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红火蚁
红火蚁

红火蚁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福祥,张润志主编;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编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9097676
  • 页数:3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由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大量文献编译的第一本有关红火蚁的学术论著,包括红火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入侵与分布、危害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红火蚁》目录

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红火蚁的形态特征与鉴定 1

第一节 红火蚁的鉴别特征及其与近缘种的区别 1

一、红火蚁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 1

二、红火蚁与近缘种的鉴定检索表 2

三、其他几种火蚁属种类 2

第二节 红火蚁触角感受器的结构与分布 3

一、工蚁感受器 5

二、蚁后触角感受器 8

三、雄性触角感受器 8

第三节 红火蚁的交配栓 10

第二章 红火蚁的入侵与分布 12

第一节 红火蚁在美国的入侵历史和预测 12

一、红火蚁在美国的潜在分布区 16

二、红火蚁在美国分布的限制机制 17

第二节 红火蚁在澳大利亚的入侵历史 18

一、澳大利亚的红火蚁入侵源 21

二、澳大利亚红火蚁的社会结构 21

三、澳大利亚红火蚁的入侵次数 22

四、澳大利亚红火蚁的种群来源 22

第三节 红火蚁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分布区 25

一、潜在分布区预测结果 26

二、潜在分布区相关问题讨论 27

三、根除红火蚁的代价 27

四、相关的其他火蚂蚁种类 28

第四节 道路与开发区对红火蚁扩散的影响 28

一、样点设置与分析方法 30

二、道路和开发区的影响 31

三、红火蚁在岛屿上的扩散 32

第五节 红火蚁在我国的适生区分析 33

一、Climex方法的分析结果 33

二、GARP方法的分析结果 36

三、红火蚁在我国适生区的讨论 36

第三章 红火蚁的危害 38

第一节 红火蚁的危害 38

第二节 红火蚁毒液合成和利用方式 38

一、毒液合成 39

二、毒液利用 41

三、红火蚁毒液合成和利用问题讨论 43

第三节 红火蚁叮咬反应及其与蜜蜂、黄蜂的比较 46

一、叮咬人类的蚂蚁、蜜蜂和黄蜂 46

二、叮咬特征 47

三、叮咬的组织病理学 47

四、治疗方法的选择 47

五、毒液免疫疗法 48

第四节 红火蚁在道路及电线上栖息地的分布 48

一、生境类型的比较 51

二、生境内部的空间分布 52

三、线性生境的影响 54

四、在生境内的空间分布 55

第五节 红火蚁受电刺激释放的信息化学物质 56

一、红火蚁的活动反应 59

二、毒性生物碱和表皮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59

三、红火蚁报警信息素的变化 60

四、红火蚁对电刺激的导向变化 61

五、红火蚁对电刺激产生的行为反应 62

第四章 红火蚁对环境的影响 63

第一节 红火蚁对澳大利亚野生动植物的威胁 63

一、红火蚁在澳大利亚的潜在分布 64

二、红火蚁对土著种的潜在影响 64

三、红火蚁对其他节肢动物的影响 65

四、红火蚁对蜗牛的影响 66

五、红火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66

六、红火蚁对海龟的影响 66

七、红火蚁对陆生爬行动物的影响 67

八、红火蚁对鸟类的影响 67

九、红火蚁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67

十、澳大利亚的控制措施 68

第二节 红火蚁对啮齿动物行为的影响 69

一、红火蚁降低啮齿动物对种子的搬运率 72

二、红火蚁影响啮齿动物的行为 73

第三节 红火蚁入侵的生物地理影响 74

第四节 红火蚁入侵对节肢动物群落的长期影响 77

一、掉落式陷阱观察的结果 79

二、诱饵诱集观察的结果 80

三、全部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 80

四、红火蚁入侵的长期影响 81

第五节 红火蚁对蚂蚁与种子的互利共生关系的影响 83

一、种子搬运率 84

二、室内种子破坏 84

三、田间种子破坏 85

第五章 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 88

第一节 红火蚁行为和发育的自我平衡 88

一、发育自我平衡 90

二、行为自我平衡 90

三、湿度的影响 92

第二节 红火蚁生殖发育和蚁后信息素的产生 92

一、繁殖发育评定 94

二、处女蚁后的信息素 95

三、阻止脱翅的引发型信息素 95

四、蚁后信息素和卵巢发育及产卵的关系 96

第三节 红火蚁蚁后保幼激素Ⅲ的鉴别及其活性 97

一、保幼激素Ⅲ的分离和识别 99

二、用保幼激素Ⅲ处理后的脱翅时间 100

三、早熟素处理的脱翅时间 101

四、保幼激素替代处理的脱翅时间 101

五、咽侧体变化 102

第四节 红火蚁工蚁的分工选择 104

一、工蚁的饥饿能力 105

二、工蚁个体大小 108

三、工蚁对喂食的弹性反应 110

第五节 红火蚁的代谢率 112

一、工蚁的呼吸率 114

二、有翅蚁的呼吸率 116

三、未成熟蚁的呼吸率 118

四、等级和生活史阶段对呼吸的影响 119

五、红火蚁与其他蚂蚁种类呼吸率的比较 120

第六节 红火蚁的气体交换 123

一、温度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125

二、不连续气体交换循环的周期和等级效应 128

三、间断爆发性的CO2释放 131

四、不连续气体交换循环的频率 131

五、不连续气体交换循环的阶段性 133

第七节 红火蚁飞行能量学及其扩散能力 134

一、红火蚁的飞行速率 136

二、红火蚁的代谢底物 138

三、红火蚁飞行能量学 139

四、振翅频率和VCO2的关系 142

第六章 红火蚁的社会性 144

第一节 红火蚁的巢群结构和种群生物学 144

一、入侵蚂蚁的特性 144

二、入侵的红火蚁 145

三、红火蚁引入种群中多雌现象的起源 146

四、影响红火蚁遗传多样性的其他因素 148

五、入侵蚂蚁的未来 148

第二节 红火蚁巢穴复杂度、群体规模和幼虫培育 149

一、红火蚁的蚁穴 151

二、巢室尺寸对组群规模的影响 153

三、在幼体饲养中集群性的影响 154

四、蚁穴分区对幼体饲养的影响 154

第三节 单蚁后和多蚁后红火蚁巢群建群潜力的比较 155

一、蚁后数量 156

二、蚁后建群能力的比较 158

三、遗传、基因流动和扩散 159

第四节 红火蚁多蚁后群联合建群 160

一、观察新交配蚁后的安排 161

二、野外实验中促进配对的因素 163

三、蚁后与洞穴的分布对后来蚁后分布的影响 164

四、蚁后选择的繁殖因素 168

五、多蚁后联合建群 169

六、多蚁后群体中的蚁后关系 170

第五节 红火蚁的种群调节机制 174

一、领地增加 179

二、蚁群在移除以后的恢复 179

三、新蚁群的建立 179

四、存活率 179

五、蚁群移动 180

六、火蚁中的密度依赖性调节 185

七、种群恢复机制 186

第六节 红火蚁种群行为的遗传学 188

一、红火蚁的雌性遗传学 188

二、基因Gp-9的序列和系统发生 189

第七章 红火蚁的天敌资源 191

第一节 红火蚁天敌蚤蝇的寄主特异性及其释放的风险评估 191

一、P.curvatus对非Solenopsis属蚂蚁的寄生状况 194

二、对本地火蚁物种的无选择性实验 195

三、食物引诱作用 197

四、田间释放风险评估 199

第二节 利用蚤蝇防治红火蚁对其种群竞争力影响的评估 202

一、对种群存活率的影响 205

二、对觅食的影响 205

三、对卵巢的影响 207

四、田间效力的室内评价 208

第三节 蚤蝇属寄生物与火蚁属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213

一、与环境的关联 216

二、蚤蝇对竞争的影响 220

三、对生物控制的提示 224

第四节 寄主个体大小对火蚁寄生蚤蝇性比变化的影响 225

一、性别决定机制—死亡率不同的基因性别决定 227

二、母体控制 227

三、环境性别决定 228

第五节 红火蚁寄生性天敌蚤蝇的繁殖系统 229

一、环境条件 230

二、寄生率和发生量估计 231

第六节 寄生蚤蝇的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 231

一、物种丰富度 234

二、生物地理学 237

三、宏观生态学 241

第七节 红火蚁天敌蚤蝇在佛罗里达州北部的定殖和扩散 242

一、释放的结果 245

二、扩散 246

三、种群的建立 247

四、种群的扩散 248

五、预测扩散速度 248

六、对将来的火蚁种群的影响 249

第八节 美国入侵红火蚁寄生小芽孢真菌的发现 249

第九节 寄生红火蚁的微孢子虫 250

一、诱捕取样结果 252

二、巢穴取样结果 252

第八章 红火蚁的检疫、监测与控制 254

第一节 美国红火蚁的检疫控制 254

一、疫情调查 254

二、疫区划定 255

三、调运检疫 255

四、苗圃检验程序与处理方法 257

五、对来自无红火蚁苗圃盆栽植物的检疫 260

六、对田间生长装饰植物的检疫与处理 261

七、其他需要遵循的措施 262

第二节 澳大利亚红火蚁根除方案 262

一、入侵历史 262

二、应急措施 263

三、根除计划 263

四、计划调整 264

五、项目实施 265

六、防治进展和效果 266

七、风险管理和安全性 267

八、参与部门和公众联系 268

九、支撑系统 269

十、项目的未来和结论 270

第三节 中国台湾红火蚁防控标准作业程序 270

一、红火蚁侦察、监测及防治效果评估标准作业程序 270

二、红火蚁咨询标准作业程序 272

三、红火蚁防治标准作业程序 275

四、红火蚁防治督导权责分工表 277

第四节 澳大利亚Kakadu国家公园两种外来蚂蚁的根除 277

一、根除计划 278

二、公共意识 282

三、经验与结论 282

四、成功的因素 282

五、其他的外来蚂蚁物种 284

第九章 红火蚁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286

第一节 红火蚁对拟寄生物的捕食 286

一、拟寄生物对抗蚂蚁干扰机制的确定 289

二、根据解剖确定蚂蚁通道实验和对照实验中被寄生蚜虫的比例 289

三、确定火蚁是否选择性地移除被寄生的蚜虫 290

四、红火蚁对蚜虫拟寄生物羽化的影响 290

第二节 红火蚁对棕色柑橘蚜传统生物防治的影响 291

一、蚜虫密度和蚜寄主空壳位置的关系 294

二、火蚁对取食盘中的蚜寄主空壳的行为反映 295

三、火蚁对拟寄生物出现的影响 295

第三节 生境复杂度对利用红火蚁进行生物防治的影响 296

一、在温室中型实验生态系统中引进红火蚁对DBM成活率的影响 299

二、生境复杂度对红火蚁捕食DBM幼虫的影响 300

三、DBM密度对引进红火蚁捕食行为的影响 302

四、生境复杂度和引进红火蚁对叶甲数量的影响 302

五、生境复杂度和引进红火蚁对作物产量和损失的影响 303

第四节 红火蚁和本地蚂蚁的互利共生关系 305

一、植物—害虫与蚂蚁的相互作用关系 307

二、不同蚂蚁种类对食物的分享利用 308

三、蚁群成分与鳞翅目幼虫死亡率的关系 309

第五节 红火蚁在农田中直接或间接生物控制作用的评价 310

一、红火蚁对害虫的影响 311

二、红火蚁对天敌的影响 312

三、红火蚁在生物控制方面直接和间接效应的评估 312

四、红火蚁作为生物控制物的讨论 315

五、红火蚁对天敌的捕食 316

六、红火蚁对生物控制的间接效应 316

主要参考文献 3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