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西美学比较
中西美学比较

中西美学比较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希祥著
  • 出 版 社: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10381660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
《中西美学比较》目录
标签:美学 比较

绪论:文明结晶的闪亮 1

第一章 社会的、历史的和辩证的方法——中西比较美学概述 4

一、介于社会与作品之间的中观研究 4

二、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美学与中国学者的美学比较 6

三、马克思主义观和比较研究方法 9

(一)可比性的确立 9

(二)社会观和历史观 10

(三)辩证方法和逻辑方法 11

(四)“不可通约性”和“模子”的运用 13

(五)科际整合 16

四、中西比较美学的四项内容 17

(一)基础研究 17

(二)美学史的研究 18

(三)理论的研究 19

(四)门类的研究 19

第二章 “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中西美学产生的基础比较 21

一、由自然条件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 22

(一)两种生产方式所形成的特点 24

(二)天人关系上的合一与对立 26

二、“劳动奴隶制”和“家庭奴隶制”所产生的文化差异 27

(一)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 28

(二)商业、手工业状况 29

(三)人性与理性 30

(四)学术的争鸣与探索 31

(五)人生观念 32

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美学理论形态 36

(一)从思维对象上看,中西有综合与分割的区别 36

(二)从思维主体上看,中西有感悟和思辨的区别 39

(三)从思维的起终点看,中西有求同与求异的区别 45

(四)从思维的媒介上看,中西有象意与音意的区别 50

(五)从思维的表现形态看,中西有灵活与规范的区别 55

四、文化的综合效应与历史的阶段性 56

(一)中西文化的两极组合 57

(二)中西文化比较的历史阶段性 59

(三)中西文化的历史融会与超越互换 61

第三章 文明历史的演化与“起承转合”——中西美学发展过程和阶段的比较 65

一、中西美学发展历史的基本特点 65

(一)科学哲学美学与文化哲学美学 65

(二)继承的两种不同方式 68

二、中西美学走向的比较 72

三、中西美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比较 76

(一)先秦美学与古希腊美学 76

(二)两汉与古罗马时代美学 79

(三)中西美学的铺展阶段比较——文艺复兴与魏晋风度 83

(四)中西古代美学总结阶段的比较 89

(五)中西近代以来美学的比较 96

第四章 “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中西古典美学思想家和理论家的平行比较 103

一、孔子与柏拉图 103

(一)经历、思想和艺术论的相似 104

(二)社会条件、理论形态和思辨方式的不同 110

二、庄子与康德 112

(一)理论形态和体系构架 112

(二)哲学和美学的基本特点 113

(三)审美感受和艺术创造 115

三、刘勰与黑格尔 117

(一)隐秀说与显现论 118

(二)神思说与想象论 120

(三)情志说与情致说 124

四、刘熙载与亚里斯多德 126

(一)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127

(二)艺术创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129

第五章 “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中西近代以来美学思想家和理论家的影响比较 133

一、王国维与叔本华 133

(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134

(二)一些重要美学思想和范畴的影响 138

二、蔡元培与康德 143

(一)超脱性与普遍性 144

(二)美育思想 146

(三)崇高说 147

(四)悲剧美与滑稽美 150

三、鲁迅与尼采 151

(一)顽强的抗争与彻底的批判精神 153

(二)个体的深层的心理探索 156

(三)国民性与悲剧观 161

(四)审美的人生与创作的自觉 164

第六章 “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中西建筑、园林艺术和美学比较 167

一、建筑艺术和美学的比较 168

(一)总体的美学原则和艺术特征 168

(二)建筑类型的比较 174

二、园林艺术和美学比较 185

(一)园林的文化意味 185

(二)绘画原则与建筑原则 188

(三)自然美与人工美 198

(四)综合美的不同表现 201

(五)日臻完善与会融的趋势 204

第七章 共同“感受形式美”——中西美术及其美学理论比较 206

一、美术观念的比较 206

(一)艺术真与科学真 206

(二)诗画关系 209

(三)时间和空间的表现意识 212

(四)动静审视 215

(五)丑的理解 217

(六)决裂思想 221

二、美术题材的比较 225

(一)从“不约而同”到“各自为政” 225

(二)山水画与风景画 230

(三)花鸟画与静物画 239

(四)风俗画的表象与内涵 240

三、表现技法的比较 243

(一)线条与色块 244

(二)“有意味的形式”的两种表现 245

(三)综合美的不同构成 248

第八章 “时代的旗帜”——中西小说美学比较 251

一、小说本体 251

二、小说题旨 254

(一)善的追求和伦常观念的体现 255

(二)哲理性的寻觅与表现 261

三、小说人物 266

(一)类型与典型 266

(二)个性与复杂性 269

四、小说构架 277

(一)散点式与焦点式 278

(二)情节技巧的异同 280

第九章 “现实的、有情节的、充满着行动的”——中西戏剧美学比较 287

一、戏剧观与审美特征的比较 288

(一)写意与写实 288

(二)虚拟与模仿 290

(三)程式与体现 292

(四)无限与有限 294

(五)抒情与议理 296

(六)陌生与体验 299

(七)多体与单体 301

二、戏剧内容与冲突的比较 302

(一)知性与理性的哲学根源 302

(二)悲剧比较 304

(三)喜剧比较 311

三、戏剧结构的比较 318

(一)结构的美学依据 318

(二)结构的具体特征 319

四、戏剧走向比较 326

第十章 人类的两大“文明成果”——中西美学整体比较 331

一、“物感”与“物拟” 331

(一)“意境”与“典型” 333

(二)“节制”与“宣泄” 334

(三)“消融”与“移情” 335

二、“乐感”与“罪感” 336

(一)“中和美”与“对立美” 338

(二)“优美”与“崇高” 338

(三)“忧患”与“欢乐” 339

(四)“哀怨”与“愤怒” 339

三、“和而不同”的展开与再议 340

四、“线感”与“面感” 343

五、“静观”与“动观” 344

(一)审美主体心理的差别 345

(二)对审美客体的观照不同 346

(三)派生的美学范畴的对立 347

(四)静和动的两种文明 347

六、“食感”与“性感” 349

结语 356

主要参考书目 357

返回顶部