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泰州志
泰州志

泰州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643092X
  • 页数:913 页
图书介绍:
《泰州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篇 建置区划第一章 建置沿革 58

第一节 泰州市设置前 58

第二节 泰州市设置后 60

第二章 境域变迁 60

第一节 北宋、明、清泰州境域 60

第二节 民国泰县境域 61

第三节 泰州市境域 61

第三章 境内区划 62

第一节 明、清泰州区划 62

第二节 民国泰县区划 62

第三节 泰州市区划 65

第四章 市区与郊区 68

第一节 市区 68

第二节 郊区 70

第二篇 自然环境 75

第一章 地质与地貌 75

第一节 地层 75

第二节 地质构造 78

第三节 工程地质 78

第四节 地震 79

第五节 地貌类型 82

第二章 气候 82

第一节 气候特点 82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 83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88

第三章 水文 89

第一节 河流 89

第二节 地下水 92

第四章 土壤 93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 93

第二节 土壤类型与分布 94

第三节 土壤评价 97

第五章 生物 98

第一节 植物 98

第二节 动物 100

第六章 环境保护 102

第一节 环境质量状况 102

第二节 环境污染治理 106

第三节 环境管理与监测 108

[附] 民国以来自然灾害要录 109

第三篇 人口 114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14

第一节 人口总量 114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16

第三节 人口密度 117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17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17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19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20

第一节 民族 120

第二节 性别 120

第三节 年龄 121

第四节 文化程度 123

第五节 职业 123

第六节 婚姻 125

第七节 家庭 126

第四章 计划生育 127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 127

第二节 生育政策 128

第三节 晚婚 129

第四节 节育 130

[附]部分迁入宗族简介 131

第四篇 城市建设与建筑业第一章 城市演变 135

第一节 城池沿革 135

第二节 市区拓展 136

第三节 城市规划 137

第二章 市区建设 138

第一节 道路 138

第二节 河流 146

第三节 桥梁 147

第四节 涵闸与排水 151

第五节 公用事业 152

第六节 住宅建设 153

第七节 园林绿化 155

第三章 城市管理 159

第一节 规划管理 159

第二节 市容管理 159

第三节 环境卫生管理 160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161

第一节 公房管理 161

第二节 私房改造 162

第三节 房屋普查与白蚁防治 163

第四节 土地管理 163

第五章 建筑设计与施工 165

第一节 勘察设计 165

第二节 建筑企业 166

第三节 建筑施工 166

第四节 工程管理 167

第五节 境外施工 168

第五篇 经济综述 170

第一章 发展概况 170

第一节 解放前经济 170

第二节 解放后经济 171

第二章 经济结构 176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76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78

第三节 投资结构 185

第三章 经济效益 186

第一节 工业经济效益 186

第二节 农业经济效益 187

第四章 国民收入 188

第一节 生产额 188

第二节 分配额 188

第五章 人民生活 189

第一节 职工生活 189

第二节 农民生活 192

第六篇 农业水利 196

第一章 农业经济综合 196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196

第二节 经营管理 199

第三节 农业经济结构 200

第二章 种植业 201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01

第二节 作物布局与产量 203

第三节 品种 204

第四节 作物栽培 206

第五节 肥料 207

第六节 植物保护 208

第三章 蔬菜 213

第一节 生产基地 213

第二节 品种演变 213

第三节 生产栽培 214

第四节 生产管理 216

第四章 副业 219

第一节 渔业 219

第二节 畜牧业 222

第三节 林木、园艺、药材 225

第五章 水利与农机 231

第一节 河道工程 231

第二节 涵闸桥梁 233

第三节 田间工程 234

第四节 防汛抗旱 236

第五节 机电排灌 236

第六节 农副业机具 237

第七篇 工业 242

第一章 工业概说 242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242

第二节 企业管理 244

第二章 食品工业 246

第一节 粮油 246

第二节 副食品 248

第三节 饮料 250

第三章 纺织工业 252

第一节 产业用纺织品 253

第二节 针织复制品 254

第三节 棉纺织与印染 256

第四节 毛麻纺织 259

第四章 轻工业 261

第一节 服装鞋帽 262

第二节 造纸、纸制品、印刷 263

第三节 皮革及皮革制品 264

第四节 木材及木材加工 265

第五节 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电光源 266

第六节 五金机电 267

第七节 工艺美术 267

第八节 日用品及其他 268

第五章 船舶车辆修造工业 273

第一节 船舶修造 273

第二节 三轮车及自行车配件 274

第三节 汽车修理及配件 275

第六章 机械冶金工业 276

第一节 农业机械 276

第二节 动力机械 277

第三节 通用机械 279

第四节 纺织机械 280

第五节 船舶港口配套机械 280

第六节 建筑建材机械 281

第七节 电器 282

第八节 电焊条、绝缘材料 284

第九节 金属冶炼与加工 285

第七章 化学工业 290

第一节 精细化工 290

第二节 石油加工炼制 291

第三节 氯碱、农药与氟产品 292

第四节 再生胶及橡胶制品 292

第五节 化肥 293

第六节 玻璃纤维制品 293

第七节 建筑材料 293

第八节 医药 295

第八章 电子工业 297

第一节 无线电元件与半导体器件 298

第二节 广播电视器材与家用电器 299

第三节 电子测量仪器与应用产品 300

第四节 无线电专用设备 301

第九章 电力工业 304

第一节 发电 304

第二节 供电 306

第三节 用电 310

第四节 安全管理 314

第八篇 商业 317

第一章 商业经济体制 317

第一节 国营商业 317

第二节 合作社、集体商业 317

第三节 私营、个体商业 318

第二章 粮油棉经营 320

第一节 粮食 320

第二节 食油 323

第三节 饲料 324

第四节 棉花 324

第三章 日用工业品经营 325

第一节 布匹、百货 325

第二节 五金、交电、化工 326

第三节 日用杂品 328

第四章 副食品经营 330

第一节 烟、酒、糖、盐、茶 330

第二节 肉、禽、蛋、水产品 334

第三节 干鲜果品、蔬菜 337

第五章 药品经营 340

第一节 中药 340

第二节 西药 341

第六章 农用物资采供 342

第一节 肥料 342

第二节 农药与农药器械 342

第三节 农具 343

第四节 竹材与农用薄膜 343

第七章 生产资料与建筑材料经营 344

第一节 煤炭 344

第二节 木材 346

第三节 石油 348

第四节 金属材料 349

第五节 机电设备 351

第六节 建筑材料 351

第七节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352

第八章 饮食服务业 353

第一节 饮食业 353

第二节 服务业 355

第九章 对外贸易 356

第一节 外贸业务 356

第二节 重点出口商品 357

第十章 商业街与名店 359

第一节 商业街 359

第二节 名店 360

第十一章 集市贸易 362

第一节 庙会集市 362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362

第三节 专业市场 362

第四节 农贸市场 363

第九篇 交通 366

第一章 交通设施 366

第一节 航道、船闸、渡口 366

第二节 港口、码头 368

第三节 公路、桥梁 369

第四节 车站 372

第二章 运输工具 372

第一节 水运工具 372

第二节 陆运工具 375

第三章 运输业务 377

第一节 水路运输 377

第二节 陆路运输 381

第三节 装卸 385

第四节 联运 386

第四章 交通管理 388

第一节 公路管理 388

第二节 航道管理 389

第三节 船闸管理 390

第四节 运输管理 391

第五节 车船监理 391

第十篇 邮电 394

第一章 邮电机构 394

第一节 古代邮驿 394

第二节 晚清与民国时期邮电机构 394

第三节 解放后邮电机构 396

第二章 邮电网路 397

第一节 邮政网路 397

第二节 电信网路 398

第三章 邮电业务 400

第一节 邮政业务 400

第二节 电信业务 404

第四章 邮电设备 407

第一节 邮政设备 407

第二节 电信设备 408

第三节 生产用房 409

第十一篇 财政税务 411

第一章 财税机构 411

第一节 财政机构 411

第二节 税务机构 412

第二章 财税体制 414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14

第二节 税制演变 415

第三节 乡级财政 416

第三章 财政收支 416

第一节 财政收入 416

第二节 财政支出 418

第三节 债券与基金 421

第四章 工商税收 422

第一节 税种税目 422

第二节 各税收入 424

第三节 稽征管理 424

第四节 减税免税 428

第五章 农业税收 428

第一节 田赋 428

第二节 公粮 429

第三节 农业税 429

第六章 财税监督 430

第一节 财政预算管理 430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 431

第三节 审计 431

第四节 纳税检查 432

第十二篇 金融 434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34

第一节 典当与钱庄 434

[附]银楼 435

第二节 银行 435

第三节 其他金融机构 436

第二章 货币 437

第一节 货币演变 437

第二节 货币流通量 438

第三章 金融业务 438

第一节 储蓄 438

第二节 工商信贷 440

第三节 农业贷款 446

第四节 外汇 447

第五节 基建拨款及贷款 449

第六节 信托 449

第七节 代理金库 450

第八节 保险 450

第四章 金融管理 451

第一节 现金管理 451

第二节 工资基金管理 451

第三节 外汇管理 452

第四节 金银管理 452

第十三篇 经济管理 455

第一章 计划与统计 455

第一节 计划 455

第二节 统计 457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46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60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 461

第三节 企业登记 46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66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467

第三章 物价管理 46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69

第二节 物价演变 470

第三节 价格管理 472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474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 474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75

第十四篇 党派社团 47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泰州地方组织 477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77

第二节 代表会议与代表大会 480

第三节 党务工作 485

第四节 主要决策活动 493

[附]驻泰州上级党委机构 49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及三民主义青年团泰州地方组织 496

第一节 国民党泰县县党部 496

第二节 三青团泰县分团部筹备处 498

[附]伪国民党泰县县党部 499

第三章 民主党派泰州地方组织 499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泰州市委员会 499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泰州市委员会 500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泰州市委员会 501

第四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泰州市委员会 502

第五节 九三学社泰州市委员会 502

第四章 社会团体 503

第一节 职工团体 503

第二节 青年团体 505

第三节 妇女团体 507

第四节 工商团体 510

第五节 农民团体 513

第十五篇 政务 516

第一章 民国代议机构及政府 516

第一节 县临时议(参)事会与参议会 516

第二节 县公署与县政府 517

[附]伪泰县县政府 520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520

第一节 市(县)各界代表会议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20

第二节 市(县)人代会 522

第三节 主要工作 526

第三章 人民政府 527

第一节 县民主政权 527

第二节 市(县)人民政府 528

第三节 主要施政活动 536

[附]驻泰州上级行政机构 539

第四章 人民政协 539

第一节 市(县)参政(议)会与协商委员会 539

第二节 市(县)政协委员会 540

第三节 主要工作 546

第十六篇 民政 550

第一章 福利救济机构 550

第一节 民间慈善机构 550

第二节 泰县救济院 551

第三节 泰州社会福利院 551

第四节 农村敬老院 552

第二章 社会福利 553

第一节 弃婴孤儿收养 553

第二节 孤寡老人收容 553

第三节 五保户供养 554

第四节 残疾人安置 554

第三章 社会救济 555

第一节 灾害赈济 555

第二节 困难救济 556

第三节 生产自救 557

第四节 农村扶贫 557

第四章 优抚安置 557

第一节 支前慰问 557

第二节 优待抚恤 559

第三节 烈士褒扬 560

第四节 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安置 560

第五章 其他民政工作 561

第一节 婚姻登记 561

第二节 殡葬改革 561

第三节 游民改造与外流人员遣送 562

第四节 移民与支边 562

第五节 社团登记 563

第六节 地名管理 563

第十七篇 干部职工管理第一章 干部管理 565

第一节 干部编制 565

第二节 调配任免 567

第三节 培训交流 568

第二章 职工管理 569

第一节 劳动就业 569

第二节 职工调配 571

第三节 劳动保护 574

第三章 工资福利 576

第一节 工资调整 576

第二节 福利待遇 578

第四章 考核奖惩 579

第一节 干部考核奖惩 579

第二节 职工考核奖惩 579

第五章 退休离休 580

第一节 干部退休离休 580

第二节 职工退休管理 581

第十八篇 治安司法 583

第一章 民国治安司法 583

第一节 警察局(所) 583

第二节 司法机构 583

第三节 监狱 584

第二章 人民治安 58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84

第二节 户政管理 585

第三节 治安管理 585

第四节 侦查破案 588

第五节 内部保卫 590

第六节 预审 591

第七节 监所管理 592

第八节 消防 592

第三章 人民检察 59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94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95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95

第四节 法纪检察 595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96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96

第四章 人民审判 59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96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97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98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99

第五节 监督复查 599

第五章 司法行政 60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00

第二节 法制宣传 600

第三节 人民调解 601

第四节 公证工作 601

第五节 律师工作 602

第十九篇 军事 604

第一章 驻军 604

第一节 北洋政府军 604

第二节 国民政府军 604

第三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605

〔附〕日伪军 607

第二章 地方武装 608

第一节 商团及县政府武装 608

第二节 人民武装 609

第三章 兵役 610

第一节 募兵制与征兵制 610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610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611

第四节 预备役制 611

第四章 民兵 611

第一节 组织建制 611

第二节 军政训练 612

第三节 主要活动 613

第五章 人民防空 614

第一节 防空机构 614

第二节 工程建设与开发利用 615

第三节 通信警报建设 615

第四节 组织训练与防空演习 615

第六章 重要军事行动 616

第一节 平定刘凤巢兵变 616

第二节 丁卯兵灾 616

第三节 陈毅三进泰州 617

第四节 郭村战斗 617

第五节 讨伐李长江 618

第六节 石家埭战斗 618

第七节 解放泰州 618

〔附〕日军飞机轰炸泰州 619

第二十篇 教育 621

第一章 旧式教育 621

第一节 州学 621

第二节 社学与义学 622

第三节 书院 623

第四节 私塾 623

第二章 学前教育 624

第一节 幼儿园 624

第二节 教育与教养 624

第三章 初等教育 625

第一节 小学发展概况 625

第二节 主要小学 627

第三节 学制、课程、教材 628

[附]泰州市少年宫 630

第四章 普通中等教育 631

第一节 中学发展概况 631

第二节 主要中学 634

第三节 学制、课程、教材 635

第五章 中等专业职业教育 637

第一节 中专学校与技工学校 637

第二节 职业中学 639

第六章 高等教育 640

第一节 师范专科学校 640

第二节 职工大学 641

第三节 广播电视大学 641

第四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641

第七章 业余教育 642

第一节 市民教育 642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642

第三节 农民教育 644

第八章 教师与教学研究 645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45

第二节 师资培训 646

第三节 教学研究 647

第九章 教育经费与勤工俭学 648

第一节 经费来源 648

第二节 经费使用 650

第三节 勤工俭学 650

第二十一篇 科学技术第一章 科技机构与队伍 6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53

第二节 科研机构 653

第三节 学术团体 655

第四节 科技队伍 656

第二章 科技普及 657

第一节 科普工作 657

第二节 科技推广 657

第三节 科技咨询 658

第三章 科学研究与应用 658

第一节 科研项目 658

第二节 科技成果 659

第三节 学术活动 662

第四节 气象测报 662

第五节 地震测报 663

第二十二篇 文化 665

第一章 文化设施 665

第一节 图书馆 665

第二节 博物馆 665

第三节 文化馆 666

第四节 工人文化宫 666

第五节 书画院 666

第六节 书店 667

第七节 书场与影剧院 668

第二章 文学艺术 669

第一节 文艺创作 669

第二节 民间文艺 672

第三节 文艺团体 673

第三章 学派 676

第一节 泰州学派 676

第二节 新泰州学派 676

第四章 档案与地方史志 677

第一节 档案 677

第二节 地方志 678

第三节 党史 679

第五章 报刊、广播、电视 679

第一节 报刊 679

第二节 广播 682

第三节 电视 682

第六章 邑人著述辑目 683

第一节 古代 683

第二节 近代 686

第三节 现代 689

第二十三篇 文物 693

第一章 遗址与墓葬 693

第一节 遗址 693

第二节 墓葬 693

第二章 建筑物 695

第一节 庙宇 695

第二节 祠堂与书院 697

第三节 宅第 698

第四节 公共建筑 700

第五节 纪念建筑 700

第三章 石刻与铸件 702

第一节 石坊与经幢 702

第二节 碑刻 702

第三节 墓志 703

第四节 铜钟 704

第四章 文物藏品 704

第一节 书画 704

第二节 陶瓷 706

第三节 服饰 707

第四节 其他 709

第五章 文物管理 710

第一节 文物普查 710

第二节 文物保护 711

[附]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711

第二十四篇 卫生 716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 716

第一节 业务机构 716

第二节 卫生队伍 719

第二章 医疗 719

第一节 设备与经费 719

第二节 医疗技术 721

第三节 医疗管理 726

第四节 医疗保健制度 726

第三章 传染病防治 727

第一节 急性传染病防治 727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 728

第三节 寄生虫病防治 729

第四章 公共卫生 729

第一节 劳动卫生 729

第二节 放射卫生 729

第三节 学校卫生 730

第四节 食品卫生 730

第五节 饮水卫生 731

第六节 环境卫生 731

第五章 妇幼保健 732

第一节 新法接生 732

第二节 妇女病防治 732

第三节 妇女卫生保健 733

第四节 儿童保健 734

第六章 药事 735

第一节 药政 735

第二节 药检 736

第七章 医学教育与科研 737

第一节 医学教育 737

第二节 医学科研 737

第二十五篇 体育 739

第一章 学校体育 739

第一节 幼儿体育 739

第二节 中小学体育 739

第二章 社会体育 740

第一节 职工体育 740

第二节 农民体育 741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741

第四节 残疾人体育 741

第五节 国防体育 742

第三章 运动项目 742

第一节 田径 742

第二节 球类 742

第三节 举重 743

第四节 游泳 743

第五节 射击 744

第六节 武术 744

第七节 棋类 744

第四章 体育竞赛 744

第一节 主要运动会 744

第二节 竞赛成绩 746

第五章 体育队伍 758

第一节 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 758

第二节 人才培训 759

第三节 体育协会 759

第六章 体育设施与经费 760

第一节 场地设施 760

第二节 体育经费 761

第二十六篇 宗教 763

第一章 佛教 763

第一节 沿革 763

第二节 教徒与团体 763

第三节 寺庵 764

第四节 教办事业 768

第二章 道教 769

第一节 沿革 769

第二节 教徒与团体 769

第三节 宫观 770

第三章 伊斯兰教 771

第一节 沿革 771

第二节 清真寺 771

第四章 天主教 772

第一节 沿革 772

第二节 教堂 772

第三节 教办事业 773

第五章 基督教 773

第一节 沿革 773

第二节 信徒与团体 774

第三节 教堂 775

第四节 教办事业 775

第二十七篇 风俗 778

第一章 生产商贸习俗 778

第一节 生产 778

第二节 商贸 779

第二章 生活习俗 780

第一节 饮食 780

第二节 服饰 781

第三节 居室 783

第四节 器具 784

第三章 社会礼俗 784

第一节 亲族与家庭 784

第二节 交际往来 786

第四章 人生仪礼 787

第一节 生育与取名 787

第二节 寿诞 788

第三节 婚嫁 788

第四节 丧葬 790

第五章 岁时风习 791

第一节 春季 791

第二节 夏季 793

第三节 秋季 794

第四节 冬季 795

第六章 民间信仰 796

第一节 自然崇拜 796

第二节 鬼神信仰 796

第三节 禁忌与迷信术 797

第二十八篇 方言 799

第一章 语音 799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799

第二节 主要音韵特点 800

第三节 文白异读 801

第四节 同音字汇 802

第二章 词汇 816

第一节 词汇特点 816

第二节 词语举例 817

第三章 语法 825

第一节 词法 825

第二节 句法 826

人物传 827

附录 878

《泰州志》编纂机构、编审人员及审定单位 908

后记 91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