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泸水县志
泸水县志

泸水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云南省泸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22015620
  • 页数:519 页
图书介绍:
《泸水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篇 建置 32

第一章 位置 面积 32

第二章 建置沿革 32

第三章 行政区划 33

第四章 县城 区镇 35

第一节 县城 35

第二节 六库镇 36

第三节 鲁掌区 37

第四节 称杆区 38

第五节 大兴地区 40

第六节 片马区 41

第七节 老窝区 42

第八节 六库区 43

第九节 上江区 45

第二篇 自然地理 47

第一章 地质地貌 47

第一节 地质构造 47

第二节 构造发展史 48

第三节 地层出露 49

第四节 地貌特征 类型 50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51

第一节 气候带 51

第二节 气温 51

第三节 降水 52

第四节 日照 52

第五节 风 雾 霜 雹 雪 53

第六节 物候 53

附:气象谚语 53

第三章 山脉水系 54

第一节 山脉 54

第二节 水系 63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66

第一节 高寒山区土壤 66

第二节 山区半山区土壤 67

第三节 河谷干热地区土壤 68

第四节 水稻土 68

第五节 植被类型 68

第六节 植被分布 70

第五章 自然资源 71

第一节 土地资源 71

第二节 森林资源 71

第三节 水力资源 74

第四节 矿藏资源 75

第五节 野生动物资源 76

第六节 野生植物资源 77

第六章 自然灾害 78

第一节 低温冷害 78

第二节 旱灾 79

第三节 泥石流 79

第四节 风暴灾 80

第五节 地震 80

第三篇 人口 81

第一章 人口状况 81

第一节 人口变化 81

第二节 人口分布 83

第三节 人口结构 84

第四节 人口普查 86

第二章 计划生育 87

第一节 生育政策 87

第二节 节育措施 88

第三节 组织机构 88

第四篇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89

第一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 89

第二节 第二个五年计划 89

第三节 第三个五年计划 89

第四节 第四个五年计划 90

第五节 第五个五年计划 90

第六节 第六个五年计划 91

第二章 产业结构 91

第一节 农业 91

第二节 工业 92

第三节 商业 92

第四节 交通运输 92

第五节 建筑业 93

第三章 经济管理 93

第一节 计划管理 93

第二节 统计管理 94

第三节 工商管理 94

第四节 物价管理 98

第五节 计量管理 102

第六节 审计管理 103

第四章 经济效益 103

第一节 投资效益 103

第二节 社会总产值 104

第三节 国民收入 105

第四节 人民生活 105

第五篇 农业 106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106

第一节 私有制 106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106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 107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08

第二章 耕作 109

第一节 耕地面积 109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10

第三节 耕作方法 110

第三章 作物 112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12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19

第三节 蔬菜 122

第四章 生产机具 122

第一节 畜力 122

第二节 农具 123

第三节 农机 123

第五章 生产技术 124

第一节 土壤改良 124

第二节 肥料 124

第三节 良种 125

第四节 植保 126

第五节 农技推广 127

第六节 时令 129

第七节 农谚 130

第六章 畜禽 132

第一节 家畜 132

第二节 家禽 135

第三节 饲料 135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36

第七章 副业 渔业 137

第一节 副业 137

第二节 渔业 138

第八章 管理机构 138

第一节 机构 138

第二节 下属所、站简介 139

第六篇 林业 140

第一章 森林状况 140

第一节 面积 140

第二节 分布 140

第三节 林木品种 141

第二章 山林权属 141

第一节 国有林 141

第二节 集体林 142

第三节 私有林 142

第三章 植树造林 142

第一节 育苗 142

第二节 山地造林 143

第三节 “四旁”造林 144

第四章 林木经营 145

第一节 用材林 145

第二节 经济林木 146

第三节 竹类 149

第四节 林副产品 150

第五章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150

第一节 范围 面积 150

第二节 珍稀植物 151

第三节 珍稀动物 151

第四节 管理 151

第六章 森林保护 152

第一节 防护 152

第二节 森林火灾 153

第三节 重大毁林案件 153

第七章 管理机构 154

第一节 机构 154

第二节 投资 154

第七篇 水利 电力 155

第一章 水利工程 155

第一节 沟渠 155

第二节 饮水 158

第三节 提水 158

第四节 堤防 159

第五节 蓄水 160

第二章 电力建设 160

第一节 电力 160

第二节 重点电站简介 162

第三章 管理机构 162

第一节 机构 162

第二节 管理 162

第八篇 工业 165

第一章 重工业 165

第一节 农机具生产 165

第二节 矿藏开采 166

第二章 轻工业 167

第一节 陶瓷生产 167

第二节 酿酒 167

第三节 造纸 168

第三章 加工工业 168

第一节 服装 168

第二节 木器 169

第三节 粮油 170

第四节 食品 171

第四章 管理机构 172

第一节 机构 172

第二节 管理 172

第九篇 交通运输 176

第一章 道路 176

第一节 步道 176

第二节 驿道 176

第三节 公路 177

第二章 交通设施 180

第一节 溜索 180

第二节 摆渡 180

第三节 桥梁 181

第三章 运输 187

第一节 畜力运输 187

第二节 机动车运输 188

第四章 管理 189

第一节 公路管理 189

第二节 安全管理 191

第三节 机构 193

第十篇 邮电 194

第一章 邮政 194

第一节 邮路 194

第二节 乡村投递 195

第三节 城市投递 196

第四节 邮政业务 196

第二章 电信 198

第一节 电报 198

第二节 电话 199

第三章 管理 202

第一节 机构 202

第二节 行政管理 204

第三节 经费管理 204

第十一篇 商业 206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06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06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06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07

第二章 集市 208

第一节 六库街 208

第二节 鲁掌街 209

第三节 片马街 210

第三章 经营 210

第一节 采购 210

第二节 销售 213

第三节 饮食服务 217

第四章 商品储运 217

第一节 调运 217

第二节 储存 218

第三节 流转利润 218

第五章 管理机构 218

第一节 商业局 218

第二节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19

第十二篇 粮油 221

第一章 收购 221

第一节 征购 221

第二节 超购 224

第三节 议购 224

第四节 定购 224

第二章 销售 225

第一节 统销 225

第二节 议销 226

第三节 返销 226

第三章 储存 228

第一节 仓库 228

第二节 储存 230

第三节 调拨 231

第四章 管理 231

第一节 机构 231

第二节 财务管理 232

第十三篇 财税 232

第一章 财政收入 232

第一节 税收 233

第二节 其他收入 234

第二章 财政支出 236

第一节 经济建设 236

第二节 科教文卫 237

第三节 优抚救济 237

第四节 行政事业费 237

第五节 其他 237

第三章 财政管理 239

第一节 机构 239

第二节 财政体制 240

第三节 财政管理 241

第四章 税务 247

第一节 税种 247

第二节 税率 248

第三节 减免 249

第五章 税务管理 249

第一节 管理 249

第二节 机构 250

第十四篇 金融 251

第一章 货币 251

第一节 币种 251

第二节 现金管理 252

第二章 金融业务 253

第一节 存款 253

第二节 货款 257

第三节 帐务 259

第四节 代理业务 261

第三章 信用合作 261

第一节 股金 261

第二节 存贷 262

第三节 分红、付息 262

第四章 机构 262

第一节 人民银行 262

第二节 农业银行 263

第三节 建设银行 263

第四节 工商银行 263

第十五篇 城乡建设 264

第一章 城镇建设 264

第一节 县城 264

第二节 六库镇 266

第三节 县城规划 268

第二章 乡村建设 270

第一节 集市建设 270

第二节 农村建设 274

第三章 城镇建设管理 27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5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275

第三节 基建管理 279

第十六篇 党群 28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泸水县委会 280

第一节 机构 280

第二节 县党代会 284

第三节 县委党务 285

第四节 组织 288

第五节 老干管理 289

第六节 宣传 290

第七节 纪律检查 290

第八节 统一战线 291

第九节 专项工作 29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泸水区党部 293

第一节 组织 293

第二节 党务 293

第三章 群众团体 294

第一节 工人团体 294

第二节 农民团体 295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295

第四节 妇女团体 296

第十七篇 政权 政协第一章 权力机关 298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298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 302

第三节 历届选举 303

第二章 行政机关 305

第一节 清朝、民国时期 305

第二节 人民政权 307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关 31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11

第二节 各届政协委员会 311

第三节 主要工作 313

第十八篇 边务 315

第一章 边界 315

第一节 片马沿革 315

第二节 中缅划界 315

第二章 界务 317

第一节 边界线走向 317

第二节 界桩位置 319

第三章 边界维护 322

第一节 平时维护 322

第二节 中缅联检 322

第四章 边境管理 324

第一节 通道 324

第二节 边民往来 324

第三节 边境贸易 325

第四节 管理机构 325

第十九篇 民政 326

第一章 优抚安置 326

第一节 拥军优属 326

第二节 抚恤 327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 328

第四节 扶贫 328

第二章 社会救济 329

第一节 春夏救济 329

第二节 寒冬救济 329

第三节 城镇救济 330

第四节 灾害救济 330

第三章 社会福利 333

第一节 五保救济 333

第二节 收容遣送 334

第四章 民政管理 334

第一节 经费 334

第二节 婚姻 336

第三节 地名 337

第四节 侨务 337

第五节 机构 337

第二十篇 劳动人事第一章 人事管理 339

第一节 机构 339

第二节 干部队伍 339

第三节 干部管理 341

第四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341

第五节 干部离退休 342

第二章 劳动管理 343

第一节 劳动制度 343

第二节 劳动就业 343

第三节 劳动保护 343

第四节 工资 奖金 福利 344

第二十一篇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 348

第一节 治安 348

第二节 户籍 354

第三节 消防 355

第四节 监所 356

第五节 机构 357

第二章 检察 358

第一节 刑事检查 358

第二节 经济检查 358

第三节 法纪检查 359

第四节 监所检查 359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查 359

第六节 机构 359

第三章 审判 360

第一节 审判制度 360

第二节 刑事审判 361

第三节 民事审判 362

第四节 经济审判 362

第五节 案件复查 362

第六节 机构 363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63

第一节 法制宣传 363

第二节 人民调解 364

第三节 律师 365

第四节 公证 365

第五节 机构 365

第二十二篇 军事 366

第一章 武装 366

第一节 地方武装 366

第二节 机构 367

第二章 民兵 兵役 370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70

第二节 军事训练 371

第三节 重要活动 372

第四节 兵役 372

第三章 驻军 373

第一节 清朝、民国驻军 373

第二节 建国后驻军 374

第四章 兵事记略 374

第一节 抗英 374

第二节 抗日 375

第三节 日军暴行 377

第四节 “共革盟”匪患 379

第二十三篇 教育 382

第一章 普通教育 382

第一节 私塾 382

第二节 幼儿教育 382

第三节 小学教育 383

第四节 中学教育 387

第二章 职业教育 388

第一节 工农技术教育 388

第二节 师范教育 389

第三章 成人教育 389

第一节 农村扫盲 389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389

第四章 教师队伍 390

第一节 师资 390

第二节 培训 391

第三节 教师待遇 392

第五章 管理机构 393

第一节 机构 393

第二节 教育管理 394

第三节 经费管理 394

第二十四篇 文化 402

第一章 群众文化 402

第一节 文化设施 402

第二节 文艺活动 403

第三节 民间艺术 403

第二章 文物古迹 405

第一节 文物 405

第二节 古迹 406

第三节 管理机构 407

第三章 档案 407

第一节 业务培训 407

第二节 储存 利用 407

第三节 管理机构 408

第四章 广播电视 408

第一节 广播 408

第二节 电视 409

第三节 管理机构 410

第二十五篇 体育 卫生第一章 体育活动 411

第一节 民族体育 411

第二节 学校体育 412

第三节 群众体育 412

第四节 运动会 413

第二章 体育设施 415

第一节 学校设施 415

第二节 县体委设施 415

第三章 体育管理 415

第一节 机构 415

第二节 经费 416

第四章 疾病防治 416

第一节 疟疾 416

第二节 性病 417

第三节 “四病” 418

第四节 重大疫情 418

第五章 妇幼保健 419

第一节 妇女保健 419

第二节 儿童保健 419

第六章 医疗 419

第一节 西医 419

第二节 中医 421

第三节 乡村医疗 421

第四节 医疗设备 421

第五节 民间中草药 421

第七章 管理机构 422

第一节 机构 422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422

第三节 院、站简介 423

第四节 经费管理 424

第二十六篇 科技 425

第一章 科技队伍 425

第一节 科技组织 425

第二节 科技人员 425

第二章 科普活动 426

第一节 科技宣传 426

第二节 技术培训 427

第三节 科技推广 427

第三章 科技成果 430

第一节 农业科技 430

第二节 工业科技 431

第三节 医疗科技 431

第四节 其他科技成果 432

第四章 科技测报 432

第一节 气象测报 432

第二节 地震测报 433

第二十七篇 民族 435

第一章 傈僳族 435

第一节 来历 分布 435

第二节 风俗 436

第三节 生产方式 438

第四节 语言文字 439

第二章 白族 440

第一节 来历 分布 440

第二节 风俗 440

第三节 生产方式 443

第四节 语言 443

第三章 彝族 443

第一节 来历 分布 443

第二节 风俗 443

第三节 生产方式 446

第四节 语言 446

第四章 景颇族 447

第一节 来历 分布 447

第二节 风俗 447

第三节 生产方式 449

第四节 语言 449

第五章 汉族 450

第一节 来历 分布 450

第二节 风俗 450

第三节 生产方式 451

第六章 宗教 451

第一节 基督教 451

第二节 佛教 452

第三节 原始宗教 452

第四节 管理机构 452

第二十八篇 土司 453

第一章 土司制度 453

第一节 政治制度 453

第二节 经济制度 455

第二章 土司分述 456

第一节 六库土千总 456

第二节 老窝土千总 457

第三节 登埂土千总 458

第四节 卯照土千总 458

第五节 鲁掌土千总 459

第六节 练地土巡捕 460

第三章 守土保边 460

第一节 抗英 461

第二节 抗日 461

第四章 人民反土司斗争 462

第一节 弄更扒起义 462

第二节 陆基曼起义 463

第二十九篇 人物 464

第一章 人物传略 464

第二章 人物表 476

第一节 革命烈士 476

第二节 抗日牺牲志士 477

第三节 因公牺牲员工 478

第三章 群英谱 480

第一节 全国性会议代表 480

第二节 省级以上英模 480

第四章 老干部名录 481

附录 484

一、碑文 484

茶氏碑文 484

二、报告 485

请改等(登)埂五土司为泸水县文 485

关于英占云南片马交涉经过 486

三、旧志摘录 496

《泸水志》大事记 496

四、通电 498

长江上游总司令王汝勤关于英国强占云南片马地方请据理力争通电 498

泸水设治局给鲁掌土司“和平解放”的代电 498

五、文件 499

中国共产党泸水县工委文件 499

中国共产党泸水县工委关于在全县范围内采取不同步骤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工作意见报告 499

中共泸水县工委和平协商调整土地总结报告 504

中共泸水县委文件——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包交提留到户责任制的一些具体问题的意见 507

泸水县人民政府文件——关于县人民政府几项工作制度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511

中共泸水县委文件——关于编写泸水县志专业志的通知 515

中共泸水县委通知——关于批准出版发行《泸水县志》的通知 516

编纂始末 51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