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正说中国历代开国皇帝:安邦治国之鉴
正说中国历代开国皇帝:安邦治国之鉴

正说中国历代开国皇帝:安邦治国之鉴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解力夫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1186785
  • 页数:2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取了一些富于开拓精神的开国皇帝。从他们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执政理念和不同的结局中,向我们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至理名言。
《正说中国历代开国皇帝:安邦治国之鉴》目录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代前言)&解力夫 1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前210年) 1

秦始皇嬴政 1

嬴政生活的战国时代 2

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 4

秦始皇亲理朝政 7

征服六国 统一华夏 10

“天时与人谋”是统一制胜的基本 17

锐意改革 加强中央集权 19

焚书坑儒 施暴于民 24

嬴政功过的评说 27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或前247—前195年) 30

汉高祖刘邦 30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 31

霸王别姬 刘邦称帝 33

治国理政 顺应民心 37

经济大发展 商贸创新篇 39

把汉高祖开创的事业推向高峰 41

西汉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地位 44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 47

汉光武帝刘秀 47

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 48

王莽篡汉改制及其失败 49

乘乱兴兵 克定天下 52

重建汉朝“柔道治国” 57

勤俭理政 广纳贤士 60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220年) 63

魏武帝曹操 63

少怀壮志 以屈求伸 64

讨伐董卓 平定兖州 67

挟天子以令诸侯 70

南征北战 克定天下 74

唯才是举 善于用人 79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83

千秋功罪 任人评说 87

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公元161—223年) 91

蜀汉开国皇帝刘备 91

东汉末年的混乱政局 92

豪强纷争 趁乱崛起 95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97

赤壁之战与魏蜀吴三国鼎立 102

底定巴蜀 汉中称王 109

荆州相争 伐吴败北 113

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 116

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36—290年)和他开创的晋代王朝 119

司马炎和他开创的晋代王朝 119

称帝前后的政治形势 120

治国安民的重要举措 123

大兴分封制度 统治集团日渐腐朽堕落 124

八王之乱与东晋十六国 128

晋代科技文化的新发展 132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604年) 136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 136

称帝前中国的政局 137

韬光养晦 志在夺权 140

知人善任 赏罚严明 143

励精图治 利国惠民 146

奢侈狂暴的隋炀帝 151

官逼民反 隋朝灭亡 156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贞观之治” 158

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58

隋末农民起义中乘时而起 159

夺关斩将 屡立战功 162

“玄武门之变”与唐高祖让位 165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68

“民为邦本”“静为农本” 171

任人唯贤 虚心纳谏 174

开创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新纪元 176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 179

宋太祖赵匡胤 179

唐末“五代十国”之纷争与割据 179

陈桥驿兵变 181

建立中央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 183

对辽夏“怀柔政策”的反思 184

经济复苏与“三大发明” 186

元太祖铁木真(公元1162—1227年) 190

元太祖铁木真 190

艰辛备尝的童年 191

大汗崛起 霸业千秋 194

弯弓射大雕——征伐夏金 196

远征花剌子模 横扫西亚东欧 200

统一中国的艰难历程 203

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206

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 210

明太祖朱元璋 210

苦难的童年 211

投身“红巾军”叱咤风云 213

南征北伐 夺取全国政权 216

登基做皇帝 创建大明王朝 219

励精图治 全力恢复发展生产 220

加强中央集权 严惩贪污腐败 224

工商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 227

综合国力的增强与郑和下西洋 230

极端君主专制的腐败与明末的社会危机 232

历史对朱元璋的评说 235

清太祖 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年)和他开创的大清王朝 238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开创的大清王朝 238

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 239

定都北京 夺取全国政权 242

郑成功收复台湾 245

大清王朝的黄金时期——康雍乾时代 247

匡正吏风 表彰廉吏 惩治贪官 252

康熙皇帝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55

盛世悲歌 落后就要挨打 258

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2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