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电影影像表达与跨文化传播
中国电影影像表达与跨文化传播

中国电影影像表达与跨文化传播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晓伟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137928
  • 页数:291 页
图书介绍:21世纪的今天,上个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所言的“地球村”已具雏形,由于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移民潮的出现、多元文化的发展,以及邦国概念的模糊化,使“整个世界的相互依存性和联系性日益增强”。尽管有很多迹象表明,经济的全球化与人类生存空间的重构,加速了邦国之内或之间的文化的同质化进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浮现出一种世界文化的可能性”。文化的差异性依然存在(也必然会存在)。在此环境下,“以个人为基准预见他人对信息的反应是行不通的”,正如爱德华?霍尔所说:“今天,人越来越多地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解读他人下一步要做什么时,自己的文化再也不是可靠的依据。人经常处在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情景中,因此他必须迈出下一步,着手超越自己的文化。”中国电影受全球化浪潮裹挟,它的跨文化传播问题必然且更加急迫。作为全球资本主义文化传播引领者的美国好莱坞,凭借科技等优势以及由此构建的不平等的跨文化传播秩序,不仅推销、宣扬和传播着西方主流文化及其价值观念,而且还通过“恶意贬损和摧残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力图使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是失语就是褪色,或者被边缘化。”事实证明,文化的话语权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国际
《中国电影影像表达与跨文化传播》目录

绪论 1

一 研究维度:文化、影像表达、好莱坞 2

二 现状: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分析 5

三 研究方法:综合与交叉 11

第一章 研究缘起: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三个语境 14

第一节 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语境 14

第二节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民族化语境 18

第三节 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政治化语境 20

第二章 理论工具: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多元审视 23

第一节 爱德华·霍尔的语境理论在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适用性 23

第二节 菲利普森的文化代码理论在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适用性 26

第三节 约翰·贝利的文化适应理论在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适用性 28

第三章 历程梳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简史 31

第一节 1949年以前: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实践初尝试 31

第二节 1949~1966年:在政治与艺术的斗争中“引进来”和“走出去” 39

第三节 1976~1984年: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成就与问题 55

第四节 1984~2000年:走上世界影坛的“第五代”“第六代”中国电影 66

第五节 2000年至今: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挑战与机遇 79

第四章 影像风格: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与影像表达的实践之一 85

第一节 民族化的题材内容 85

第二节 东方化的表现形式 93

第三节 含蓄化的情感表达 107

第五章 明星符号: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与影像表达的实践之二 114

第一节 明星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114

第二节 明星符号与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 117

第三节 明星符号对国家形象的政治意义 126

第六章 跨国合作: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与影像表达的实践之三 129

第一节 跨国合作的现状及特点 132

第二节 多渠道合拍对中国本土电影的影响 145

第三节 合拍片中的文化融合与认同 147

第四节 走向未来的电影合拍 150

第七章 个案研究:中国电影影像表达的跨文化传播典型案例 153

第一节 电影个案研究的基本思路 153

第二节 典型案例之一:《红高粱》 158

第三节 典型案例之二:《卧虎藏龙》 166

第四节 典型案例之三:《春光乍泄》 175

第五节 典型案例之四:《三峡好人》 181

第八章 问题分析: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 190

第一节 文化层面:语言与非语言的文化差异 190

第二节 媒介层面:“互联网+”电影的负面影响 195

第三节 创作层面:创作视角的“东方主义”和文化身份的迷失 200

第四节 文本层面:文化传播与传播文化的疏离 206

第九章 策略整合:中国电影影像表达的跨文化思考 212

第一节 文化层面:基于文化适应理论的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两种路径 212

第二节 媒介层面:利用新媒体进行跨文化传播 215

第三节 创作层面:建立文化自觉 218

第四节 文本层面:影像符号的开掘和中国故事的表达 220

结语 254

主要参考文献 257

附录:中国影片国外获奖目录 273

后记 29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