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南京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南京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南京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书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11939
  • 页数:183 页
图书介绍: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的基因,是城市特色、知名度、美誉度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南京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在新型城市化建设征程中,不能局限于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还在于文化的创新;在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科学保护与利用城市各种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资源的同时,充分实现城市文化资源的价值,创造城市差异化的发展优势,让城市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南京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梳理 4

第一节 南京历史文化在全国的地位 4

一 南京古城是中国著名都城格局难得的遗存 5

二 南京是具有全国和国际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地 5

三 南京是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和当代科教文化基地之一 6

第二节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梳理 6

一 物质文化遗产 6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 10

第三节 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类别 15

一 史前文明,先民遗迹 16

二 王者之气,都城遗址 17

三 古刹梵音,佛教经典 19

四 科教昌明,文化遗产 20

五 先烈精神,革命遗志 25

六 匠心独运,工业腾飞 30

七 民俗技艺,代代传承 30

第二章 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总体战略 32

第一节 南京历史文化保护的成效 32

一 “保老城,建新城”的保护战略初见成效 32

二 历史文化保护的行动策略不断创新 33

三 古都格局和环境风貌等关键历史文化要素得到重点保护 33

四 历史文化集中片区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护 34

五 文物古迹保护对象不断扩展,并得到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 34

六 文博场馆成为宣传南京的重要窗口 35

七 重要历史文化景观得到审慎再现 36

八 初步建立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 36

第二节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问题分析 37

一 老城长期发展的惯性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 37

二 历史文化保护资金缺口较大 38

三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特色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38

四 民众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较低 38

第三节 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借鉴 39

一 主流的文化保护观 40

二 专项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43

三 国外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策略 44

四 苏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借鉴 46

五 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借鉴 47

第四节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总体战略建构 48

一 继续推行“保老城,建新城”战略 48

二 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与规划 49

三 多渠道筹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 50

四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特色价值 50

五 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51

六 提高公众参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51

第三章 文化基因与城市精神塑造 53

第一节 城市精神与城市发展 54

第二节 绵延不绝的南京精神 56

一“博爱厚德”——南京城市精神的底色 56

二“坚忍不拔”——南京城市精神的脊梁 57

三“天下文枢”——南京城市精神的基石 58

四“创新创优”——南京城市精神的追寻 59

第三节 国内外城市精神的三种类型 60

一 地域人文型 61

二 时代导向型 62

三 继往开来型 63

第四节 南京精神构建的思路与原则 64

第五节 南京精神塑造与践行的路径 66

一 凝聚南京城市价值的广泛认同 66

二 激发南京城市文脉的持续活力 67

三 推进城市文明的多层纵向深化 68

四 融入建设全新南京的生动实践 69

五 建设人文精神教育的阵地载体 70

六 提升文化自信自觉的深度实践 71

第四章 “一带一路”文化资源与城市形象传播 73

第一节 南京城市形象传播的历史机遇 73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南京文化“走出去”的重新审视 77

一 南京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资源 78

二 南京对外文化交流平台 79

三 南京对外文化传播的机制分析 79

第三节 南京城市文化“走出去”的目标与路径 81

一 重构传播内容,打造城市文化个性符号 82

二 丰富传播方式,挖掘文化交流多元途径 83

三 融合传播平台,整合新旧媒介实现共赢 86

四 拓展传播主体,鼓励纳入各方群体参与 88

第五章 雨花英烈精神与红色文化建设研究 90

第一节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存量 90

一 五四运动到大革命时期 91

二 土地革命时期 93

三 抗日战争时期 94

四 解放战争时期 97

第二节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100

一 主要成效 100

二 薄弱环节 101

第三节 红色文化的特质功能 102

一 主要特质 102

二 主要功能 104

第四节 红色文化建设的思路举措 105

一 打造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让红魂基因落地生根 105

二 培育和践行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 106

三 彰显红色文化特色,让红色旅游形成品牌 107

四 健全保障机制,让红色文化建设得到强力支撑 108

第六章 和平文化与国际和平之城建设 110

第一节 南京和平文化建设实践 111

一 国家公祭日提供了新平台 111

二 和平文化设施建设有一定的基础 112

三 和平研究不断深化 112

四 和平文化交流日益广泛 113

五 和平教育首开先河 114

六 和平活动方兴未艾 115

第二节 加强和平文化建设,提升和平城市新形象 116

一 深化和平学研究,为构建国际和平城市提供智力支持 116

二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将和平文化理念融入城市建设 117

三 构筑高端平台,拓宽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建设渠道 117

四 举办和平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和平文化”旅游品牌 118

五 加强传播能力建设,弘扬和平文化 119

第三节 南京与国际其他殉难城市和平文化建设之比较 119

一 遗址、遗物保护与利用对比 120

二 纪念日活动规格对比 122

三 和平创建活动对比 123

四 殉难城市和平文化建设特点 125

第七章 佛教文化资源与培育人文绿都新优势 129

第一节 弘扬南京佛教文化的现实基础 130

一 佛教文化,历史生成 130

二 积淀深厚,贡献良多 133

三 优势再造,开局向好 136

第二节 充分认识佛教文化的独特价值 138

一 历史艺术价值 139

二 社会伦理价值 140

三 经济发展价值 141

四 品牌形象价值 141

第三节 弘扬佛教文化存在的不足 142

一 佛教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不够 142

二 佛教资源的深层挖掘不够 142

三 佛教文化品牌推广不够 143

第四节 弘扬佛教文化,培育人文绿都新优势的思路 144

一 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期,确立佛教文化发展新思路 144

二 塑造特色佛教文化品牌,展现人文绿都城市新形象 146

三 推动佛教文化与旅游融合,彰显人文绿都城市特色 147

四 加大佛教文化研究力度,奠定人文绿都软件基础 149

五 发挥佛教文化社会教育价值,培育人文绿都发展新动能 150

六 积极开展佛教文化宣传交流活动,提升人文绿都影响力 151

第八章 南京文化旅游资源特征与发展路径研究 153

第一节 文化旅游的内涵、特征与市场开发 154

一 文化旅游的内涵与特征 154

二 文化旅游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157

三 文化旅游者的行为与市场研究 158

第二节 文化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60

一 供给侧改革引领新方向 160

二 “互联网+”创造新需求 160

三 时空延伸衍生新消费 161

第三节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模式 161

一 历史文化生活体验模式 161

二 文化旅游产品创意开发模式 163

三 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衍生模式 165

第四节 南京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167

一 资源开发的优势和不足 167

二 资源开发的障碍与问题 170

第五节 创新南京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 171

一 “五大”战略 171

二 发展路径 173

参考文献 177

后记 1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