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可持续视角下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测度研究  北京与世界城市比较
可持续视角下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测度研究  北京与世界城市比较

可持续视角下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测度研究 北京与世界城市比较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长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12206711
  • 页数:2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伦敦、巴黎、纽约、东京为代表的特大城市地区,广泛开展了基于可持续目标的土地使用模式研究与实践,运用人工解译和分层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测度方法,结合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比较验证、情景模拟等环节,对五个特大城市地区的土地使用模式进行了从二维到三维的测度实证、比较以及相关性检验;并基于测度分析的结论、有关城市的规划经验和北京的情况提出形态、功能优化策略和协同路径建议。
《可持续视角下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测度研究 北京与世界城市比较》目录

第1章 引言——服务于“新型城镇化” 1

1.1 题目释义 2

1.1.1 土地使用模式 2

1.1.2 测度研究 4

1.1.3 特大城市地区 6

1.2 中国特大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8

1.2.1 研究背景 8

1.2.2 研究意义 11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

1.3.1 研究思路 13

1.3.2 研究方法 14

上篇 土地使用模式的研究基础和假说 17

第2章 土地使用模式研究综述与测度研究进展 19

2.1 可持续土地使用模式的理论探讨 20

2.1.1 形态的视角 20

2.1.2 功能的视角 24

2.1.3 综合的视角 26

2.2 土地使用模式的测度研究进展 28

2.2.1 对形态的测度 29

2.2.2 对功能的测度 32

2.2.3 综合性测度与测度方法 35

2.3 特大城市地区测度的复杂语境 40

2.3.1 形态与现象语境(密度、距离、分割、破碎) 40

2.3.2 功能与效果语境(质量、多样、可达性、控制力) 42

2.3.3 现象与效果关联的空间语境(紧凑、流动、多中心) 42

2.4 本章 小结 43

第3章 基于可持续视角的土地使用模式理论框架 45

3.1 土地使用模式的可持续性假说 46

3.1.1 定义土地使用模式的可持续性 46

3.1.2 假说一:形态的紧凑程度 50

3.1.3 假说二:功能的可达程度 51

3.1.4 假说三:形态与功能的协同程度 52

3.2 土地使用模式的形态与功能要素 55

3.2.1 形态要素 55

3.2.2 功能要素 57

3.3 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与可持续性的作用机制 59

3.3.1 土地使用模式与交通能耗 59

3.3.2 土地使用模式与建筑能耗 63

3.3.3 土地使用模式与环境约束 65

3.4 本章 小结 69

中篇 土地使用模式的测度方法和实证 71

第4章 土地使用模式的测度指标 73

4.1 形态紧凑的测度指标 74

4.1.1 形态指标的选取依据 74

4.1.2 建成区覆盖率 75

4.1.3 透水地面比率 75

4.1.4 建筑密度 76

4.1.5 建筑层数及其他指标 76

4.2 功能可达的测度指标 77

4.2.1 功能指标的选取依据 77

4.2.2 公共交通(轨道交通) 78

4.2.3 公共服务设施(小学) 78

4.2.4 公共绿地(公园等) 80

4.2.5 功能混合度 80

4.3 形态与功能的协同性测度 81

4.3.1 形态与轨道交通的协同性测度 82

4.3.2 形态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协同性测度 82

4.3.3 形态与公共绿地的协同性测度 83

4.3.4 形态与功能相协同的综合测度矩阵 83

4.4 本章 小结 84

第5章 土地使用模式的测度方法及应用 85

5.1 数据基础——以特大城市地区测度为例 86

5.1.1 基于卫星影像图的数据提取 86

5.1.2 地图数据尺度与位置的确定 86

5.1.3 地图精度的确定 88

5.2 人工解译与分层抽样调查法 88

5.2.1 人工解译 89

5.2.2 分层等比例随机抽样 90

5.2.3 抽样精度与数目 91

5.2.4 抽样分层以及抽样框制作 92

5.3 实证检验与方法的适用范围 95

5.3.1 五大城市地区调查数据结果 95

5.3.2 样本验证与误差来源 97

5.3.3 相关研究的佐证 98

5.3.4 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00

5.4 本章 小结 100

第6章 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比较 101

6.1 五个特大城市地区总体比较与假说的验证 102

6.1.1 五个特大城市地区空间层次与范围 102

6.1.2 五个特大城市地区可持续指标 103

6.1.3 土地使用模式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的相关性 104

6.2 土地使用形态紧凑的测度比较 111

6.2.1 建成区覆盖率比较 111

6.2.2 透水地面比率比较 115

6.2.3 建筑密度比较 117

6.2.4 建筑层数比较 120

6.2.5 土地使用形态的综合比较 122

6.3 土地使用功能可达的测度比较 126

6.3.1 轨道交通比较 127

6.3.2 公共设施比较 130

6.3.3 公共绿地比较 133

6.3.4 土地使用功能的综合比较 136

6.4 形态与功能协同指数比较 140

6.4.1 形态与轨道交通的协同指数 140

6.4.2 形态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协同指数 141

6.4.3 形态与公共绿地的协同指数 142

6.4.4 形态与功能综合协同指数比较 144

6.5 本章 小结 147

下篇 土地使用模式的可持续特征和优化策略 149

第7章 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的优化策略 151

7.1 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的可持续特征 152

7.1.1 土地使用形态特征 152

7.1.2 土地使用功能特征 153

7.1.3 形态与功能相协同特征 155

7.2 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的优化策略 157

7.2.1 应对环境变化的形态紧凑策略 159

7.2.2 改善空间质量的功能调整策略 160

7.2.3 基于竞争力提升的综合协同策略 163

7.3 北京土地使用模式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166

7.3.1 北京土地使用模式测度比较的优势和劣势 166

7.3.2 大小地块综合运用的形态紧凑策略 167

7.3.3 结合交通设施布局的功能增长极核 169

7.3.4 北京土地使用形态与功能相协同的路径探索 171

7.4 本章 小结 175

第8章 研究结语 176

8.1 研究主要创新点 177

8.2 研究中的困难与不足 177

8.3 后续研究展望 179

附录A 500个抽样地块基本数据 180

附录B 五大城市地区的统计数据 195

附录C 参考文献 204

附录D 图表目录 2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