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新闻的名义  1  深圳大学新闻毕业设计作品精选  人文观照
新闻的名义  1  深圳大学新闻毕业设计作品精选  人文观照

新闻的名义 1 深圳大学新闻毕业设计作品精选 人文观照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辜晓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7300260242
  • 页数:310 页
图书介绍:
《新闻的名义 1 深圳大学新闻毕业设计作品精选 人文观照》目录

逃港之后——一代居港内地人的生存与归宿 3

卷首语:我们为何关注“逃港人” 3

(主稿)遥望香港——他们的世界 4

步入老年的逃港人 5

打工讨生活,炒房赚小康 7

政文跻身上层 8

忧思难忘,乡关何在 9

(辅稿1)初抵香港 10

尝尽人间冷暖 10

蜗居小木屋 12

荧幕前的惬意时光 13

(辅稿2)经济奇迹背后的逃港人 15

劳工:遍布码头与工厂 15

挥汗:上天入地建楼宇 16

投资:股票期货金融梦 17

(辅稿3)逃港人中的政文精英 19

劳工眼中只有“刘千石” 19

“保钓号”上的领头人 20

香港情歌的内地韵味 21

(辅稿4)铭记,是为了不让历史被尘封 23

辛酸往事付诸笔端 24

逃港夫妻成为书中故事 24

立碑祭奠死难者 27

(辅稿5)重走逃港路 29

逃港中路——翻越梧桐山 29

逃港西路一游过后海湾 32

逃港东路——泅渡大鹏湾 33

学生感言 在我们心中,记者仍是神圣的职业 34

指导老师的话 五位90后的历史担当 35

他们的世界——关于同性恋群体的系列报道 39

“他们的世界”系列报道一 39

独居一隅:大世界里的“他们” 39

爱情:感觉无差,压力有别 40

交友:寻找“圈内人” 41

柜中人:走出来,还是藏下去? 44

隐匿:沉寂,还是爆发?! 46

“他们的世界”系列报道二 47

认同与否:社会与同性恋者共同的选择题 48

社会在担心什么? 48

两难困境:不可与同性相恋,不可与异性结婚 50

“同志”言行:或加深社会偏见 52

反同“同志”:社会歧视的同盟 53

是否弱势:他们眼中的自己 54

“他们的世界”系列报道三 56

“同直婚”:难解之结 56

同妻和拉夫 56

已婚“同志”:我们为何如此选择 58

同妻:被转嫁的弱势 59

同性婚姻立法:漫漫长路 60

立法争议从未停止 62

立法:根本之路? 63

学生感言 每个“我们”都是“他们” 65

指导老师的话 一次去标签化的尝试 66

生命不能承受之“弃” 69

引言 69

最短命的“安全岛” 70

广州安全岛运行50天 接收弃婴262名 70

安全岛试点:在疾行中戛然而止 70

三代人的分离:求求你们给她一条活路 71

单亲妈妈:要是自己养得活也不会送到这里来 73

弃婴数量激增 承受能力超极限 74

在边缘中挣扎的弃婴者 76

“弃”与“留”的纠结与再度绝望 76

追悔莫及的眼泪,只因一念之差 76

福利院易进难出,弃婴容易领回难 78

37天焦急的守候,等来的却是再次的无助 79

死婴,谁之过? 80

欣喜中的愕然 80

边缘的挣扎 81

走向深渊 83

社会力量——助孤的希望 84

爱心妈妈齐心救婴孩 85

福利院保安成立模拟家庭 86

编后语 88

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访谈录 89

学生感言 弃婴的背后 93

指导老师的话 捕捉细节 讲好故事 94

最后的“黑户”——深圳无户籍群体调查报道 97

导言 97

(主稿)一代人的罪与罚 98

都市隐形人:深圳“黑户”群体影像 98

寸步难行:深圳“黑户”的生存危机与隐患 100

“黑户”溯源:户籍管理与计生政策的“捆绑搭车” 102

新政以后:知易行难的“黑户”洗白之路 104

(辅稿1)谁“黑”了我的户口:社会抚养费与中国公民身份的“赎买” 106

“黑户”源头起底:上户口先交社会抚养费? 106

给孩子上户口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吗? 108

社会抚养费:压倒“黑户”的最后一根稻草 109

社会抚养费生成的经济账 111

被社会抚养费困住的“黑户”如何突围? 112

(辅稿2)上户关山难越:户籍管理制度之弊 113

部门互相推诿,上户到底找谁? 114

各部门协调不畅,毕业生竟成“黑户” 116

政府越权行政,纠纷难以解决 118

(辅稿3)知易行难:新政下的“黑户”迷局 120

翘首以盼,新政终于出台 120

壁垒犹在,想上户一时上不成 122

最后的诉求:取消社会抚养费 124

学生感言 愿永远有人聆听呼喊 128

指导老师的话 考验的是突破的能力 130

逝去与重生——深圳器官捐献现状调查 133

一切从这里开始 133

前言 133

稀缺供体挡住康复路 134

一等就是19年 135

“谁给我换个肾我就嫁给他” 136

捐献领先仍缺口难填 137

矛盾仍在加剧 138

尴尬的城市:何时再执器官移植手术刀? 138

痛失捐献 139

被迫取消资质 139

人才短缺 科室瘫痪 140

天价成本 收支难平 141

艰辛的术后维护 142

深圳在积极争取中 142

生命的摆渡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143

身份改变源于触动 143

希望落空成常态 144

医生的“兼职” 145

考核不过即“下岗” 146

专职人员“少得可怜” 147

名不正言不顺 147

陈旧观念是最大障碍 149

零希望的劝捐 149

以为把丈夫遗体卖掉了 150

复杂的亲属制约 151

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152

光鲜的“首例” 152

繁琐的手续 153

尴尬的“自由” 154

失落的信任 155

修建中的“生命之桥” 156

心死亡or脑死亡,谁才是捐献“正宗” 156

捐献之后,能否使用有待检验 157

隶属医院,如何保证过程公正 157

红十字会与OPO组织,权责难分明 158

统一条例缺乏,管理仍存乱象 159

印象 160

致先行者 161

学生感言 蓦然回首 唯有怀念 163

指导老师的话 不应遗漏的一个故事 164

馨别——深圳临终关怀现状调查 167

卷首语 167

临终关怀谈何容易 168

死有何惧?痛不可忍! 168

临终关怀:“让我舒服点走” 170

临终之所,何枝可求? 171

临终关怀,褴褛而行 172

宁养院:有科室,无病房 172

慈海医院:有病房,无人手 174

无治疗价值却需更多关爱,出路何在? 175

我已临终,谁来关怀 175

亲人:有心无力 175

护工:好人难遇 177

义工:流失如沙 178

临终关怀亟待政府援手 179

“城市浮根”能否抓住救命稻草 179

民间组织有爱难援 180

沪港深,比比看 182

灵性关怀:临终关怀的另一种可能 183

“能为她做的我们都做了” 184

宗教满足患者灵性需求 184

学生感言 “好死”和“好活”一样重要 186

指导老师的话 生命的沉重与新闻的温情 188

摇摇晃晃的人间——深圳脑瘫家庭调查实录 191

卷首语 191

万户隐痛:深圳脑瘫家庭持久战 192

脑瘫顽疾:困住万千家庭 193

踏过荆棘:单亲母亲的10年苦守 195

康复治疗:迟到还是缺席 196

两难抉择:隔离还是融合 198

抱团取暖:携手走出阴霾 200

康复:贯穿一生的拉锯战 203

康复之路,看不见光的隧道 204

康复费用,填不满的无底洞 206

兜兜转转,家长“久病成医” 207

教育难题曙光初现 209

深圳特教事业提升加速 210

民间公益填补学前教育空白 211

融合课堂: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212

户籍堵住特校之路 214

就业窘境:大龄脑瘫何以自立 217

得了癌症才为儿子换来一份工作 217

穿过大半个中国来洗车 219

就业尚需精准援助 222

生,抑或不生:脑瘫家庭的二胎抉择 223

脑瘫母亲的桎梏人生 226

“引导式教育”与“喘息服务”:值得借鉴的香港模式 228

学生感言 “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231

指导老师的话 那段视频感动了我 234

打拐背后的故事 237

封面语 237

家长:诉求书背后的焦虑 237

“警方要是足够努力,孩子怎么轻易会丢?” 237

户口“销”“失”之谜 239

“为什么不打击买方市场?” 241

“政府应该买单到底!” 242

政府:困境中的前行 243

前进的政府 243

“随便上”的户口 244

“乡村道德”成彻查户口的羁绊 245

急不得的立法 246

“降标准”等于“缩市场”? 246

“全能政府”放权社会组织全面参与 247

“失救”的归家路 249

形同陌路的兄妹 249

被“打垮”的夫妻情 251

母子间的“坎” 252

救助止于“回归”? 253

学生感言 不断设问和质疑才能无限接近真相 255

指导老师的话 现实远比想象精彩 256

当“饭碗”遇见二孩——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系列报道 259

(稿件1)要孩子,没位子? 259

(稿件2)企业不愿独自为二孩买单 261

二孩“抢走”了饭碗 262

良知难敌利欲:被“省去”的生育保险 263

企业要算经济账:生育成本“太昂贵” 264

“国家队”需入场分担生育成本 265

(稿件3)传统观念致育儿分工不均 267

妈妈变保姆:孩子成为生活全部 268

工作带娃难兼顾,妈妈被迫回家 269

爸爸凭什么不带孩子? 270

(稿件4)二孩来了,法律还不向前走? 272

曹菊案——打破18年“零”的纪录 272

“三难”筑歧视厚墙:界定难、举证难、应对难 274

相关提案未获通过,推动立法迫在眉睫 275

(稿件5)歧视依然在,二孩照样生 277

学生感言 憾在细节仍不够 279

指导老师的话 协同进取向上游 280

指尖下的人间冷暖——深圳盲人按摩师生存实录 283

前面的话 283

(主稿)深圳盲人按摩业辉煌不再 283

盲人就业首选按摩 284

医院求职基本无门 285

门槛低影响专业口碑 287

带“色”按摩殃及池鱼 289

(辅稿1)南漂深圳只为活得更好 290

辗转多地的终极选择 290

怀揣不同梦想 291

维权阻力大 292

(辅稿2)小微门店创业艰辛 294

六年开七家店,盲人白手起家 294

盲人按摩成本低,有钱没钱都开店 295

小打小闹做大不易 296

(辅稿3)多彩生活 超乎想象 297

信息无障碍 上网成常态 297

“音乐”为他们结缘 298

爱好写作 出书《心灯》 299

(辅稿4)心中有爱,无惧黑暗——盲人按摩师的婚恋生活 301

“妈妈能养活你” 301

“里里外外都是靠她忙活” 302

“心里要看得见” 303

(辅稿5)盲人按摩店的顾客们 304

中青年白领居多 305

专业按摩吸引顾客 305

无“非分之想”,顾客多了一份尊重 307

学生感言 走近他们,感知生活之艰辛 308

指导老师的话 也是延续我自己的新闻追求 30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