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  评书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  评书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 评书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啸涛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5957725
  • 页数:1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评书的历史,相关人物和故事。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 评书》目录

前言 1

一、可溯之源长——评书溯源篇 8

1.春秋时期的“说书” 8

(1)淳于髡讽谏 8

(2)扁鹊治病 10

2.唐代的“俗讲”和“变文” 12

(1)狗吠之声 12

(2)《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与《伍子胥变文》 13

3.宋代“说话”分四家 15

(1)聂隐娘的故事 16

(2)错斩崔宁 17

(3)《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 18

4.元代的“评话” 20

(1)五种《全相平话》 20

(2)《五代史平话》 22

5.莫后光说书 23

(1)莫后光与柳敬亭 23

(2)听说书,众人忘酷暑 24

6.敬亭之后,宁有敬亭 26

(1)受指点,敬亭艺精进 26

(2)绝交阉党入军幕 28

二、遗失的龙票——形成发展篇 32

现代评书的创始人王鸿兴 32

(1)掌仪司立案,遗失龙票 32

(2)皇帝驾崩,改说评书 33

三、江山代有才人出——繁荣兴盛篇 38

1.“评书大王”双厚坪 38

(1)双厚坪巧戏王世子 39

(2)双厚坪说卖马,半个月不撒马嚼环 42

2.石玉昆与《三侠五义》 44

(1)由《耄耋图》创《龙图公案》 44

(2)惊动公卿身价高 46

3.潘诚立与评书研究会 48

(1)沈阳赛书夺魁 49

(2)“八红”、“八黑”各不同 50

4.“净街净巷”连阔如 52

(1)“亮家底儿”说书 53

(2)给周总理说书 54

(3)我的电话是:三局零三二一 55

5.扬州评话大师王少堂 57

(1)说武功,吓走流氓 57

(2)受挫折,刻苦磨练 58

(3)戏说“蟹粉狮子头” 59

6.“净街王”王杰魁 61

(1)同行互济说《包公案》享誉书坛首进茶馆 61

(2)师叔相助,制服恶太监 62

7.“通天教主”陈士和 64

(1)闻过则喜,一演一新 65

(2)说《王者》,久而弥趣 68

8.“说书的梅兰芳”袁杰英 70

说《施公案》暗讽日寇 71

9.“品八套”品正三 73

(1)品正三力辞称泰斗 73

(2)说《隋唐》请教老听客 74

10.固桐晟自编《清宫秘史》 77

(1)《泥打西太后》选段 77

(2)借得《清史稿》自编《清宫秘史》 78

11.陈荫荣与《兴唐传》 81

(1)陈荫荣编说《兴唐传》 81

(2)兴唐人物自传神 82

12.评书与西河大鼓“两门抱”的马连登 84

(1)雪冻手指练成一代名师 84

(2)十二张高桌二十八条腿 85

(3)《罗家将》的故事 86

四、吐故纳新——改革创新篇 90

1.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 90

(1)《许云峰赴宴》中的“龙蛇笔法” 91

(2)给江姐“开脸” 92

(3)袁阔成的《桃花庄》 92

(4)因人说书 93

(5)口技用得俏 95

(6)用神怪诙谐 95

2.“说新书的带头人”李鑫荃 97

(1)《苦菜花》的故事 97

(2)《平原枪声》的故事 98

(3)无书不益人 99

(4)改编《雍正剑侠图》,抱病指点连丽如 99

3.命运多舛,情系评书的单田芳 101

(1)“云遮月”的嗓子无处不在 101

(2)有大学文凭的说书人 102

(3)命运多舛,情系评书 103

(4)永不消逝的电波 104

4.万人空巷听兰芳 106

(1)《岳飞传》影响一代国人 106

(2)艰辛创作《岳飞传》 107

(3)《岳飞大战金兀术》选段 109

(4)《姑娘万岁》 110

5.“电视评书第一人”田连元 113

(1)在电视上表演评书 113

(2)《调寇》 115

(3)“看”评书比“听”评书过瘾 117

6.连丽如为说书改名 119

(1)周总理让连丽如说书 119

(2)南北“丽”人擅说书 120

(3)为培养新人,开办“丽如书场” 123

7.“活着欢”何祚欢 124

(1)《肖飞买药》选段 125

(2)“活着欢”在电视上说评书 125

8.田战义的近代史评书 128

(1)《秘密列车》 128

(2)《鬼断家私》片段 129

五、评书界的新生代——晨光熹微篇 129

1.边说边唱的刘朝 133

(1)说《“虎”打武松》唱《十五的月亮》 133

(2)善琢磨,《老佛爷坐车》与众不同 134

2.让评书“上网”的张少佐 136

(1)《中国血案》 136

(2)《三打保险箱》 137

(3)让评书上网 138

六、评书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历久弥新篇 140

1.从“撂地”说书,到走进茶馆 140

2.无线电波传四海 141

3.电视书场 143

4.产业化发展 1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