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以色列政治经济发展报告
以色列政治经济发展报告

以色列政治经济发展报告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俊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12509
  • 页数:225 页
图书介绍:该书主要研究以色列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具体包括:中以关系:以色列视角;中以关系:过去、现在与未来;以色列的高科技行业;以色列的安全政策;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一色类与中东;犹太人的流放;以色列能源政策;以色列向右转的的原因和影响;在犹太性和民主性之间寻找平衡——当代以色列社会;中国新丝绸之路能伸展到地中海吗?以色列高等教育与民族创新精神的培育扥。
《以色列政治经济发展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中以关系:以色列视角 1

一 六十年历史回顾 6

二 1992年以来的中以关系 11

三 在中东地区获得立足点 16

四 国际视角与未来展望 21

第二章 中以关系:过去、现在与未来 24

一 回首过去 24

二 中以关系的积极变化 28

三 展望 33

第三章 以色列的高科技行业 39

一 背景介绍 39

二 20世纪90年代高科技快速增长 41

三 创新与科技政策 41

四 21世纪头10年高技术发展趋势 44

五 新趋势与挑战 47

第四章 以色列的安全政策 52

一 当前的地区权力平衡及对以色列安全的影响 53

二 以色列国家安全观的要素 54

三 质量优于数量原则在以色列安全政策中的应用 57

四 外层空间 57

五 打击恐怖主义 58

六 网络防御 58

七 网络防御:民用部门 59

八 发展质量: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61

九 以色列安全理论的质量优于数量原则在网络防御上的表现 62

十 中国与以色列在变化中的中东地区的合作:潜力与障碍 63

十一 经济领域:贸易和研发 63

十二 障碍 64

十三 中以未来的合作需要从国防领域转到科学领域 66

结论 67

第五章 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 70

一 概述 71

二 美国和以色列关系的历史分期简评 72

三 结论:美以关系的趋势、形式、领导权与未来 95

第六章 从“保护边缘”到ISIS的兴起——中东地缘政治性质的变化 97

一 引言 97

二 与哈马斯的冲突 99

三 保护边缘行动:人员伤亡 102

四 停火之路 103

五 两个冲突领域:逊尼派—什叶派竞技场与激进一温和派竞技场 104

六 对中国的影响 108

七 结论 110

第七章 犹太人的流散及其与中国的关系——从古至今 112

一 起源 112

二 犹太教和儒学的相通之处 114

三 流散展开 116

四 思想和科学的释放产生反犹太主义 118

五 现代的出埃及记 121

六 当今世界上的犹太人 123

七 预测 126

第八章 以色列能源政策 128

一 能源平衡 128

二 能源进口成本 130

三 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历史 131

四 最近的天然气发现 131

五 2013——2014年天然气对经济的影响 132

六 天然气出口 133

七 天然气垄断 137

八 对中国的影响 138

九 页岩油 140

十 电力 140

十一 可再生能源 142

十二 太阳能 143

十三 碳排放量 146

十四 结论 148

第九章 以色列向右转的原因和影响——一个人口政治学视角 149

一 问题的提出 149

二 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视角 151

三 以色列社会向右转的表现 153

四 以色列向右转重要的内在原因之一——苏联移民的政治影响 156

五 结论:以色列右倾社会的后果 165

第十章 在犹太性和民主性之间寻找平衡——当代以色列社会 170

一 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异数——以色列人口年增长率高达1.8% 171

二 2013年第19届国会选举的结果及其意义 174

三 尘埃落定?——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的兵役问题 178

四 序幕揭开?——以色列社会世俗与宗教矛盾激化的表现及其根源 181

五 一个时代的终结——沙斯党精神领袖、大拉比奥瓦迪亚·优素福去世 186

六 以色列阿拉伯人的2013——兵役、选举及土地问题 187

七 结语 192

第十一章 中国的新丝绸之路能伸展到地中海吗? 194

一 “红海—地中海”项目 194

二 影响因素 196

三 面临的问题 199

四 结论 205

第十二章 以色列高等教育与民族创新精神的培育 207

一 引言:以色列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况 207

二 高等教育的实际水平 209

三 高等教育管理与运作模式 215

四 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利用 218

五 存在的问题 220

六 与中国大学的交流与合作 222

七 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22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