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心理学实验指导与设计教程
心理学实验指导与设计教程

心理学实验指导与设计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莉主编;杨广柱,陈辰副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51713801
  • 页数:2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通过阐述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基本特征凸显心理学科学性。全面介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第二部分,实验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实验目的需要证明的理论、概念、命题与假设。区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明确变量的性质、特征与控制方式。最后介绍心理实验中常用的工具。第三部分,心理学文献检索。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此部分简单地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与检索程序。为自己的心理学研究积累相应的文献基础。第四部分,心理学实验(152个)。每个实验的编写体例一般均为:背景知识,实验目的,仪器与材料,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步骤,实验任务与要求,讨论,实验报告。第五部分,设计自己的心理学实验。学生可以设计属于自己的心理学实验,在心理学研究中有自己的创新与发展方向。第六部分,交流研究成果。教会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报告、文献综述乃至毕业论文。本书在编写时各部分均独立成篇,在知识介绍中以笔记的方式完成,因此可以方便学生便捷地找到自己最需要学习的内容。
《心理学实验指导与设计教程》目录

第一部分 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1

实验的定义 1

科学的定义 1

科学的特征 3

一、系统性 3

二、重复性 3

三、证伪性 3

四、开放性 4

心理学的科学性 4

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5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6

一、发现的背景 6

二、验证的背景 7

三、方法体系 9

第二部分 实验的基本知识 10

实验目的 10

一、理论 10

二、概念 11

三、命题 11

四、假设 11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12

变量 13

一、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13

二、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 14

三、控制无关变量 17

四、变量的操作定义 18

实验1 了解实验中的变量 19

实验2 自变量范围的确定 21

实验设计 23

基本类型 23

实验3 相关研究中的因果判断 28

实验4 如何制造回归假象 29

工具设备 29

一、JGW-B型 心理实验台 29

二、ERP实验数据 30

三、E-Prime应用 35

四、EndNote 37

第三部分 心理学文献检索 43

数字信息资源的类型 43

检索途径 43

一、图书馆目录查询系统 44

二、检索方法 45

三、检索技术 46

检索流程 47

第四部分 心理物理学实验 52

反应时法 52

一、反应时的研究意义和历史发展 52

二、反应时实验的种类 53

三、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54

四、反应时技术及其发展 55

五、反应时间测量的应用 56

实验5 声简单反应时实验 57

实验6 光简单反应时实验 57

实验7 声选择反应时实验 58

实验8 光选择反应时实验 59

实验9 句子图形匹配实验 60

实验10 心理差异量测量 61

实验11 选择反应时实验 62

实验12 减法反应时实验 63

实验13 短时记忆的编码——减法反应时 65

实验14 加法反应时实验 66

实验15 任务速度和任务准确性 68

阈限实验 68

一、心理物理法 68

实验16 测定重量差别阈限,学习恒定刺激法 72

实验17 恒定刺激法测手臂两点阈 74

实验18 绝对感觉阀限的测定 76

实验19 最小变化法测定闪光融合频率的绝对阈限 77

实验20 最小变化法测定响度的绝对阈限 78

实验21 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 79

实验22 平均差误法测长度的差别阈限 81

二、三种心理物理法的比较 82

三、制作顺序量表 83

实验23 对偶比较法——颜色爱好测验 83

实验24 等级排列法 85

实验25 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测定广告悦目程度 87

四、现代信号检测论 88

实验26 重量辨别,信号检测法(有无法) 91

实验27 卡片记忆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92

实验28 图片再认信号检测论(评价法) 94

实验29 先定概率对回忆的影响 96

感觉实验 97

一、视觉实验 97

实验30 彩色负后像 99

实验31 颜色混合 100

实验32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 101

实验33 影响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的因素 101

实验34 暗适应曲线 103

实验35 图形后效 105

二、听觉实验 106

实验36 声音转移实验 107

知觉实验 108

一、知觉组织 108

实验37 知觉组织的整体性 108

实验38 词优效应实验 108

实验39 客体优势效应实验 109

实验40 良好图形实验 109

实验41 图形识别 110

实验42 原型匹配假设实验 111

二、知觉恒常性 112

实验43 形状恒常性 114

实验44 大小恒常性 115

实验45 知觉的间接性 116

三、运动知觉、深度知觉 117

实验46 动觉方位辨别测试 117

实验47 棒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 119

实验48 深度知觉 122

四、时间知觉实验 123

实验49 复制法 123

实验50 时间知觉的训练 124

实验51 时间知觉和感觉道 127

实验52 时间知觉和Zeigarnik效应 129

五、错觉 131

实验53 水平-垂直错觉 131

注意实验 134

一、过滤器模型和双耳分听实验 134

实验54 双耳分听实验(Broadbent,1954) 134

实验55 双耳分听实验(Cherry,1953) 134

实验56 双耳分听实验(Treisman,1960) 135

实验57 双耳分听实验(Hardwick,1969) 136

实验58 双耳分听实验(Treisman和Geffen,1967) 136

二、注意资源有限理论 137

实验59 双耳分听实验(Johnson和Heinz,1978) 137

实验60 注意广度 137

三、双加工理论 139

实验61 注意起伏 140

实验62 注意分配能力测试 141

实验63 视觉搜索实验Ⅰ 143

实验64 记忆扫描实验(Shiffrin和Schneider,1979) 143

实验65 视觉搜索实验Ⅱ(Treisman,1980) 143

实验66 非对称性搜索实验(Treisman,1980) 143

实验67 注意力集中力测试 144

记忆实验 147

一、感觉记忆 147

实验68 部分报告法 147

二、短时记忆 148

实验69 短时记忆容量测定 149

三、短时记忆的编码 150

实验70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 151

实验71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152

实验72 储存负荷量对短时记忆效果的影响 153

四、长时记忆 155

实验73 比较有意材料和无意材料对识记和保持的影响 155

实验74 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 156

实验75 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 158

实验76 测定听觉数字记忆广度 159

实验77 系列位置效应 160

实验78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61

五、回忆与再认 162

实验79 记忆扫描 162

实验80 有凭借再现与无凭借再现 162

实验81 图形再认 163

实验82 串行-并行加工 164

实验83 提取的重新建构实验 167

实验84 特征编码对提取产生作用 167

实验85 遗忘的原因 167

六、工作记忆 168

实验86 工作记忆的脑事件相关电位 168

实验87 双重作业实验(Hitch和Baddeley,1974) 170

实验88 工作记忆广度测量(Daneman和Carpenter,1980) 170

似动与表象 170

一、表象 170

实验89 似动 171

实验90 表象的心理旋转 172

实验91 表象干扰 173

实验92 双重编码理论 173

二、动觉后效 174

实验93 似动 174

实验94 动觉后效现象 175

内隐记忆 176

一、内隐记忆 176

二、Stroop效应 177

实验95 Stroop效应 178

实验96 经典Stroop效应 180

实验97 Stroop效应和反转Stroop效应的脑事件相关电位 180

实验98 词汇判定实验(Meyer,1971) 182

三、加工分离程序 182

实验99 加工分离程序(PDP)测定 182

四、错误再认 184

实验100 错误再认实验(Jacoby和Whitehouse) 184

五、记忆错觉 184

实验101 DRM范式 185

动作技能与学习 185

一、动作技能 185

实验102 动作技能练习曲线(镜画学习) 187

实验103 动作技能的迁移测定 188

实验104 手动作的稳定性 189

实验105 手腕动觉方位辨别 190

实验106 手协调能力测试 190

实验107 手指灵活性测试 191

实验108 运动时反应时测试 193

二、条件反射与学习 196

实验109 条件反射 196

实验110 学习曲线 197

实验111 心理暗示的作用 198

实验112 迷津学习 200

实验113 划消实验与任务难度 201

实验114 学会精心组织 203

实验115 不同材料的学习迁移 203

实验116 Vincent集体学习曲线 205

情绪实验 207

一、情绪研究 207

实验117 情绪刺激与生理参数变化 208

实验118 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209

实验119 紧张对工作效率影响实验 210

实验120 音乐诱导情绪的生理活动变化 210

实验121 影片片段诱发情绪的生理活动变化 211

实验122 情绪与皮肤电 212

实验123 表情认知 214

实验124 面部表情的辨认 216

二、发展实验 216

实验125 三山实验 216

实验126 河内塔实验 218

实验127 守恒实验 219

实验128 性别恒常性实验 221

实验129 三岁前儿童动作发展的实验 222

实验130 一、三、四岁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实验 226

实验131 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类型和特点的实验 226

实验132 沉浮试验 227

实验133 幼儿概括能力发展的实验 227

概念形成 228

一、空间位置关系概念形成 228

实验134 空间位置概念形成 229

二、正反样例和概念形成 231

实验135 概念形成的因素 232

实验136 人工概念的形成 234

实验137 概念的原型假说实验 234

实验138 概念形成的假设测验模型 235

言语实验 236

一、句子理解 236

实验139 句子加工 237

实验140 阅读的眼动实验研究 238

二、语篇阅读的眼动研究方法 242

实验141 句子理解速度 243

实验142 三岁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实验 244

思维与问题解决 246

实验143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247

实验144 “气氛效应”理论 248

实验145 “四卡片”问题 249

实验146 逆向工作法解决问题 249

实验147 联想链 249

实验148 推理的气氛效应 250

实验149 可得性启发 252

实验150 推理在语言理解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253

社会实验 254

实验151 神秘的气泡——个人空间圈 254

实验152 社会性——同伴关系测量研究 255

第五部分 设计自己的心理学实验 257

一、拟定研究范畴 257

二、文献查阅与阅读 258

三、确定研究课题 260

四、文献回顾 260

五、选择研究方法 261

六、研究方案 261

七、收集与分析数据 262

八、描述统计 262

九、推论统计 263

十、正态曲线 263

十一、统计显著性 263

十二、成为一个明智的统计学用户 264

十三、统计方法的选择 265

十四、评价一个研究设计 267

后记——做快乐充实的研究者 269

参考文献 270

附录 272

一、学生实验守则 272

二、心理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借用条例 2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