)中国停滞在封建社会的末期 5

(三)清王朝开始衰落 9

二 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及其侵略魔爪伸向中国 15

(一)英国的工业革命 15

(二)资本主义列强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国 18

(三)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 20

三 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7

(一)鸦片烟毒泛滥成灾 27

(二)正义的禁烟运动 32

(三)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35

(四)清政府卑屈求和 37

(五)三元里人民武装抗英斗争 39

四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3

(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43

(二)“国中之国”——租界的建立 48

(三)“买办”的出现 52

(四)通商口岸附近自然经济遭到破环 55

(五)列强非法投资与中国产业工人的出现 58

五 旧式农民战争的顶峰——太平天国 59

(一)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 59

(二)金田起义 62

(三)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69

(四)太平天国破围战与《资政新篇》 72

(五)太平军抗击外国干涉军 74

(六)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及教训 79

六 移花接木的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产生 80

(一)洋务运动的性质 80

(二)洋务派建立军事工业及近代海军 82

(三)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 86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91

七 甲午中日战争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形势 99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99

(二)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03

(三)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险恶局势 105

八 谋求救国和维新变法的运动 115

(一)地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救亡运动 115

(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中的困难 118

(三)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120

(四)百日维新的失败 124

九 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33

(一)帝国主义侵略引起了反抗 133

(二)义和团斗争目标 137

(三)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欺骗 139

(四)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143

(五)《辛丑条约》的签订 146

(六)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教训 148

第二章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失败 150

一 清末留学生运动 150

(一)青年知识分子纷纷出国留学 150

(二)留学生的爱国运动 158

(三)留学生走上革命的道路 164

二 同盟会及其纲领——三民主义 172

(一)同盟会的建立 172

(二)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180

三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186

(一)武昌起义 186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191

(三)南京临时政府各项政策法令 200

四 袁世凯窃国与孙中山让权 204

(一)帝国主义列强干涉辛亥革命 204

(二)袁世凯窃国 206

(三)孙中山交出革命政权 216

五 革命党人的“二次革命” 222

(一)民主与独裁之争 222

(二)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228

(三)“二次革命”的失败 231

六 护国战争 236

(一)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236

(二)革命党、进步党反对袁世凯复辟斗争 238

(三)护国军起义 243

七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253

(一)孙中山号召护法斗争 253

(二)护法军政府的建立 257

(三)护法运动失败 264

第二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 270

第三章 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 270

一 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中的北京政府 270

(一)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70

(二)北京政府与五四运动 285

二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形成 298

(一)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酝酿 298

(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 308

(三)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概念的提出 317

三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方针及其实践 323

(一)改组前国民党的基本状况 324

(二)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方针 329

(三)国民党改组的准备 334

(四)国民党改组的基本完成 341

四 从护法军政府到武汉国民政府的沿革 354

(一)护法军政府的建立与改组 355

(二)孙中山第二次回广东重组中华民国政府 357

(三)改组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 361

(四)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371

五 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军的由来及构成 377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377

(二)国民革命军的由来及构成 385

六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396

(一)孙中山北上及其政治主张 397

(二)国民会议运动和反对善后会议的斗争 402

七 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对国家主义派的批判 410

(一)国家主义派的政治主张 410

(二)旅欧共产党人对国家主义派的批判 415

(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对国家主义派的进一步批判 420

八 西山会议派纪略 423

(一)西山会议派的酝酿 423

(二)西山会议派的形成及其分裂活动 426

(三)西山会议派的历史结局 432

九 蒋介石的“四·一二”政变与江浙财团、帝国主义 435

(一)蒋介石的“四·一二”政变与江浙财团的支持 436

(二)蒋介石的“四·一二”政变与帝国主义的对华新政策 444

十 从“四·一二”到“七·一五”国内政局的剧变 454

(一)宁汉对立局面的形成 454

(二)宁汉分头出兵北伐 458

(三)武汉国民政府反对经济封锁的斗争 460

(四)武汉国民政府的右转 463

(五)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危害 468

(六)汪精卫集团的分共,国民革命失败 470

十一 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 472

(一)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的贡献 473

(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指导上的失误 484

第四章 土地革命战争 492

一 国民党派系的角逐与蒋介石南京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492

(一)宁汉沪合流与蒋介石下野 492

(二)国民党特别委员会的建立及宁汉、宁粤对立 497

(三)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与国民党政权的统一 502

二 南京政府的屈辱外交与“改订新约运动” 507

(一)南京政府的屈辱处交及“宁案”、“济案”的处置 507

(二)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512

(三)国民政府对苏绝交与中东路事件 518

三 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522

(一)裁兵之争 522

(二)蒋桂战争 528

(三)蒋冯战争 532

(四)中原大战 535

四 国民党统治初期的社会经济 542

(一)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深入 543

(二)官僚资本的出现 549

(三)民族工商业的萎缩和农村经济的凋敝 555

五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沿革 564

(一)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一苏大”的准备 564

(二)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的建立 571

(三)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口号的放弃 576

六 “第三党”的反蒋斗争 582

(一)“第三党”的产生 582

(二)“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584

(三)“第三党”反对国民党政权的活动 591

七 宋庆龄与保障民权和抗日救亡运动 595

(一)创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法西斯专制统治 595

(二)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600

(三)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早日形成 603

八 土地问题与土地革命 606

(一)实行土地革命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必然 606

(二)各党派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 615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斗争 620

九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的不抵抗政策和国联的“调查” 631

(一)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的不抵抗政策 631

(二)国际联盟的“调查” 638

十 国民党爱国官兵的局部抗战 646

(一)“一·二八”上海抗战 646

(二)长城抗战 654

(三)察哈尔抗战 659

(四)福建事变 662

十一 绥远抗战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671

(一)绥远抗战 671

(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676

十二 西安事变前后的国共关系 680

(一)从华北事变到西安事变,国共关系开始出现转机 680

(二)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国共合作的重要开端 690

(三)蒋介石发表对中共宣言的谈话,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693

十三 抗战前的中国社会经济 704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紧 704

(二)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的确立 708

(三)民族工业与农村经济的衰落 712

(四)抗战前中国社会经济的某些发展 7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