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
“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

“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成龙主编;李本建,符晗,王洪让副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8141390
  • 页数:231 页
图书介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知识创新2.0时代。“设计+”是传统设计1.0模式升级后的2.0模式,是知识社会创新2.0模式推动下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新业态。本书是基于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设计行业新业态对设计人才的新需态为着眼点,建立了“设计+”理论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型,形成“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生态,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教学“三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学理念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创新、育人平台创新的 “设计+”育人新体系。
《“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目录

第一章 “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新机遇 1

第一节 经济发展迎来新转折点 1

一、中国经济转折的社会背景 1

二、新常态既是挑战,也是新的发展机遇 4

第二节 新常态——社会发展新思潮 5

一、创新适应新常态 5

二、改革动力与新路径 7

第三节 新常态经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要求 9

一、机遇和挑战 9

二、主动适应新常态——改革行为与改革模式调整 10

三、开发社会各界教学资源,提升创新技能 12

思考题: 14

研讨题: 14

参考文献 15

第二章 新业态——设计行业发展新趋向 16

第一节 设计行业业态概述 16

一、设计行业 16

二、业态、新业态、设计业态 16

三、设计行业新业态的基本特征 17

第二节 设计行业业态发展现状 17

一、我国设计行业发展现状 17

二、我国设计行业业态分析 18

三、我国设计行业业态发展趋势 19

第三节 中国设计行业新业态可行性及路径 20

一、设计行业新业态产生的动力机制 20

二、中国发展设计新业态的意义 21

三、中国发展设计新业态的条件 22

四、中国设计行业新业态的发展路径 25

五、中国设计行业新业态的发展类型 26

第四节 新业态下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发展趋势 26

一、新业态下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机遇 27

二、新业态下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面临的挑战 28

思考题: 28

参考文献 28

第三章 新需求——设计行业人才新需求 29

第一节 人才、设计人才 29

一、人才的含义 29

二、创新人才的定义 30

三、创新人才具备的素质 30

第二节 设计人才需求的状况分析 32

一、经济发展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影响 32

二、企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影响 32

三、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需求的关系 33

第三节 艺术设计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33

一、人才素质 33

二、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34

三、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 35

四、学历层次的不同需求 35

第四节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37

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37

二、企业设计人才流失严重 38

三、高校培养的高端人才稀少 39

第五节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对策 39

一、国家宏观调控 39

二、企业人才培养对策 40

三、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 40

四、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40

思考题: 42

参考文献 42

第四章 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43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43

一、培养目标模糊、特色不鲜明 43

二、培养主体单一化 44

三、对学生人格塑造程度不够 44

第二节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结构问题 45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脱节 45

二、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46

第三节 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46

一、师资不足、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47

二、教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47

三、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48

四、教师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不足 48

五、教学方法落后,实效性不强 49

第四节 创新创业平台作用尚未凸显 49

一、创新创业平台不够完善 50

二、创新创业平台“普惠”度较低 50

三、多样化创新创业平台缺乏 51

第五节 价值导向存在偏差 51

一、教师的教育价值导向难以平衡 52

二、传统就业观念难以转变 52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不够 53

思考题: 53

参考文献 53

第五章 “设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育人理念 55

第一节 新常态、新业态、新需求背景下的艺术设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特点 55

一、以经济新常态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55

二、以行业新业态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导向 56

三、以人才新需求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指标及评价体系 58

第二节 “设计+”艺术设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概念和特质 61

一、“设计+”的由来 61

二、“设计+”的概念 66

三、“设计+”的应用 67

第三节 “设计+”艺术设计类创新创业人才育人理念阐释 68

一、“设计+”理论 68

二、“设计+”要素 69

思考题: 77

参考文献 78

第六章 “设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79

第一节 我国艺术院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79

一、“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79

二、“校企合作”制与“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实质化 81

三、“校企协作、共建基地”全面建设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平台 81

四、“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82

五、工作室制的经典人才培养模式 82

第二节 “设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94

一、“设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95

二、“设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属性 97

三、“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 101

思考题: 104

参考文献 105

第七章 “设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06

本章导语 106

第一节 “设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绿色性”特点 106

一、“设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理念及过程的绿色性 107

二、设计内容及方法的绿色性 110

第二节 “设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用性,创新性”特点 111

一、培养模式本身的“实用性、创新性” 112

二、培养方式及内容的“实用性、创新性” 115

第三节 “设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灵活性”特点 117

一、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118

二、人才培养制度及条件保障的多样性、灵活性 119

三、人才培养评价措施的多样性、灵活性 120

第四节 “设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族群性”特点 121

一、“设计+”族群的概念 122

二、校内团队的族群性形成 122

三、毕业校友的族群性体现 123

第五节 “设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典型案例 124

第六节 论“设计+”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间的必然联系 125

一、“设计+”人才培养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创新创业的内核相吻合 126

二、“设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均注重“贴近市场、了解用户” 127

三、“设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关键点在于学科融合、学科知识的整合 129

思考题: 130

第八章 “设计+”之“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新生态 132

第一节 “设计+”第一课堂综合改革工程 132

一、“设计+”第一课堂综合改革工程总体目标 132

二、“设计+”第一课堂培养方案基本目标及措施 133

三、“设计+”第一课堂课程体系建设项目 141

四、“设计+”第一课堂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142

五、“设计+”第一课堂教学资源建设项目 146

六、“设计+”第一课堂地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147

七、“设计+”第一课堂强化延伸建设项目 149

第二节 “设计+”第二课堂素质提升工程建设 153

一、“设计+”第二课堂素质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目标和任务 153

二、“设计+”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类型及学分管理办法 155

三、“设计+”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培训类课程管理办法 158

第三节 “设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工程规划 161

一、构建“设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工程规划目标和原则 161

二、构建“设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工程实施方案 161

三、“设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考核量化标准 164

第四节 “设计+”育人理念下的条件保障、制度建设工程 165

一、“设计+”第三课堂结对共建工程目标与任务 165

二、“设计+”第三课堂结对共建实施方案 166

三、“设计+”第三课堂结对共建促进教学成果转化 168

第五节 “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方案工程规划——“创业通识” 169

一、“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方案工程规划目标和任务 169

二、“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方案工程规划实施方案 170

三、“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方案团队建设分工 173

第六节 “设计+”育人理念下的校企联合育人机制建设——“创业职业” 173

一、“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赛、展、践、创”综合训练工程目标和原则 173

二、“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赛、展、践、创”综合训练工程实施方案 175

三、“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赛、展、践、创”综合训练工程管理办法 177

思考题 186

拓展题 186

参考文献 186

第九章 “设计+”之“三学一体化”教学体系 188

第一节 “设计+”之“三学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内涵及特点 188

一、“三学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内涵 188

二、“三学一体化”教学体系的特点 189

第二节 “三学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190

一、教学体系的横向构建 190

二、教学体系的纵向构建 192

第三节 “设计+”特色课程教学 195

一、课程教学目标 195

二、课程教学内容 196

三、课程教学管理 197

四、课程教学保障 200

第四节 “设计+”特色实践教学 202

一、实践教学目标 202

二、实践教学内容 203

三、实践教学管理 204

四、实践教学保障 205

第五节 “设计+”特色创新教学 206

一、创新教学目标 206

二、创新教学内容 207

三、创新教学管理 207

四、创新教学保障 207

第六节 “三学一体化”教学体系与传统教学体系的对比及优势 208

一、教学目标不同 208

二、教学关注的对象不同 208

三、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208

四、教学手段及效果不同 209

【思考与研讨】 209

理论题: 209

拓展题: 209

参考文献 209

第十章 “设计+”之“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体系 211

第一节 “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内涵及特点 211

一、“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内涵 211

二、“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体系的特点 212

第二节 “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体系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214

一、设计者的理论知识基础 214

二、设计者的实践能力提升 215

三、设计者的综合素质培养 216

第三节 “设计+”理论知识基础 217

一、理论知识教学目标 217

二、理论知识教学规划 218

三、理论知识教学管理 218

四、理论知识教学保障 218

五、构建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保障平台 218

第四节 “设计+”实践能力提升 218

一、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219

二、实践能力培养规划 221

三、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兼顾 221

四、实践能力培养管理 221

五、实践能力培养保障 222

六、社会实践考评系统 222

第五节 “设计+”综合素质培养 223

一、综合素质培养目标 223

二、综合素质培养规划 224

三、综合素质培养管理 225

第六节 “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教育体制优势 226

一、“三位一体”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目的、价值、意义 227

二、“三位一体”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 228

【思考与研讨】 229

一、理论题 229

二、拓展题 229

参考文献 230

结语 2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