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创造思维秘诀
创造思维秘诀

创造思维秘诀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家棋,宋秋芬编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224006343
  • 页数:249 页
图书介绍:
《创造思维秘诀》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时代的呼唤 1

创造思维的内涵 2

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超常型 3

个体创造思维成果与吸取全人类思维成果成正比 4

创造思维成果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

三百美元的简陋设备导致了世界性的重大技术革命 7

人类创造了电脑,电脑对人类的挑战 8

电脑永远是人脑的产物 8

创造思维成果是探索创造思维的钥匙 9

立体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最佳形式 11

社会舞台上的聚光灯应当照射专家、学者、名人、伟人的创造思维 15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创造思维更宝贵 19

第二章 创造思维的生理机制 20

健全的大脑,是创造思维的器官 20

人脑是超级信息贮存库 21

感觉器官对信息的选择 22

神经传导(通路)对信息的选择 22

人脑(中枢)对信息的选择 23

人脑是一个超级信息加工厂 25

人的体力、情绪、智力节律与创造思维 27

创造者的大脑,永远是一个不停运动的开放系统 28

潜意识是创造思维的宝库 30

六个月胎儿的大脑能思考 31

记忆是通过化学物质的改变来实现的 32

脑细胞有一种特殊的“语言” 32

不同的回路与不同的思维有关 33

肺病引起的“潮热”,往往能激发创造思维 33

“铝”是创造思维者的大敌 35

第三章 创造思维的心理特征 36

心理因素对信息的选择 36

人类的需要,是创造思维的原动力 37

浓厚的兴趣是创造思维的内动力 38

坚定的自信,使李四光成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 40

特殊的勇敢,使李松鹰攻克了瓦利隆猜想 41

宏图大志是胜利到达理想彼岸的指南 43

罕见的童心(好奇)是科学家孕育的“胎盘” 44

锲而不舍,是创造思维出成果的关键 46

前赴后继终于征服了不驯服的氟元素 48

年过七旬的宏愿 49

冒险与牺牲 50

竞争与攀登 51

创造思维者决不甘于拜倒在权威、名人脚下 54

要善于从自己的“血肉”里发现自己的“创造细胞” 55

“我无创造性”是自己扼杀自己 57

懒惰与创造思维无缘 58

拉曼的创造思维品格 59

霍夫斯塔特创造力的特征 61

发明和发现,是为人类谋利益 63

为一项发明专利,丧了两条半性命 64

第四章 创造思维的社会因素 65

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心理上的差异 65

学术自由,是创造思维的摇篮 66

蒂谷·布拉赫辛苦30年,为何未能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67

“数学王子”的胆识 68

个体创造,群体合作登高峰 70

逆境中既发现又发明的黄仲林 72

伟大的发现有时需很长时间才被社会承认 74

哀告与警告 76

从“化学家共和国最高法官”的改判,看“镣”元素的发现 77

《银灰色的死》终于未死 79

中国古代航海家慧深比哥伦布早993年发现新大陆之我见 80

纯洁的爱情、和谐的家庭推动发现与发明 82

对普希金创造思维枯竭的反思 83

第五章 创造思维的方法过程 85

选好课题(目标),是创造发明和发现的前提 85

善于积累和运用资料,是创造发明和发现的基础 87

创造想象,是创造发明和发现的催化剂 89

幻想、猜测、假设,是创造思维的花朵 90

反复实践(实验、试验)是使天才预言成为科学的唯一途径 91

时间,是创造思维者最宝贵的财富 93

“延宕是偷光阴的贼” 94

写在白衬衣袖口上的乐曲 95

按照生物钟休息和睡眠,往往是卓越思想涌现的最佳时刻 96

大脑在“撞击”中,能产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96

两位科学大师的辩论,给创造思维者的启示 97

沉思,几乎是所有创造思维者的“嗜好” 99

“换心术”解难过程的创造思维 101

一桩运用超常性思维判决案件的实例 103

灵感思维的捕捉术 104

顿悟,有时出于偶然 106

顿悟的客观性、规律性与层次性 108

沉思与顿悟,往往是形影不离的伙伴 109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思维科学”的学科体系 111

科学史上的幸运 113

从意外的发现中,挖掘出世界第八大奇迹 114

业余研究能充分发挥创造思维的自由度 115

夺魁的法宝——创造思维的两种方式 117

诱发创造思维心理过程的两种方法 118

盖洛普概括成功者的五要素 119

爱因斯坦的A=X+Y+Z 121

沃勒斯提出的著名四阶段论 121

华莱士创造思维的四阶段论 122

杨纪珂的四阶段论 122

奥斯本的七阶段论 122

塞利尔对创造思维过程的比喻 123

普利高津教授事业成功的七秘诀 124

叶永烈的人才=才能+机会 124

王通讯的成才=f 124

贝弗里奇谈灵感产生的条件 125

记忆是创造思维的信息储存库 125

语言文字是打开人类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126

第六章 创造思维的特点和规律 128

思维科学是创造发明和发现的向导 128

创造思维是由原始思维发展而来的 129

创造思维是由“潜”到“显”逐步升华的过程 130

创造思维具有鲜明的超前认识的特征和作用 132

灵感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 135

创造思维中的直觉联想、推理判断、实验创立 136

非凡想象与敏锐直觉 138

创造思维中的思考力、观察力和灵感捕捉力 138

形象思维里的逻辑规律性 139

逆向思维创奇迹 141

习惯思维,是创造思维的精神枷锁 142

错觉,是创造发明和发现的障碍 144

一种可能性,是堵塞创造思维的危险信号 145

失败,往往是创造发明和发现的先导 147

创造思维的儿子,超过了思想僵化的老子 148

助手开普勒发现了他老师未能发现的定律 150

丁肇中教授的发现模式 151

李政道教授的发现模式 154

杨振宁教授的发现模式 156

“修氏理论”的创造模式 159

“杂交水稻之父”及同行们的创新模式 162

刘朝阳教授的创新模式 163

甘庶专家朱学曾的创新模式 164

学者赵鑫珊的创作模式 166

张岱年教授的比较思维模式 167

经济法学家王河“中国式企业集团”的思维模式 168

学者贺克毅“叉错突破”的思维模式 171

孙中山对“万岁”的创造思维模式 174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思维模式 175

从福特公司的闻名看立体思维的雏形 178

从丰田汽车公司的闻名看预测思维的威力 180

综合思维,协同攻关的新发现 181

协同者,是创造发明和发现者的“群体卫星” 183

应汇成势不可挡的创造洪流 186

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是著名的“杂家” 188

建筑设计史上创造思维的时代特征 189

总结过去,是为了现在和未来 190

第七章 创造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192

创造型的父母培育了创造型的儿女 192

创造型的老师培育了创造型的学生 193

从婴儿的笑看较早开发智力的重要性 194

三岁以内的幼儿应培训其探索能力 198

“神童”的秘密 199

从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家,看早期开发儿童智力的可能性 200

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看五岁上小学的可行性 201

不学不教,“神童”不神 203

与世隔绝,会变痴呆 204

严师出高徒 205

从知行到行知的伟大教育家 206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207

智力结构说 209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发明与发现 210

超常者记忆的主要方法 211

日本学者保坂荣之介,提高记忆力的十五要素 213

检查、诊断脑功能疾病的彩色图象显示仪 214

异体脑移植手术的成功 215

第八章 尚未揭开的谜 216

遗传工程能使创造性的基因遗传吗? 216

遗传基因在创造发明和发现的天平上应该是多少? 217

胎儿可能接受客体(母体等)的意念(暗示)教育吗? 219

“产前联络”对开发智力有利? 221

胎儿会不会“冬眠”和在什么情况下“冬眠”呢? 223

调动人的潜能、开发新功能的主要途径在哪里? 223

杰出人物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 224

人才=胚才+地才+勤奋+机遇,对吗? 225

机遇同创造发明和发现的关系 226

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区别 227

直觉与创造思维 228

性欲与创造思维的关系? 229

儿女多少与创造思维的关系? 229

对患不治之症且久医无效的亲友实行“安乐死”与创造思维的关系? 230

幽默感是来自大脑的左半球,还是右半球? 231

冷冻人体能复苏吗? 231

“天才短命”是普遍规律吗? 232

脑干对长寿起决定性作用? 234

总星系究竟有多大? 234

地球以外的星球有无生命存在? 235

宇宙存在第十颗行星吗? 235

银河系的“大黑洞”还需找到直接证据 236

请君填补元素周期表的空白! 236

引力波尚需直接检测 237

气功态能不能激活创造思维的功能? 237

气功态脑内a波的出现能产生一种新的控制机制吗? 238

大脑是怎样产生意念能或气体场的? 238

人能飞,大脑做了哪些工作? 239

人可能通过人体信息场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吗? 240

超级穿透学乎? 241

相对论的时空观可能要修改 242

气功可能会给信息科学带来新曙光 242

气功师的催眠术与其外气诊治疾病的机理是什么? 243

现代科学不能解释气功和特异功能 243

钢钎穿大脑为何还活着? 244

结束语 246

主要参考文献 24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