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2018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中级
2018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中级

2018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中级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15483638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的考试大纲为依据,在多年研究该考试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提供了“考纲分析与应试策略”,总结、提炼考试内容的重点及命题方式。同时,全面细致地讲解了“经济基础知识”科目的知识点,并对重要考点辅以例题进行重点讲解。本书配套光盘提供模拟考试与练习环境,其考试流程及答题时间等完全模拟真实考场环境和考试程序, 将考生“提前”带入考场。
《2018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中级》目录

考纲分析与应试策略 1

一、考情简介 1

(一)考试形式 1

(二)考试题型与题量 1

(三)考试时间 1

二、考纲分析 2

(一)重点难点分析 2

(二)内容结构分析 3

三、学习方法 4

(一)搜集信息,制订计划 4

(二)精读教材,系统学习 4

(三)归纳总结,巧学巧记 4

(四)全真模拟,反复练习 5

四、应试技巧 5

(一)考前准备 5

(二)答题方法与技巧 5

(三)各题型答题技巧 6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 9

第一章 组织激励 9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9

一、“需要”的概念 9

二、“动机”的概念、要素与类型 9

三、“激励”的概念与类型 10

第二节 激励理论 11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1

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2

三、奥尔德佛的ERG理论 13

四、麦克里兰的三重需要理论 14

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14

六、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15

七、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6

第三节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6

一、目标管理 16

二、参与管理 17

三、绩效薪金制 18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 18

第二章 领导行为 21

第一节 领导理论 21

一、“领导”的概念和意义 21

二、特质理论 22

三、交易型和变革型领导理论 22

四、魅力型领导理论 23

五、路径-目标理论 23

六、权变理论 24

七、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24

第二节 领导风格与技能 25

一、“领导风格”的概念 25

二、早期关于领导的研究 25

三、俄亥俄与密歇根领导风格模式 26

四、管理方格与生命周期领导风格理论 26

五、领导者的技能 28

第三节 领导决策 28

一、决策过程 28

二、决策模型 29

三、决策风格 30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 30

第三章 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 33

第一节 组织设计概述 33

一、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结构设计和程序 33

二、组织设计的类型 36

第二节 组织文化 39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9

二、组织文化的功能 39

三、组织文化的内容 40

四、组织文化的结构 40

五、组织文化的类型 40

六、组织文化与组织设计的关系 41

第三节 组织变革与发展 41

一、组织变革的概念、方法和程序 41

二、组织发展的概念和发展方法 42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 43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 47

第四章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47

第一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实施过程 47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管理 47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 50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与步骤 54

第二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 57

一、人力资源战略及其与组织发展战略的匹配 57

二、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人才管理 63

第三节 自测练习题 69

第五章 人力资源规划 70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及其供求预测 70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流程与意义 70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73

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77

第二节 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基本对策与方法 81

一、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基本对策 81

二、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方法分析 82

第三节 自测练习题 86

第六章 人员甄选 88

第一节 甄选及其有效性 88

一、甄选的概念及其意义 88

二、甄选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89

第二节 甄选的主要方法 92

一、心理测试 92

二、成就测试 96

三、评价中心技术 97

四、面试 100

五、履历分析 105

第三节 自测练习题 106

第七章 绩效管理 108

第一节 绩效管理与战略性绩效管理 108

一、绩效管理概述 108

二、战略性绩效管理 111

第二节 绩效计划与绩效监控 112

一、制订绩效计划 112

二、实施绩效监控与辅导 113

第三节 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工具 114

一、绩效评价技术 114

二、绩效评价常见误区及应对方法 116

三、绩效评价主体的培训 117

四、绩效管理工具 117

第四节 绩效反馈与结果应用 121

一、绩效反馈面谈 121

二、绩效改进 123

三、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125

第五节 特殊群体的绩效考核 125

一、团队绩效考核 126

二、国际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 127

第六节 自测练习题 127

第八章 薪酬管理 130

第一节 薪酬管理概述 130

一、战略性薪酬管理 130

二、薪酬体系设计的步骤 132

三、职位评价的流程及方法 133

第二节 股权激励 135

一、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 136

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 140

三、员工持股计划 140

第三节 特殊群体的薪酬管理 143

一、经营者薪酬 143

二、销售人员薪酬 144

三、驻外人员薪酬 145

四、专业技术人员薪酬 145

第四节 薪酬成本预算与控制 146

一、薪酬成本预算的方法 146

二、薪酬成本的控制 147

三、企业人工成本 147

第五节 自测练习题 148

第九章 培训与开发 150

第一节 培训与开发的决策分析 150

一、培训与开发的决策分析 150

二、培训与开发的决策制定 151

第二节 培训与开发的组织管理 151

一、培训与开发的组织体系 151

二、培训与开发工作的组织管理 152

三、培训与开发效果的评估 152

第三节 职业生涯管理 155

一、职业生涯管理的概述 155

二、职业生涯管理的方法 156

三、职业生涯管理效果的评估 157

四、职业生涯管理的注意事项 157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 159

第十章 劳动关系 162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述和主要理论框架 162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162

二、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 163

三、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 166

四、劳动关系的运行 167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发展 171

一、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 171

二、劳动关系氛围理论 172

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及其特征 173

四、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 174

五、世界各典型国家劳资关系的不同模式 176

第三节 我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 178

一、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 178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 180

三、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中国 180

四、中国的职工民主参与和三方协商机制 185

五、中国的劳资矛盾与冲突处理 187

六、集体争议与产业行动 188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 189

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 193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 193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理论 193

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特征 193

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195

三、效率工资和晋升竞赛 197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 199

一、劳动力供给总量 199

二、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 201

三、家庭劳动力供给与周期性劳动力供给 203

第三节 劳动力需求 206

一、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206

二、劳动力需求弹性与派生需求定理 209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 210

一、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形成与变动 210

二、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 212

三、劳动力市场政策 213

第五节 自测练习题 215

第十二章 工资与就业 218

第一节 工资水平和工资差别 218

一、工资水平 218

二、工资差别 220

三、工资性报酬差别与劳动力市场歧视 223

第二节 就业与失业 225

一、就业与就业统计 225

二、失业与失业统计 226

三、失业率统计与劳动力市场的存量-流量模型 228

四、失业的类型、原因与对策 229

第三节 自测练习题 231

第十三章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234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的一般原理 234

一、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34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模型 235

第二节 人力资本投资与高等教育 236

一、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基本模型 236

二、教育投资的收益估计及高等教育的信号模型 240

第三节 人力资本投资与在职培训 242

一、在职培训及类型 242

二、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242

三、在职培训对企业及员工的影响 244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 244

一、劳动力流动及其利弊 244

二、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 245

三、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 247

四、劳动力的跨职业流动 248

五、劳动力的跨产业流动及产业内部流动 249

第五节 自测练习题 251

第四部分劳动与社会保险政策 255

第十四章 社会保险法律 255

第一节 社会保险法律关系 255

一、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概念 255

二、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256

三、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257

四、社会保险法律事实 257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律适用 257

一、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概念和特征 257

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257

三、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 257

四、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 258

第三节 《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内容 258

一、《社会保险法》颁布的意义 258

二、《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原则 258

三、《社会保险法》的基本框架结构 259

四、《社会保险法》的覆盖范围 259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 260

第十五章 劳动合同管理与特殊用工 262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262

一、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 262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 263

三、特殊情况下的劳动合同履行 263

四、劳动合同变更 264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264

一、劳动合同解除 264

二、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 266

三、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266

四、劳动合同终止 267

五、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附随义务 267

六、培训服务期 267

七、竞业限制 267

八、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268

第三节 制定和实施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 269

一、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程序 269

二、劳动规章制度的公示 270

三、劳动规章制度的效力 270

四、违反劳动规章制度的处理 270

第四节 特殊用工 270

一、劳务派遣 270

二、非全日制用工 273

第五节 自测练习题 274

第十六章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277

第一节 劳动争议 277

一、劳动争议及其处理制度 277

二、劳动争议的基本特征 278

三、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 278

第二节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和范围 278

一、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 279

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279

三、不属于劳动争议的情形 280

第三节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 280

一、劳动争议处理机构 280

二、劳动争议调解 281

三、劳动争议仲裁 282

第四节 劳动争议当事人和举证责任 286

一、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286

二、劳动争议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287

第五节 劳动争议诉讼 288

一、劳动争议诉讼的概念 288

二、劳动争议诉讼的程序 288

三、强制执行 288

四、诉讼费用 288

五、劳动争议诉讼的司法解释 288

第六节 自测练习题 290

第十七章 社会保险 293

第一节 基本养老保险 293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93

二、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 294

三、劳动者退休条件及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294

四、基本养老保险的发放和调整机制 295

五、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 295

第二节 基本医疗保险 296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96

二、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 296

三、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纳 296

四、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 296

五、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 297

第三节 工伤保险 297

一、工伤保险制度 297

二、工伤保险的原则和覆盖范围 297

三、工伤保险费的缴纳 298

四、工伤认定 298

五、劳动能力鉴定 299

六、工伤保险待遇 299

七、特殊情况处理 301

第四节 失业保险 302

一、失业保险制度 302

二、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302

三、失业保险费的缴纳 302

四、失业保险待遇 302

五、失业登记 303

六、失业保险关系的转移 303

第五节 生育保险 303

一、生育保险制度 303

二、生育保险待遇 303

第六节 企业补充保险 304

一、企业年金 304

二、补充医疗保险 305

第七节 自测练习题 306

第十八章 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 308

第一节 劳动法律责任 308

一、劳动法律责任的形式 308

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的责任 309

三、劳动者违反劳动法律的责任 310

四、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310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律责任 310

一、违反《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责任 311

二、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法律责任 311

三、违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法律责任 312

第三节 劳动监察 312

一、劳动监察的概念和属性 312

二、劳动监察的形式和处罚方式 312

三、劳动监察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312

四、劳动监察的实施 312

五、劳动监察的程序 313

第四节 行政争议处理 313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的特点 313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的范围 313

三、行政复议的基本法律规定 314

四、行政诉讼 315

第五节 自测练习题 315

附录 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31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