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解释及应用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埃里克·弗吕格尔著;马永生,刘波,郭荣涛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116100664
- 页数:832 页
1 微相研究新进展 1
1.1 微相概念 1
1.2 新进展 1
2 碳酸盐沉积环境 7
2.1 引言 7
2.1.1 碳酸盐主要为原生沉积/沉淀 7
2.1.2 “索比原理”:灰岩主要由生物成因沉积物组成 7
2.1.3 现代碳酸盐:必读材料 7
2.2 海陆碳酸盐沉积物 7
2.3 海洋环境划分 8
2.3.1 海洋环境划分界面 8
2.3.2 垂向区带和横向区带 9
2.3.2.1 垂向区带 9
2.3.2.2 横向区带 9
2.4 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综述 9
2.4.1 非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 10
2.4.1.1 成土碳酸盐、古土壤、钙结层/钙质壳 10
2.4.1.2 沼泽碳酸盐 11
2.4.1.3 洞穴碳酸盐、洞穴化学沉积物和喀斯特 12
2.4.1.4 风成碳酸盐 12
2.4.1.5 冰川碳酸盐 13
2.4.1.6 钙华、石灰华和钙质泉华 13
2.4.1.7 湖泊碳酸盐 16
2.4.1.8 河流碳酸盐 19
2.4.2 海陆过渡边缘海环境:海岸带和环潮坪沉积物 21
2.4.2.1 海滩(前滨)、障壁和滨海潟湖 21
2.4.2.2 环潮坪环境 21
2.4.3 浅海沉积环境:“浅水”和“深水” 22
2.4.3.1 边缘海和陆表海 22
2.4.3.2 碳酸盐陆棚、缓坡和台地 23
2.4.3.3 陆棚边缘 25
2.4.3.4 礁 26
2.4.4 热带和非热带碳酸盐:成分、控制因素及其意义的差别 27
2.4.4.1 热带和非热带碳酸盐纬度分带及识别标志 27
2.4.4.2 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碳酸盐 30
2.4.4.3 非热带陆棚碳酸盐和礁碳酸盐 33
2.4.5 深海环境 41
2.4.5.1 背景 41
2.4.5.2 沉积作用过程 41
2.4.5.3 远洋沉积作用 42
2.4.5.4 再沉积作用(“异地碳酸盐”) 42
2.4.5.5 钙质浮游生物和碳酸盐软泥 43
2.4.5.6 碳酸盐保存潜力和溶解深度界线 43
2.4.5.7 碳酸盐斜坡、台缘碳酸盐和碳酸盐裙 43
2.4.6 冷泉和热泉碳酸盐 44
微相分析 46
3 研究方法 46
3.1 野外工作及采样 46
3.1.1 野外观察 46
3.1.1.1 岩性、结构和颜色 46
3.1.1.2 层理、沉积构造和成岩特征 48
3.1.1.3 化石和生物成因构造 51
3.1.1.4 现场测井和成分测井(compositional logs) 53
3.1.2 采样 54
3.1.2.1 调查样品采集和统计样品采集 54
3.1.2.2 采集多少样品 55
3.1.2.3 微相样品采样实用建议 55
3.2 实 验技术 56
3.2.1 切片、揭片和薄片 56
3.2.2 铸体、刻蚀和染色 57
3.2.3 显微镜技术 57
3.2.3.1 偏光显微镜 58
3.2.3.2 立体扫描电子显微镜 58
3.2.3.3 荧光、阴极发光和流体包裹体显微镜 58
3.2.4 矿物学和地球化学 59
3.2.5 痕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分析 59
4 微相信息:基质和颗粒 64
4.1 细粒碳酸盐基质:泥晶、微亮晶、钙质粉砂 64
4.1.1 泥晶 65
4.1.2 泥晶和其他类型细粒基质的形成模式 70
4.1.2.1 自生泥晶 70
4.1.2.2 异地泥晶 76
4.1.2.3 成岩泥晶(假泥晶) 81
4.1.3 微亮晶 81
4.1.4 粉屑灰岩 83
4.1.5 描述和解释细粒灰岩的实用建议 83
4.1.6 细粒碳酸盐的重要意义 85
4.2 碳酸盐颗粒 86
4.2.1 生物碎屑(骨粒) 89
4.2.2 似球粒:仅仅是一个无成因含义的术语 96
4.2.2.1 术语 96
4.2.2.2 与其他颗粒类型相比 96
4.2.2.3 产状 96
4.2.2.4 现代似球粒 97
4.2.2.5 “似球粒问题”:古代似球粒的成因亚类是什么 97
4.2.2.6 常见的似球粒显微组构 102
4.2.2.7 似球粒的成岩作用 103
4.2.2.8 似球粒的意义 103
4.2.3 皮粒——具有泥晶套的碳酸盐颗粒 103
4.2.3.1 泥晶化作用和泥晶套 103
4.2.3.2 皮粒的成因 104
4.2.3.3 皮粒的意义 105
4.2.4 核形石和红藻石 105
4.2.4.1 核形石 109
4.2.4.2 红藻石和巨核形石 120
4.2.5 鲕粒 124
4.2.5.1 术语 125
4.2.5.2 与其他颗粒相比较 125
4.2.5.3 特征描述 125
4.2.5.4 鲕粒及鲕粒灰岩中的化石 127
4.2.5.5 特殊的鲕粒类型 128
4.2.5.6 现代鲕粒 128
4.2.5.7 鲕粒形成的控制因素 130
4.2.5.8 如何描述鲕粒 130
4.2.5.9 鲕粒和鲕粒岩的成岩变化及孔隙度 130
4.2.5.10 古代鲕粒 132
4.2.5.11 长期变化 134
4.2.5.12 鲕粒的意义 135
4.2.6 豆粒和渗流豆粒——大一点的鲕粒或独立的碳酸盐颗粒 135
4.2.6.1 术语 135
4.2.6.2 与其他颗粒的比较 135
4.2.6.3 特征 137
4.2.6.4 现代豆粒:形成环境和控制因素 138
4.2.6.5 豆粒的成因 140
4.2.6.6 古代豆粒 140
4.2.6.7 非碳酸盐豆粒 141
4.2.6.8 豆粒的意义 141
4.2.7 集合粒:葡萄石、团块和其他复合颗粒 141
4.2.7.1 术语 142
4.2.7.2 比较 142
4.2.7.3 现代集合粒的形成控制条件 143
4.2.7.4 古代集合粒 143
4.2.7.5 集合粒的意义 143
4.2.8 再沉积物:内碎屑、外碎屑——内源沉积物、外源沉积物 144
4.2.8.1 内碎屑:成因和典型相类型 146
4.2.8.2 外碎屑:奇怪的外来者 150
4.3 碳酸盐颗粒的形态 151
4.3.1 目的和方法 152
4.3.2 碳酸盐颗粒形态学数据的意义 153
5 微相信息:组构 155
5.1 沉积和成岩组构 155
5.1.1 示顶底构造 155
5.1.1.1 碳酸盐岩中的常见示顶底特征 155
5.1.1.2 重新定向的示顶底构造 158
5.1.1.3 灰岩中示顶底构造的意义 158
5.1.2 生物组构和颗粒定向性 158
5.1.2.1 有孔虫灰岩生物组构:潜在储层质量的线索 159
5.1.2.2 生屑和内碎屑碳酸盐颗粒的定向排列样式 159
5.1.3 层理和纹层组构 160
5.1.4 生物潜穴和生物扰动组构 162
5.1.4.1 生物扰动作用、生物潜穴作用和生物—再生构造作用 162
5.1.4.2 生物扰动作用的产状和成因 163
5.1.4.3 灰岩中生物扰动组构的识别标志 163
5.1.4.4 生物扰动结构的定性与定量分类 163
5.1.4.5 显生宙生物扰动作用样式的长期变化 164
5.1.4.6 生物潜穴灰岩的意义 164
5.1.5 鸟眼、窗格组构和平底晶洞 166
5.1.5.1 鸟眼构造 167
5.1.5.2 窗格组构 167
5.1.5.3 平底晶洞 170
5.1.5.4 鸟眼、窗格组构和平底晶洞的意义 173
5.1.6 瘤状组构 173
5.2 不连续面:从微相到层序地层学 178
5.2.1 不连续面的分类 179
5.2.2 不连续的主要标志 179
5.2.3 暴露面的微相标志和意义 180
5.2.4 凝缩面和硬底的微相标志及意义 180
5.2.4.1 硬底 181
5.2.4.2 凝缩作用面和凝缩段 185
5.2.5 不连续和层序地层学 189
5.3 同沉积期和沉积期后特征:裂隙、脉和角砾 190
5.3.1 沉积物充填的裂隙:水成岩墙和裂隙的充填 190
5.3.1.1 沉积裂隙的成因、发育和充填 192
5.3.1.2 水成岩墙的微相分析 193
5.3.1.3 碳酸盐岩中水成岩墙的实例研究 194
5.3.1.4 沉积充填裂隙的重要意义 195
5.3.2 微裂缝和脉(方解石脉) 196
5.3.2.1 方解石脉的成因和分类 196
5.3.2.2 方解石充填的微裂缝的描述标志 197
5.3.2.3 碳酸盐岩中微裂缝的意义 198
5.3.3 碳酸盐角砾岩和砾岩 200
5.3.3.1 术语 200
5.3.3.2 怎样描述碳酸盐角砾岩 201
5.3.3.3 碳酸盐角砾岩的类型:成因、分类和标志 204
5.3.3.4 碳酸盐砾岩 210
5.3.3.5 碳酸盐角砾岩和砾岩的意义 211
6 定量微相分析 213
6.1 粒度分析 213
6.1.1 粒度分析:方法和目的 213
6.1.1.1 粒度的测量和粒度分布的描述 214
6.1.1.2 粒度数据的环境解释方法 216
6.1.1.3 薄片粒度分析 217
6.1.2 现代和古代碳酸盐岩的粒度研究 217
6.1.2.1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粒度研究 217
6.1.2.2 碳酸盐岩中粒度分析的应用 220
6.1.2.3 碳酸盐岩粒度研究的意义 221
6.2 微相数据的频率分析 223
6.2.1 频率分析的方法 223
6.2.1.1 计数 223
6.2.1.2 估算 226
6.2.1.3 图像分析 228
6.2.1.4 组分排列、多样性和成熟度 228
6.2.1.5 礁碳酸盐的综合频率研究 229
6.2.2 实用建议 229
6.3 多元微相研究 230
6.3.1 方法:组分间和样品间的变化 230
6.3.2 多元研究的意义:组分分析是环境条件和沉积背景的线索 232
7 成岩作用、孔隙度和白云石化作用 235
7.1 碳酸盐矿物学和成岩过程 235
7.1.1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与古代碳酸盐岩 235
7.1.2 常见的碳酸盐矿物 236
7.1.3 成岩作用及其控制因素 238
7.1.4 从松软的沉积物到坚硬的岩石 239
7.1.5 显生宙碳酸盐矿物学特征的周期性变化 239
7.1.5.1 长期变化 239
7.1.5.2 如何在古代低镁灰岩中识别原始文石和镁方解石的矿物学特征 241
7.2 主要的成岩环境 241
7.2.1 大气淡水、海水和埋藏成岩环境 241
7.2.1.1 大气(淡水)成岩环境 243
7.2.1.2 混合带和海水渗流环境 243
7.2.1.3 海水成岩作用 243
7.2.1.4 埋藏成岩作用 243
7.2.2 早成岩作用和晚成岩作用 244
7.3 碳酸盐岩孔隙度 244
7.3.1 孔隙的分类、几何特征和渗透率 245
7.3.1.1 基本定义 245
7.3.1.2 孔隙结构和渗透率 245
7.3.1.3 薄片中的孔隙度测量和孔隙类型 248
7.3.2 孔隙的术语和分类 248
7.3.3 灰岩和白云岩中的孔隙 249
7.4 孔隙充填过程:胶结作用 252
7.4.1 碳酸盐胶结作用的控制因素 256
7.4.2 胶结物的形态和结构 258
7.4.2.1 胶结物类型 258
7.4.2.2 胶结物结构 262
7.4.3 胶结物类型和成岩环境 263
7.4.4 微相控制的成岩作用 264
7.4.4.1 碳酸盐台地和缓坡 264
7.4.4.2 礁 265
7.4.4.3 冷水、暖水成岩作用 266
7.4.5 成岩作用路径(Pathways)和样式 267
7.5 成岩结构 267
7.5.1 机械作用:压实作用 272
7.5.1.1 薄片中的压实作用标志 272
7.5.1.2 压实程度的描述和计算 272
7.5.1.3 压实作用和脱压作用 275
7.5.1.4 碳酸盐泥和碳酸盐砂的压实作用 275
7.5.2 化学压实:压溶作用和缝合作用 276
7.5.3 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的意义 281
7.6 新生变形作用:矿物转化作用和重结晶作用 281
7.6.1 重结晶碳酸盐岩 282
7.6.2 如何描述重结晶碳酸盐岩 284
7.7 亮晶:重结晶产物或碳酸盐胶结物 285
7.8 白云石化作用和去白云石化作用 285
7.8.1 白云岩组构术语及其描述标准 286
7.8.1.1 白云岩薄片描述及术语 288
7.8.1.2 白云石胶结物 288
7.8.1.3 白云石结构的意义 288
7.8.2 几个重要的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288
7.8.2.1 与蒸发作用相关的白云岩 290
7.8.2.2 混合水和海水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291
7.8.2.3 地下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292
7.8.3 去白云石化作用 292
7.8.3.1 识别去白云石化作用的结构标志 293
7.8.3.2 去白云石化作用的成因 293
7.8.3.3 去白云石化作用的意义 293
7.9 变质碳酸盐岩和大理岩 293
8 碳酸盐岩分类——样品命名 298
8.1 基本概念 298
8.1.1 非结构分类与结构分类 298
8.1.2 描述性分类与成因分类 299
8.1.3 沉积作用、生物作用和成岩作用 299
8.1.4 原地碳酸盐岩和异地碳酸盐岩 299
8.2 礁灰岩和微生物碳酸盐岩(原地碳酸盐岩) 299
8.3 基于沉积结构的分类方案 304
8.3.1 前提条件 306
8.3.2 邓哈姆分类方案的起源和扩展 306
8.3.2.1 概念 306
8.3.2.2 讨论 306
8.3.3 福克的分类方案及扩展 310
8.3.3.1 概念 310
8.3.3.2 讨论 318
8.4 特殊分类 318
8.4.1 沉积结构的成岩变化 318
8.4.2 一些非海相碳酸盐岩需要非常特殊的名称 320
8.5 硅质碎屑-碳酸盐混积岩的分类 322
8.6 命名实例:一些实用建议 322
9 灰岩是生物沉积物 326
9.1 微生物碳酸盐岩和叠层石 326
9.1.1 细菌对碳酸盐沉淀作用的贡献 326
9.1.2 如何识别微生物碳酸盐岩 327
9.1.3 描述和划分底栖微生物碳酸盐岩 327
9.1.3.1 术语和描述标准 327
9.1.3.2 底栖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分类 328
9.1.4 叠层石是纹层状微生物岩 330
9.1.5 微生物岩和叠层石的分布和意义 333
9.1.5.1 随时间发展 333
9.1.5.2 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古环境意义 335
9.1.5.3 叠层石的经济意义 336
9.2 生物成因结壳 336
9.2.1 结壳生物的特征和限制条件 336
9.2.2 显生宙结壳生物 337
9.2.3 结壳样式在识别沉积背景和环境控制因素方面的意义 338
9.3 生物侵蚀作用、钻孔和啃噬生物 341
9.3.1 现代和古代微型钻孔生物 342
9.3.2 现代和古代大型钻孔生物 343
9.3.3 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微型和大型钻孔生物 346
9.3.3.1 微型和大型钻孔生物群的定性变化 347
9.3.3.2 珊瑚礁中大型生物钻孔强度的定量变化 348
9.3.4 微型钻孔生物组合是古水深的标志 348
10 薄片中的化石:并没有那么难 353
10.1 薄片化石的具体问题 353
10.1.1 如何鉴定薄片中的化石 353
10.1.2 化石样品的地质年代分布 355
10.1.3 实用建议 355
10.2 薄片中化石的鉴定特征 357
10.2.1 蓝细菌和钙藻 357
10.2.1.1 蓝细菌和钙质微生物 360
10.2.1.2 红藻中的珊瑚状藻和耳壳藻 363
10.2.1.3 管孔藻 370
10.2.1.4 始祖红藻和疑难红藻 370
10.2.1.5 钙扇藻和裸松藻 372
10.2.1.6 叶状藻 378
10.2.1.7 粗枝藻 379
10.2.1.8 轮藻:淡水和微咸水藻类 390
10.2.1.9 钙球和藻孢囊 394
10.2.2 有孔虫与其他原生动物 399
10.2.2.1 有孔虫 399
10.2.2.2 放射虫 424
10.2.2.3 缸形虫 432
10.2.3 底栖固着生物 436
10.2.3.1 海绵 436
10.2.3.2 水螅虫 451
10.2.3.3 珊瑚 451
10.2.3.4 苔藓虫 453
10.2.4 有壳动物 460
10.2.4.1 腕足动物 460
10.2.4.2 双壳动物 464
10.2.4.3 腹足动物 470
10.2.4.4 头足动物 471
10.2.4.5 竹节石及其他圆锥形壳体(环节石;软舌螺) 476
10.2.4.6 龙介虫及其他蠕虫管 480
10.2.4.7 甲壳类节肢动物 481
10.2.4.8 三叶虫 488
10.2.4.9 棘皮动物 488
10.2.5 薄片中的稀有化石 496
10.2.6 微体疑难化石 497
10.2.6.1 疑难化石的详细目录 497
10.2.6.2 关于部分微体疑难化石的讨论 498
10.3 通过薄片化石进行台地生物带划分 507
10.4 何处去查阅化石薄片照片和微相类型 508
微相解释 512
11 微相标志概述:微相类型 512
11.1 微相类型的概念 512
11.2 如何区分有意义的微相类型 513
11.3 确定微相类型 518
12 古环境条件的识别 523
12.1 环境重建(恢复)的约束条件 523
12.1.1 水动力控制作用 524
12.1.1.1 水动力能量等级 524
12.1.1.2 低能环境和高能环境划分 526
12.1.1.3 古水流信息 528
12.1.2 风暴 528
12.1.2.1 在陆棚、缓坡和台地上形成的风暴沉积物(风暴岩) 529
12.1.2.2 热带风暴对生物礁的影响 534
12.1.2.3 碳酸盐风暴沉积物的意义 538
12.1.3 海洋碳酸盐底质 539
12.1.3.1 碳酸盐底质类型和生物-沉积物的相互作用 539
12.1.3.2 底质类型的识别 540
12.1.4 光照 544
12.1.4.1 分带性和光照条件 544
12.1.4.2 透光带和无光带的识别 544
12.1.5 氧 545
12.1.5.1 术语和分类 546
12.1.5.2 古氧化作用的识别 546
12.1.5.3 研究实例:碳酸盐台地上黑色页岩的发育过程 547
12.1.6 海水温度 548
12.1.6.1 海水温度:生物标志 548
12.1.6.2 海水温度的地球化学标志 549
12.1.7 盐度 549
12.1.7.1 古盐度的生物标志和沉积微相标志 550
12.1.7.2 古盐度的地球化学标志 551
12.1.7.3 超盐度和蒸发环境的沉积微相标志 552
12.1.8 有机质生产率和营养物质 554
12.1.8.1 营养物质 554
12.1.8.2 古营养物质等级评估 555
12.1.8.3 营养物质过剩对礁和台地碳酸盐的影响 555
12.2 古气候条件评价:颗粒组合分析 556
12.2.1 概念 556
12.2.2 实用建议、实例和现代信息状况 558
12.2.2.1 区分颗粒组合类型 558
12.2.2.2 研究实例 558
12.2.2.3 当前研究状况 558
12.3 水体深度评估 560
12.3.1 判别古水深的线索 562
12.3.2 实例研究:碳酸盐缓坡水深评估 566
12.4 寻找地震事件 568
13 沉积微相综合分析 571
13.1 非碳酸盐组分 571
13.1.1 酸不溶残余物(IR):黏土矿物和碎屑石英 571
13.1.2 自生矿物 572
13.1.2.1 碳酸盐岩的硅化作用、自生长石和海绿石 572
13.1.2.2 硫化物:黄铁矿 574
13.1.2.3 硫酸盐:蒸发盐矿物 576
13.1.2.4 磷灰石 577
13.2 地球化学标志 580
13.2.1 痕量元素 580
13.2.2 锶和锰——沉积相研究的有效工具 580
13.2.2.1 锶 580
13.2.2.2 锰 581
13.2.3 痕量元素在碳酸盐岩微相研究中的意义 581
13.2.4 稳定同位素 582
13.3 碳酸盐岩中的有机质 584
14 沉积模式、相带和标准微相 585
14.1 沉积相模式 585
14.1.1 概念模式、动态模式和计算机模式 585
14.1.1.1 概念模式 585
14.1.1.2 动态模式 585
14.1.1.3 数值模式 586
14.1.2 碳酸盐岩相模式的基本要素 586
14.1.2.1 常见相带 586
14.1.2.2 常见沉积样式 587
14.1.2.3 不同的沉积环境需要不同的相模式 587
14.1.3 镶边碳酸盐台地的相带:威尔逊模式 587
14.1.3.1 标准相带及修订的威尔逊模式 588
14.1.3.2 对标准相带的讨论及应用 590
14.1.4 碳酸盐缓坡模式 591
14.1.5 无镶边陆棚和台地 592
14.1.6 孤立台地和环礁 594
14.1.7 陆表海台地模式 594
14.1.8 陆表海缓坡模式 594
14.2 生物分带样式 597
14.2.1 概念和方法 597
14.2.2 实例研究:晚三叠世礁和台地中有孔虫的分布 599
14.3 标准微相类型(SMF) 603
14.3.1 修订后的标准微相类型 636
14.3.2 标准微相类型的讨论 637
14.3.3 地层微相类型 639
14.3.4 碳酸盐缓坡的常见微相类型 639
14.3.4.1 碳酸盐缓坡的微相标志 639
14.3.4.2 碳酸盐缓坡的微相类型 642
14.3.5 通过微相类型追踪相带 642
14.3.6 如何确定标准微相类型:实用建议 644
14.4 动态微相类型和环境变化 647
15 盆地分析:沉积环境识别 649
15.1 成土碳酸盐岩 649
15.1.1 古钙质壳的微相标志 650
15.1.2 古钙质壳和古土壤的意义 651
15.2 古喀斯特和古洞穴化学沉积物 654
15.2.1 古喀斯特和古洞穴化学沉积物构造的识别标志 654
15.2.2 古喀斯特和洞穴碳酸盐的意义 655
15.3 钙华、石灰华和钙质泉华 658
15.4 湖相和沼泽碳酸盐岩 660
15.4.1 湖相碳酸盐岩微相 660
15.4.1.1 微相标志 660
15.4.1.2 湖相灰岩的微相类型 661
15.4.1.3 湖相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分布 663
15.4.2 沼泽相碳酸盐岩 663
15.5 环潮坪碳酸盐岩 666
15.5.1 环潮坪灰岩的识别标志 666
15.5.1.1 定义 668
15.5.1.2 环潮坪碳酸盐的主要相标志 668
15.5.1.3 识别标志概要 670
15.5.2 实例研究:波兰中泥盆世环潮坪碳酸盐岩 672
15.6 碳酸盐台地和缓坡 674
15.6.1 台地和缓坡的生态控制因素 674
15.6.2 碳酸盐台地对淹没的响应 677
15.6.2.1 淹没史的微相信息 678
15.6.2.2 实例研究:微相反映的台地淹没 678
15.6.3 实例研究:台地与缓坡碳酸盐岩 682
15.6.3.1 钙质阿尔卑斯山脉北部晚侏罗世“巴哈马型”碳酸盐台地 682
15.6.3.2 奥地利南部Graz中泥盆世碳酸盐缓坡 686
15.6.3.3 德国巴伐利亚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缓坡碳酸盐岩地下岩心 686
15.7 台地-斜坡-盆地方向切面 688
15.7.1 碳酸盐斜坡类型及组成 689
15.7.2 异地斜坡沉积物和盆地沉积物:识别标志 690
15.7.2.1 水下岩崩 690
15.7.2.2 角砾岩和巨角砾岩 691
15.7.2.3 碎屑流沉积物 691
15.7.2.4 颗粒流沉积物 692
15.7.2.5 浊积岩 692
15.7.2.6 滑动和滑移 697
15.7.3 斜坡碳酸盐岩微相:实例研究 697
15.7.3.1 西西里岛二叠系大型岩块和斜坡脚碳酸盐岩 697
15.7.3.2 南阿尔卑斯山脉三叠系:斜坡相异地碳酸盐岩 697
15.7.3.3 摩洛哥侏罗系:台地-斜坡-盆地横切面 699
15.7.3.4 钙质阿尔卑斯山北部侏罗系:浊积灰岩物源及沉积样式的详细信息 700
15.7.4 结构和微相反映的斜坡稳定性 703
15.7.5 使用颗粒成分测井追索台地-盆地过渡带 704
15.7.5.1 概念和方法 704
15.7.5.2 实例研究:奥地利Gosaukamm地区上三叠统 705
15.8 远洋深海碳酸盐岩 709
15.8.1 远洋灰岩沉积背景、控制因素及生物群 709
15.8.2 远洋碳酸盐岩实例研究 710
15.8.2.1 古生代盆地相碳酸盐岩微相 710
15.8.2.2 中生代盆地相碳酸盐岩微相 711
15.8.3 等深岩 714
16 沉积控制因素及沉积过程分析 718
16.1 旋回性碳酸盐岩、微相与层序地层学 718
16.1.1 旋回性碳酸盐岩 718
16.1.1.1 旋回性碳酸盐岩:基础知识 718
16.1.1.2 微相与旋回性碳酸盐岩 720
16.1.1.3 实例研究:洛菲尔旋回和Latemar旋回(阿尔卑斯山三叠系) 723
16.1.2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 729
16.1.2.1 层序分析:基本要素 730
16.1.2.2 用于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微相信息 731
16.1.2.3 实例研究:微相记录的海平面波动和体系域 734
16.2 礁碳酸盐岩 741
16.2.1 什么是礁 741
16.2.2 礁类型 742
16.2.3 礁化石(reef fossils) 742
16.2.3.1 礁生物群:地质历史期间的组成变化 742
16.2.3.2 礁生物集:生态学单位 743
16.2.4 如何给礁碳酸盐岩分类 744
16.2.5 礁研究的微相方法 744
16.2.5.1 礁和丘碳酸盐岩的基本组分 745
16.2.5.2 描述礁碳酸盐岩:实用建议 746
16.2.6 古礁实例研究 748
16.2.6.1 灰泥丘:摩洛哥南部安蒂阿特拉斯山早泥盆世“Kess Kess”丘 748
16.2.6.2 沃尔索特层灰泥丘:美国新墨西哥萨克拉门托山脉早石炭世(下密西西比统)Muleshoe丘 749
16.2.6.3 礁:美国得克萨斯和新墨西哥州瓜达卢普山二叠纪礁复合体的Capitan礁 750
16.3 识别消失台地 757
16.3.1 研究方法 757
16.3.2 实例研究 757
16.3.2.1 实例研究:从早石炭世砾岩微相中推断出的台地相格局(西班牙南部) 757
16.3.2.2 实例研究:根据微相信息恢复古陡崖 758
16.4 古代凉水碳酸盐岩的识别 758
16.4.1 非热带冷水陆棚灰岩和礁灰岩的微相特征 760
16.4.2 研究实例:早第三纪冷水珊瑚礁 762
16.5 古代深海烟囱和冷泉碳酸盐岩的存在证据 765
16.5.1 古代冷泉和海底烟囱碳酸盐岩的典型特征 765
16.5.2 实例研究 766
16.5.2.1 美国华盛顿州晚始新世“Whiskey Creek”冷泉碳酸盐岩 767
16.5.2.2 加拿大极区早白垩世冷泉碳酸盐岩 768
16.6 碳酸盐-硅质碎屑混积环境及灰岩/泥灰岩地层序列 770
16.6.1 碳酸盐-硅质碎屑混积环境 770
16.6.1.1 现代碳酸盐-硅质碎屑混积环境 770
16.6.1.2 古代碳酸盐-硅质碎屑混积环境 771
16.6.1.3 碳酸盐-硅质碎屑混积物的描述:实用建议 772
16.6.2 灰岩-泥灰岩序列:沉积和/或成岩成因? 772
16.7 碳酸盐沉积样式的长期变化和微相特征的短期变化 775
16.7.1 主要碳酸盐沉积环境随时间的变化 775
16.7.1.1 显生宙碳酸盐台地 776
16.7.1.2 显生宙礁样式 777
16.7.1.3 远洋碳酸盐岩 778
16.7.2 显生宙底栖碳酸盐工厂的差异 779
16.7.3 非骨骼和骨骼矿物成分的时间变化 780
16.7.4 微相标志的丰度和作用随时间而改变 781
微相应用 784
17 层与容矿岩 784
17.1 碳酸盐岩油气储层 784
17.1.1 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年代分布 785
17.1.2 碳酸盐岩储层的沉积环境和环境控制因素 786
17.1.2.1 沉积环境 786
17.1.2.2 环境控制因素 787
17.1.3 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控制因素 787
17.1.3.1 储层性质 788
17.1.3.2 储层性质的成岩控制因素 788
17.1.4 方法 790
17.1.4.1 地震解释 790
17.1.4.2 测井响应 790
17.1.4.3 岩心和钻屑 791
17.1.4.4 与储层相关的露头模拟研究 791
17.1.5 微相、岩相和储层类型 792
17.1.5.1 储层非均质性 792
17.1.5.2 相关微相信息 794
17.1.5.3 储层类型和相特征 795
17.2 碳酸盐岩容矿岩矿床 797
17.2.1 矿床与碳酸盐岩背景 797
17.2.2 微相与矿床 798
18 碳酸盐岩资源、相、风化与保护 800
18.1 碳酸盐岩的工业用途 800
18.2 碳酸盐岩的勘探与开发 800
18.3 碳酸盐岩的相和物理化学性质 801
18.4 碳酸盐岩的风化、腐蚀与保护 801
18.4.1 碳酸盐岩的风化 801
18.4.2 保护 803
19 微相与考古学 807
19.1 问题与方法 807
19.2 建筑石料 807
19.2.1 建筑石料:方法 807
19.2.2 建筑石料:实例 808
19.3 镶嵌材料 809
19.3.1 镶嵌材料:方法 809
19.3.2 镶嵌材料:实例 809
19.4 工艺品 811
19.4.1 工艺品:方法 811
19.4.2 工艺品:实例 811
19.5 陶瓷制品 812
19.5.1 陶瓷制品:方法 812
19.5.2 陶瓷制品:实例 813
19.6 大理石研究 813
19.7 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的爱情故事探秘 816
20 新增实例(Axel Munnecke撰写) 819
附录 828
1 练习题答案 828
2 关于随书附带的CD(略) 830
3 插图的使用许可 830
- 《科比 曼巴永生》冯逸明编;余岚,刘喆责编 2020
- 《微纳米水合碳酸镁的制备与应用》王余莲,印万忠著 2019
- 《量子规范场论的解释 理论、实验、数据分析》(中国)李继堂 2019
- 《刑法解释的限度与修改关系论》黄明儒,项婷婷,刘元著 2019
- 《永不凋落的鲜花 永生花花艺花礼》(韩)金演钟 2019
- 《党员应知应会一本通》杭超,辛岐波责任编辑;石国亮 2019
- 《智力的奥秘 认知神经科学的解释》(美)理查德·J·海尔著 2019
- 《记忆的秘密 认知神经科学的解释》(美)斯科特·D.斯劳尼克著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大全》中国法制出版社编 2019
- 《最高人民法院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杜万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 2016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书情书》(德)布克哈德·施皮南(Burkhard Spinnen)著;(德)琳娜·霍文 2019
- 《钢琴独奏作品》(法)埃里克·萨蒂 2018
- 《我们如何思维》马明辉 2019
- 《美国的伤痕 独立战争与美国政治的暴力基因》(德)霍尔格·霍克(Holger Hoock)著 2019
- 《历法、宗教与皇权》马伟华著 2019
- 《词学 第42辑》马兴荣,朱惠国主编 2019
- 《英语阅读培养能力分析研究》马金燕著 2019
- 《文明的衰落与复兴》张娜责编;陈维政总主编;孙林译者;(德)阿尔伯特·史怀哲 2019
- 《厄特克尔家族》(德)鲁迪格·杨布鲁特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