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调查 总第14卷 村庄类第13卷 长江区域第6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勇,邓大才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125055
- 页数:746 页
总序&徐勇 1
凡例&《中国农村调查》编辑组 1
村庄类分序&徐勇 1
横向联结:外向松散型村落的关系与治理——长江区域曲水村调查 3
第一章 曲水村的由来与演变 3
第一节 曲水村的由来 3
一 村落形成简史 3
二 村名的由来 7
第二节 曲水村的建制沿革 9
一 1949年之前的村落建制 10
二 1949年之后的村落建制 11
第三节 曲水村当下概况 13
一 地理位置 13
二 人口 13
三 姓氏 14
四 经济概况 15
第二章 曲水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17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7
一 气候“巴适” 17
二 平坝地形 21
三 土壤肥沃 22
四 资源禀赋 23
五 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 27
第二节 水网环境与农田灌溉 28
一 江、河、堰 28
二 河渠与沟 32
三 地下水与水井 33
第三节 稻作体系 35
一 农耕之基——田地 35
二 主耕之物:稻麦选择 37
三 稻作生产 38
第四节 散居格局 43
一 稻作生产与散居格局 43
二 内聚外散的聚落格局 44
三 院落格局与住户关系 46
第五节 村落内外交通 50
一 交通枢纽区位 50
二 交通通道及其修建 51
三 出行工具及选择 52
四 交通与生产生活 53
第六节 曲水村自然实态 53
一 水利设施的兴建 54
二 村民居住特征 55
三 交通建设 55
第三章 曲水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57
第一节 人、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57
一 人口与土地的数量关系 57
二 人口与土地的生产能力 62
三 人口消费与土地生产的矛盾 69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69
一 土地类型及其产权 70
二 土地买卖及其关系 76
三 土地租赁与租佃关系 81
四 土地典当及其关系 88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90
一 经营单位:家户 90
二 家户的独立经营权 90
三 家户经营分工 91
四 合作经营 94
五 经营与市场 97
六 经营与借贷 104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108
一 幺店子买卖 108
二 家户零散交换 109
三 赶场 110
四 流动性的“挑挑” 119
第五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119
一 自我供给的农作生产消费 119
二 产购结合的生活消费 121
三 相互往来的人情消费 122
四 消费中的家户关系与行为 125
第六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128
一 分家与继承 128
二 遗产继承 132
三 继承关系 136
第七节 曲水村经济变迁 139
一 传统时期曲水村经济概况 139
二 曲水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139
三 变迁中的曲水村经济状况 144
第八节 曲水村经济实态 145
一 村集体收入 145
二 农业经济发展 146
三 村内企业概况 148
四 劳动力与职业分布 149
第四章 曲水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151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151
一 血缘单位:家庭与家族 151
二 血缘关系类型 154
三 生产生活中的血缘关系 157
四 节日活动中的血缘关系 159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161
一 邻里:“两隔壁” 162
二 市场与熟人网络 164
三 乡亲 165
四 地缘关系与行为 167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171
一 水利圈与水利组织 171
二 市场圈与市场组织 177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182
一 神灵信仰与信仰圈 183
二 地缘信仰与信仰圈 188
第五节 组织与组织关系 189
一 龙杆会 189
二 上会 193
三 袍哥会 195
四 清明会 199
五 其他组织 201
第六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202
一 交往对象 202
二 交往原因及内容 203
三 交往空间与场所 204
四 交往的维系与断裂 204
第七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 205
一 政府组织下的流动 205
二 土地驱动下的流动 206
三 灾害流动 207
四 其他因素引发的流动 207
五 流动中的惯行与关系 208
第八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 210
一 职业分化 210
二 血缘分化 212
三 利益分化 213
四 权力分化 213
五 群体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216
第九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 217
一 村民之间的冲突 217
二 官民冲突 222
第十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 222
一 家庭保护与保护关系 223
二 亲戚保护与保护关系 223
三 村落保护与保护关系 225
四 政府保护与保护关系 227
第十一节 曲水村社会变迁 228
一 改革开放前的村落社会 228
二 改革开放后的村落社会 230
第十二节 曲水村社会实态 231
一 社会保障 231
二 社会组织 232
三 社会交往 232
四 社会人口现状 233
第五章 曲水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235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235
一 宗族建筑 235
二 族谱与上谱 236
三 祭祀活动 237
四 孝道与敬祖 240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240
一 神灵信仰及其关系 240
二 鬼怪信仰及其影响 243
三 “巫士”及其关系 244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245
一 经验思维 245
二 务实思维及思维关系 247
三 循环思维及思维关系 248
四 中庸思维及思维关系 248
五 平均思维及思维关系 249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249
一 生育态度与态度关系 250
二 生产态度与态度关系 257
三 生活态度与态度关系 257
四 人生态度与态度关系 258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259
一 婚嫁习俗及其关系 259
二 丧葬习俗及其关系 264
三 节庆习俗及其关系 269
四 日常习俗及其关系 273
五 对习俗的认知与影响 275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275
一 家庭与家族规训 275
二 私塾教育 276
三 官学教育 278
四 规训中的关系 279
第七节 娱乐与娱乐关系 283
一 文娱活动时间 283
二 文娱公共场所 283
三 文娱往来及其关系 285
第八节 曲水村文化变迁 291
第九节 曲水村文化实态 292
一 文化习俗 293
二 休闲娱乐 293
三 教育状况 294
四 婚育现状 295
第六章 曲水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298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298
一 基层政权与治理单元 298
二 政权治理主体 300
三 政权治理内容 302
四 政权治理方式 310
五 政权治理关系 312
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315
一 “士绅先生”治理及其关系 315
二 “首事”治理及其关系 317
第三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322
一 治理单元:家户 322
二 家户治理主体:“当家的” 322
三 家户治理内容 325
四 家户治理规则 327
五 家户治理关系 329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331
一 亲族治理单元 331
二 亲族治理主体 332
三 亲族治理内容 332
四 亲族治理过程 333
五 亲族治理关系 334
第五节 社会治理与治理关系 337
一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337
二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340
第六节 曲水村治理变迁 342
一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的曲水村治理 342
二 集体化时期的曲水村治理 343
三 村民自治时期的曲水村治理 344
四 变迁中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概况 344
第七节 曲水村治理实态 345
曲水村调查小记 348
曲水村调查日记 350
因利而治:移民型村落的利益关系与治理——长江区域雷河坝村调查 391
第一章 雷河坝自然村的由来与演变 391
第一节 雷河坝自然村的形成 391
一 湖广填川 391
二 雷氏“插占” 393
第二节 雷河坝自然村的村落社会结构 396
一 老地名的由来 396
二 “大房子” 399
三 姓氏与职业 409
第三节 雷河坝自然村的建制沿革 411
一 1949年之前的村落建制 411
二 1949年之后的村落建制 413
第四节 雷河坝自然村的当下现状 414
一 清江镇概况 415
二 河中行政村概况 416
三 雷河坝自然村概况 418
第二章 雷河坝自然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423
第一节 自然环境 423
一 地形地貌 423
二 气候特征 425
三 土壤特征 427
四 “田”“土”分类 429
五 自然灾害 432
六 交通状况 437
第二节 水网与灌溉 438
一 濑溪河 438
二 “天上落雨” 441
三 箍井与土井 442
四 用水与村民生活 443
第三节 稻作体系 448
一 谷种:自留与“调换” 448
二 春耕生产 449
三 插秧与打谷 450
四 晒谷交租 451
五 谷子与其他作物 453
六 农事安排 454
第四节 居住格局 454
一 人随田迁 454
二 “同房各屋” 455
三 产权与生活 455
第五节 雷河坝自然村的自然变迁与实态 457
一 水利灌溉 457
二 稻作传统的变化 458
三 居住格局 460
四 交通 461
第三章 雷河坝自然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462
第一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462
一 人与土地的关系 462
二 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467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478
一 土地性质及土地类型 478
二 土地买卖与土地租佃 489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497
一 家户经营 498
二 经营分工 499
三 经营关系 501
四 市场雇佣 503
五 经营与村民行为关系 504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504
一 场镇概况 505
二 赶场 506
三 市场管理 510
四 借钱与邀会 511
五 交换关系 513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514
一 产品分配 514
二 分配关系 518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521
一 消费活动 521
二 消费关系 523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527
一 财产继承 528
二 继承关系 532
第八节 雷河坝自然村的经济变迁 533
一 1949年之前的经济形态概况 533
二 1949年之后的经济变迁 534
第九节 雷河坝自然村经济实态 536
一 农业经济 536
二 家庭分工 537
三 场镇经济 537
四 商品经济 538
五 家庭消费 538
第四章 雷河坝自然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539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539
一 家户与家人 539
二 婚姻与姻亲 540
三 亲戚关系 542
四 血缘关系 544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549
一 地缘主体 549
二 地缘关系 554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556
一 信缘主体 556
二 信缘关系 559
第五节 组织与组织关系 561
一 组织主体 562
二 组织关系 570
第六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571
一 扩大家庭的社会交往 571
二 “一大家人”之间的交往 572
三 亲戚之间的交往 574
四 地邻之间的交往 575
五 熟人之间的交往 576
第七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 577
一 流动主体 577
二 流动与租佃 578
三 流动与权力 578
四 流动与村民资格 579
五 流动范围 579
六 “搬家饭” 580
七 流动关系 580
第八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 580
一 经济分化 581
二 职业分化 582
三 血缘分化 584
第九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 585
一 家庭内部冲突 585
二 地邻冲突 587
三 租佃冲突 588
第十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 590
一 亲缘保护 590
二 地缘保护 590
三 组织保护 591
四 租佃保护 592
第十一节 雷河坝自然村社会变迁 593
一 社会关系变迁 593
二 社会分化变迁 594
三 社会交往变迁 594
四 社会流动变迁 595
五 社会保障变迁 595
六 社会冲突变迁 596
第十二节 雷河坝自然村社会实态 596
一 家庭规模 596
二 亲戚关系 597
三 地邻关系 597
四 社会分化 597
五 社会保障 598
六 社会冲突 598
第五章 雷河坝自然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599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599
一 先人崇拜 599
二 祭祀 604
第二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605
一 生产思维:重经验 606
二 经济思维:务实与节俭 607
三 交往思维 609
第三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611
一 生育态度 611
二 生产态度 616
三 生活态度 617
第四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617
一 婚丧习俗及其关系 618
二 节庆习俗与关系 624
三 其他习俗与关系 626
第五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627
一 家庭教化与规训 627
二 宗族教化与规训 637
三 学校教化与规训 640
第六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 641
一 赶场 641
二 赌博 642
三 办会 642
四 年节庆祝活动 643
第七节 雷河坝自然村文化变迁 643
一 信仰变迁 643
二 生育观念变迁 644
三 思维变迁 645
四 文化娱乐变迁 645
五 教育变迁 646
第八节 雷河坝自然村文化实态 646
一 信仰 647
二 思维 647
三 习俗 648
四 文化娱乐 648
五 教育 649
第六章 雷河坝自然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650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650
一 保甲建制 650
二 保长与甲长 651
三 保甲事务 652
四 治理关系 660
第二节 家户治理和治理关系 661
一 “治家人” 661
二 家户治理内容 663
三 家户治理的规则与方式 670
第三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672
一 自然村的范围 672
二 自然村的组织形式 673
三 地邻治理 674
四 “大房子”的治理 677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679
一 亲族治理单元 679
二 亲族治理主体 681
三 亲族治理的内容及方式 683
第五节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690
一 家户的信仰及治理 690
二 雷庙子的信仰组织及其治理 690
三 土地庙的信仰组织及其治理 692
四 佛堂的信仰组织及其治理 693
第六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694
一 行会概况 694
二 行会的组织与管理 694
第七节 雷河坝自然村治理变迁 696
一 1949年之前的经济形态概况 696
二 1949年之后的村落治理变迁 697
第八节 雷河坝自然村治理实态 699
一 治理的社会基础 699
二 当前治理架构 700
雷河坝自然村调查小记 703
雷河坝自然村调查日记(节选) 706
后记 745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幼儿园区域活动新思考》黄玉娇,周霞编著 2019
-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碳减排效应及优化政策研究》孙建 2019
- 《长江口物理、化学与生态环境调查图集》于非 2019
- 《中国环境记者调查报告 2015年卷》章轲,汪永晨 2019
- 《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2015年)》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编 2016
- 《中国区域创新发展报告 2019版》穆荣平,蔺洁主编 2020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与技术应用》李灵娜著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36》王强主编 2017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1》王强主编 2017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8》王强主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