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建议
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建议

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建议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568973
  • 页数:235 页
图书介绍: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头等大事,为了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能顺利应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挑战,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施,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推进教育改革,本套书从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科研方法、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方法与评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学生潜能的激活与开发、全面提升教师素养、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信息素养、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建议、活动教学理论与典型案例、引领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在愉快中享受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本册书内容为中小学教学研究。
《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建议》目录

第一章 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1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社会学依据 1

一、社会的变革与教育的变革 1

二、大社会与大课程 3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科学学依据 5

一、科学变革与教育变革 6

二、科学的分化综合与课程改革 7

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 8

一、人的心理结构与课程结构 8

二、心理结构的共性、个性与课程改革 11

三、心理发展规律的水平与课程改革 12

第四节 课程改革的文化学依据 15

一、文化部类对课程的制约 15

二、文化生态对课程的制约 17

三、文化模式对课程的制约 18

四、主文化和亚文化对课程的制约 20

五、文化变迁对学校课程的制约 22

六、文化交流对课程的制约 23

第二章 课程改革的原则 25

第一节 辩证适度的原则 25

第二节 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原则 27

第三节 满足社会生活发展需要的原则 28

第四节 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的原则 30

第五节 最高价值原则 32

第六节 全面发展原理 33

第三章 课程改革的建议 35

第四章 课程理念的转换与提升 45

第一节 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个性与创新 45

第二节 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 49

第三节 从单一的课堂到回归生活 52

第四节 从强调分科到重视综合 55

第五节 从选拔性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 58

第六节 从狭隘封闭到走向国际理解 61

第五章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挑战 65

第一节 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 65

一、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65

二、消除教师的心理障碍 66

三、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 68

四、提高教师的课程适应能力 70

第二节 角色及教师角色 71

第三节 传统教师角色受到挑战 74

一、教育观念上的挑战 75

二、教学习惯上的挑战 81

三、新的教学情景的挑战 82

四、对知识储备的挑战 84

五、信息技术的挑战 85

六、新的学习方式的挑战 86

第四节 教师要转变角色 87

一、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教师角色 88

二、从课程运作的角度看教师角色 97

三、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角色的转变 102

四、新课程中教师对学生关注的变化 118

第六章 新课程的评价内容与方法 121

第一节 评价内容 121

一、双基评价:着重感受、体验、理解、运用 121

二、思想品德评价:尊重学生、促进完善 129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激发兴趣、陶冶情感 140

四、能力发展水平评价:促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144

第二节 评价方法举例 149

一、测验法:关键问题是编制量表 150

二、档案袋评定法:应该重视的评价方法 156

三、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教学和评价的统整 165

四、专题作业: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空间 168

五、观察法:简便可行 170

第七章 有效教学 173

第一节 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173

一、古今中外教学原则的综述 173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176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188

一、创设客观情境,为学生提供宜于学习的良好氛围 189

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190

三、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意愿 192

四、引导学习的选择性注意,使学生明确学习指向 195

五、促进新旧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建构新知识 198

六、引发和指导应用练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迁移 200

七、指导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和能力 206

八、指导评价反馈,提高学生自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08

第三节 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 211

一、教学模式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常见教学模式的综述 213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219

三、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运用 224

四、有效教学的基本教学程序 23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