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赖章盛,胡小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33245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如何加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文化建设,在中国当代应当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化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化,才能为我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本书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生态文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互动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应遵循哪些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应具有哪些秉赋与规定性——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建设生态文化这一主线展开研究,揭示了文化与文明、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生态文化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论述中国特色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坚持中华民族生态文化的主体地位和大众化方向;阐明中国当代生态文化要突出民族特色必须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进而揭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基本精神、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并探讨怎样实现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时代转换和创新发展等。最后探讨了中国特色生态文化系统构建问题。本书为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也拓展了文化研究与生态文化研究的理论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论》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文化:具有价值内核的人类生活方式 4

一 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4

(一)众说纷纭的文化定义 5

(二)文化的内涵及意义生成 7

(三)文化的内核与特征 9

二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14

(一)文化与文明的异同 14

(二)文明形态与文化模式的划分 19

(三)历时态的文明形态的文化模式内涵分析 25

第二章 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文化模式 30

一 生态文化产生的背景 31

二 生态文化的内涵 39

(一)生态文化的哲学世界观:生态世界观 41

(二)生态文化的价值观:生态价值观 44

(三)生态文化的伦理观:生态伦理观 50

三 生态文化的体系结构 54

四 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文化模式 58

(一)生态文化是自觉重建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的主导性文化模式 58

(二)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灵魂 62

第三章 生态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 67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简述 6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6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 70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7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道路 73

(二)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83

(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86

三 生态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 89

(一)生态文化建设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社会理想 89

(二)生态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维度 91

(三)生态文化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 94

(四)生态文化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96

第四章 生态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多维发展的助推力 99

一 生态文化建设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完善与提升 10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开放发展的思想体系 100

(二)生态文化价值理念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104

二 生态文化建设助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107

(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在现实领域中展现生态化趋势 108

(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在理论视域中凸显生态文化价值 110

三 生态文化建设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12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传承更需要创新 112

(二)生态文化建设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 114

(三)生态文化建设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天时”和“地利” 116

四 生态文化建设助推中国文化产业优化升级 118

(一)生态文化建设助推中国文化产业壮大规模 119

(二)生态文化建设助推中国文化产业提升质量 120

第五章 中国特色: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的内在禀赋 125

一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2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12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28

二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生态文化 12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130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33

三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141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141

(二)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以生态文明理念 143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文明理念 145

第六章 文化自信:坚持中华民族生态文化的主体地位和大众化方向 152

一 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精神 152

(一)生态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52

(二)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传统生态文化精神 157

二 吸纳、改造和提升“小传统”,发挥民间文化的生态示范效应和传播中介功能 164

(一)“小传统”——民间文化的一种社会学称谓 164

(二)民间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及其表现形式——以客家文化为例 168

(三)民间生态文化的传承、改造与提升 173

三 坚持文化大众化方向,使生态文化理念内化为大众自觉的信念和行为方式 181

(一)生态文化大众化的内涵 181

(二)推进生态文化大众化的最直接途径和方式:通俗化 183

第七章 文化基因: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基本精神 187

一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187

二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基本精神 192

(一)“天道生生”的宇宙图式 192

(二)“天人合一”“人与天一”的博大觉悟 195

(三)遵道贵德法自然的人伦法则 198

(四)天人协调与和合的价值理想 206

(五)以时禁发,仁爱与衣养万物的诚明之举 214

(六)依正不二:众生平等的佛性智慧 218

第八章 文化优势: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 222

一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独特魅力与优势 222

(一)“天道生生”的宇宙创生论的独特魅力与优势 223

(二)“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论的独特魅力与优势 227

(三)天人关系哲学中所体现的生命价值论的独特魅力与优势 235

(四)与天人合一世界观相联系的系统思维方式的独特魅力与优势 239

二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当代价值 243

(一)“天人合一”的整体与和合思维方式的当代价值 244

(二)“天道生生”的宇宙根源意识和“敬天”“畏天”的心理信念的当代价值 245

(三)“仁爱万物”“民胞物与”理念的当代价值 248

(四)节用、节欲、知足意识的当代价值 249

第九章 时代转换: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创新发展 252

一 文化发展: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253

二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总特征、局限性和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255

(一)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总特征 255

(二)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及其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256

三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转换与创新发展 261

(一)与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相适应,赋予传统生态文化以新的特质 261

(二)吸收现代科学思维、科技理性和外国生态文化成果,在丰富、完善和提升中进行重构 264

(三)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总结和吸取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 268

第十章 系统工程(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的思想与话语体系 277

一 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和解”统一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的思想指南 277

(一)“两个和解”统一的思想基础 277

(二)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思想原则 284

二 现代西方生态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可借鉴的思想资源 294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理念 295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理念 297

三 转换与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的话语体系 303

(一)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世界观 304

(二)从“天人和合”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307

(三)从“敬畏自然”到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实践观 308

第十一章 系统工程(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制度体系 312

一 生态文化制度概述 312

(一)生态文化制度的内涵 312

(二)生态文化制度与生态文明制度的关系 315

(三)生态文化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 316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框架 31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制度 32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制度 32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制度 322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社会制度 323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制度体系构建的基本路径 324

(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制度 325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制度 326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制度 328

(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社会制度 329

第十二章 系统工程(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的行为规范体系 332

一 构建生态自觉的政府行为规范 332

(一)坚持绿色发展 333

(二)实施生态政治 335

(三)加强生态教育 337

(四)开展生态合作 339

二 构建生态自觉的企业行为规范 342

(一)坚持绿色生产 343

(二)培育生态文化 345

(三)承担生态责任 347

三 构建生态自觉的公众行为规范 349

(一)坚持绿色生活 349

(二)建设生态家庭 352

(三)参与生态政治 353

参考文献 356

后记 36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